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
通过分泌尿液,排出人体的代谢产物,是一个重要的器官。由于肾脏具有强大的代偿能力,因此肾脏疾病往往进展隐匿,不容易被识别。当损害到达一定程度(肾功能损害超过75%时),患者才出现比较明显的症状,但已经是肾衰竭晚期、尿毒症期。终末期肾病通常需要进行透析或移植治疗,治疗难度大,并且费用也相当高昂,给患者带来身体及经济的双重伤害。
影响肾病早期诊断的因素
1、肾脏没有痛感神经,患者在肾病早期(代偿期)一般无特别症状,也不会有疼痛,容易被忽视。
、当肾脏损害到一定程度,可能伴有不典型症状(疲劳、胃纳差、轻度贫血等),但体格检查没有太多阳性体征,增加了临床医生的诊断难度。
3、患者没有主观症状,基层医生缺乏针对性的辅助检查证据,难以说服患者。患者因个人及经济原因,常医院肾内科进一步诊治。
4、最终进入失代偿期,具有滤过功能的正常肾单位被纤维组织所代替,损伤不可逆,就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肾病早期如果能及时去除可逆性病因(如药物作用、高血压、感染、尿路梗阻等),预防或延缓肾病进展,防止并发症,可以起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如果不能进行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病情迁延,就会发展为慢性肾病,此时不能治愈,只能控制。肾脏疾病通过早期干预,肾损伤是可逆的。一方面,临床医生需要更细致的进行病史问询,另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检验工具,来辅助早期诊断。
临床检验中,存在下列标志物之一,
即可确定存在肾损伤
1、尿蛋白质——反映肾小球对大分子物质的通透性增加,可提示广泛的内皮功能异常。
、尿沉渣镜检异常——细胞管型可能提示存在肾小球损伤或肾小管炎症。
3、影像学异常——X线、超声波等检查可以发现肾积水、占位性病变等。
4、病理学异常——肾活检可进行病理组织学诊断。
医院的医务人员,医院设备及患者经济能力的限制,并不能采用太多技术要求较高,费用相对较高的影像学及侵入性检查项目。这种情况下,尿液分析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肾脏疾病患者都是通过血清肌酐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来评估肾功能。该过程的第一步,就是进行尿液分析,检查是否存在蛋白尿、血尿和细胞管型。其中尿试纸干化学检查是一种经济、快捷的检验手段。以村医淘尿液分析试纸条为例,它可以检测以下14项尿液指标,并进行快速半定量评估。
●尿蛋白——尿试纸干化学检测发现蛋白尿在多种情况下都有临床意义,确定是否存在蛋白尿及其严重程度已成为慢性肾脏病分期以及预测进展的基本环节。尿蛋白出现阳性(需结合尿比重、亚硝酸盐结果排除假阳性),建议第二天复查。复查仍然为阳性者,建议转诊肾内科医生。
●尿微量白蛋白——比尿蛋白更小单位的检测指标,其出现时间早于尿蛋白阳性,有助于肾脏疾病的早期诊断。
●肌酐——尿肌酐减少可提示急性肾衰竭。
●潜血——色块对血红蛋白非常敏感。单项阳性一般首先考虑尿路结石。
●亚硝酸盐——部分细菌产生的酶,可将尿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因此,亚硝酸盐阳性提示可能存在细菌尿。
●尿糖——对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一般直到血糖浓度超过10mmol/L才会出现显著糖尿。正常血糖下的糖尿,需要考虑近端小管重吸收的原发性缺陷。
●白细胞——健康人为阴性,阳性提示可能存在尿路感染。
●尿钙——尿钙降低病理状态下可见于慢性肾衰竭、尿毒症。
●维生素C——主要作用是排除VC对其他几项指标(潜血、胆红素、亚硝酸盐、葡萄糖)的影响
其他指标还包括:尿比重、ph值、尿酮体、尿胆红素、尿胆原。
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潜血对急慢性肾病、急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等肾脏疾病提供比较可靠的实验室证据;配合白细胞、亚硝酸盐、潜血的结果,可以提示尿路结石、尿路感染;结合尿糖、尿酮体结果,对糖尿病肾病及其并发症有提示作用。其中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可以作为肾病的初诊筛检,也能作为观察肾病患者治疗效果的指标。
”可见,尿液分析试纸是一款实用的检验工具。具备操作简单、快捷、便携、经济等特点。为肾病早期尿液异常提供了可靠且客观的临床检验证据,容易被患者接受。可以作为广大基层医生在肾脏疾病早期诊断以及治疗随访过程中的得力助手。
版权声明
本文为名医传世独家稿件,如需转载请联系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