来源:21新健康(Healthnews21)原创作品
作者:叶碧华、代雅娜
编辑:李欣夷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7月8日是第15个“世界过敏性疾病日(简称世界过敏日)”。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个陌生的节日,但对于家住北京海淀区的妈妈旻苏来说,却特别深刻。
自六年前女儿动动出生以来,旻苏一直为女儿的进食问题费尽心力。动动从外表上看与普通小朋友没有任何区别,爱笑爱闹,但有异于常人的是,动动是一个罕见的严重多食品过敏患儿。
旻苏每一次给孩子喂食都要经历一番煎熬:除了白菜、牛肉泥、玉米泥、苹果这几种特定食物之外,任何一种食物都会让动动严重过敏,包括母乳。动动出生后不久,就因为母乳过敏而发生迁延性腹泻呕吐。
如今,过敏性疾病的防治仍然是医学界的难题,来自欧洲的医学研究显示,食物过敏是致病的“主要元凶”,儿童是过敏性疾病的主要受害者,其中牛奶蛋白过敏对婴幼儿的威胁甚至可致命。6岁的动动就是食品过敏的严重受害者,属于过敏儿群体中最严重的1%。
01
食物过敏疾病急剧上升
随着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改变,食物过敏疾病也在增加。
“过去20年间,我们见证了过敏性和炎性肠病的急剧上升。以前东西方和南北半球的食物过敏是不一样的,然而近年来,这种差异正在消失。造成过敏的食物主要是牛奶、鸡蛋和花生等。”在关于“早期营养如何塑造肠道菌群及其在免疫耐受和成熟中的意义”演讲中,哈佛医学院儿科胃肠病学与营养主席AlessioFasano教授这样说道。
过去对于食物过敏问题,儿科医生一般认为可能随着孩子长大就不存在了,但是现在,食物过敏发生更多、持续时间更长。中华儿科杂志在年的一项多中心大样本研究显示,重庆、珠海、杭州三个城市对0-2岁儿童的食物过敏检出率为5.6%~7.3%,其中牛奶蛋白过敏的检出率为0.83%~3.50%。
还有一项研究显示,食物过敏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重庆地区2岁以内的儿童食物过敏患病率从年的3.5%,显著上升至年的7.7%。主要的食物过敏原为:牛奶、鸡蛋、虾、鱼等。
为什么中国食物过敏会出现如此骤增的趋势?有观点认为,可能是由于西方文化对中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生活方式也在发生改变。“近一个世纪以来,人类社会产生了很多新事物,是人体发育多年都没有碰到过的,例如青霉素,是上个世纪才出现的,还有很多新食品、药品。这些都是人体面临的新挑战,也可能成为过敏原。”医院儿科副主任沈振宇教授对21新健康表示。
目前尚未有研究表明,食物过敏是由生活方式直接引起,但是确有一些研究证实,过敏与生命早期的一些风险因素相关。
首要原因是遗传因素,父母或兄弟姐妹有过敏史,孩子的过敏症发病风险会提高20-40%;其次是环境因素,剖宫产婴幼儿发生过敏的风险最高可增加30%,也有研究证实,母亲或孩子使用抗生素与其牛奶过敏的风险增加相关。
而大众普遍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