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蛋白尿是肾脏疾病常见的症状,与蛋白尿密切相关的疾病有急性肾炎、慢性肾炎、隐匿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等。
临床上见到持续性蛋白尿往往意味着肾实质的损害,但是蛋白尿的多少不一定反映肾脏病变的严重程度,当蛋白尿由多变少时既可反映肾脏病变有所改善,也可能是大部分肾小球纤维化,滤过的蛋白质减少,肾功能日趋恶化,病情加重。
慢性肾炎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简称,以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为基本临床表现。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病。
多数患者病因不明,与链球菌感染并无明确关系,据统计仅15%~20%从急性肾小球肾炎转变而至。此外,大部分慢性肾炎患者无急性肾炎病史,故目前较多学者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与急性肾炎之间无肯定的关联,它可能是由于各种细菌、病毒或原虫等感染通过免疫机制、炎症介质因子及非免疫机制等引起本病。
[临床症状]
蛋白尿、血尿、高血压、水肿。
[危害]
慢性肾炎病情迁延,缓慢进展,最终可致慢性肾衰竭。
[并发症]
感染、心力衰竭、肾衰竭等。
[检查]
尿常规检查、血常规检查、肾功能检查、B超、静脉尿路造影、放射性核素、CT、肾组织活检。
肾功能检查可以及早发现肾脏病,并且可了解肾脏受损的部位和程度,还有助于诊断和指导治疗。医学上常用尿液显微镜检查和化学检查以及血液的某些化学检查等指标来衡量肾功能的变化。
指标分析
血尿素氮(BUN)
参考值
二乙酰-肟显色法1.8~6.8mmol/L尿素酶-钠氏显色法3.2~6.1mmol/L。
增高
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障碍,心衰、休克、大量内出血、烧伤、失水、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
降低
—
血肌酐(Scr)
参考值
成人男79.6~.6μmol/L,女70.7~.1μmol/L;小儿26.5~62.0μmol/L全血88.4~.1μmol/L。
增高
肾衰、尿毒症、心衰、巨人症、肢端肥大症、水杨酸盐类治疗等。
降低
进行性肌萎缩,白血病,贫血等。
血尿素
参考值
3.2~7.0mmol/L。
增高
升高表示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障碍,心衰、休克、烧伤、失水、大量内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
降低
—
血尿酸
参考值
成人男~μmol/L,女89~μmol/L;60岁男~μmol/L,女~μmol/L。
增高
痛风、急慢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贫血、肾衰、肝衰、红细胞增多症、妊娠反应、剧烈活动及高脂肪餐后等。
降低
—
尿肌酐(Cr)
参考值
婴儿88~μmmol·kg-1/d;儿童44~μmol·kg-1/d;成人7~8mmol/d。
增高
饥饿、发热、急慢性消耗等疾病,剧烈运动后等。
降低
肾衰、肌萎缩、贫血、白血病等。
胱抑素C
参考值
0.4~1.25mg/L生理性增加
反应肾脏功能早期的损伤
降低
—
β2-微球蛋白清除试验
参考值23~62μl/min
增高肾小管损害。本试验是了解肾小管损害程度的可靠指标,特别有助于发现轻型患者。
降低—肾功能检查注意事项
1.空腹检查:在检查肾功能前需要空腹8—12小时,此期间不要进食或饮水。肾功能检查项目之一血尿氮素会受到一些外界因素影响,如饮食(如高蛋白饮食)、创伤、感染、消化道出血及应用激素等都会影响其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检查肾功能需要空腹。
2.建议早上去做检查:一般是检查当日早上进行,医院门诊进行检查,一般在当天就可以拿到检查结果。
慢性肾炎临床主要表现为水肿、蛋白尿、血尿及高血压等,可归入中医的“水肿”,“尿血”,“腰痛”,“虚劳”,“慢肾风”等病症范畴。其病机为“本虚邪实”。由于慢性肾炎尿蛋白多为轻中度,多不宜使用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药,治疗棘手。中医对慢性肾炎有较好的效果。
中医认为本病发病机制为本虚标实,本虚病位在肺、脾、肾三脏,外邪侵肺,肺失通调肃降,循经下扰于肾,使该病反复加重;脾虚不能升清,谷气下流;肾虚封藏失司,精微下泄。其中脾肾亏虚,精微不摄是导致蛋白尿的主要原因:标实为风、寒、湿、热、毒、瘀血阻滞。治疗以正虚为本,邪实为标,在辨证的基础上随证加减。
慢性肾炎的病人,其肾脏将会发生肾脏纤维化。随着肾脏发生纤维化范围的不断扩大,慢性肾炎病人的病情将不断的恶化进展,发展成为肾衰竭,最终导致尿毒症的发生。
肾脏纤维化理论渊于《黄帝内经》、《难经》和《伤寒杂病论》,实质是指对一些久病难愈之顽症,应用通络法,即疏通络道之法。除行气活血之外,仲景尤重虫类药之应用,如大黄虫丸、鳖甲煎丸、抵当丸等。至叶天士,提出“初病气结在经,久病血伤入络”,并指出“络以辛为泄”,故用辛润通络、辛温通络、辛香通络、辛咸通络诸法,尤其主张用活血之品,深达络脉以搜剔顽痰死血。
中医辩证治疗
病因病机
1、脾肾气虚是慢性肾炎发病的基本病机。尽管慢性肾炎病因病机复杂,但脾肾虚损,尤其是肾气虚损是其发病的基本病机。正如唐容川《医经精要》云:“脾土能制肾水,所以封藏肾气也”。脾肾气虚,不能通调水道则发生水肿,肾不藏精,固摄无权,精微外泄,从而发生蛋白尿及血尿。尽管饮食、情志、风邪热毒、湿热瘀血等内外因素均是肾炎的重要病机,但它们均必需通过损伤肾气而发病,如果肾中精气充备,则不易发生肾炎,即所谓“正气内存,邪不可干也”。
2、湿热是慢性肾炎肾脏损害和持续进展的关键病机。湿热在慢性肾炎中普遍存在,它既是脾肾虚损的病理产物,也是慢性肾炎的致病直接因素,贯穿于慢性肾炎的整个病程中。湿热壅滞于肾,损伤肾的气化和封藏功能,肾失气化,则水湿潴留而水肿。封藏失责,精微外泄而出现蛋白尿,热伤脉络,出现血尿。同时,湿热伤络,煎熬血液,进一步形成脉络瘀滞。脾肾气虚可引起湿热蕴结,湿热反过来使脾肾损害加重,形成恶性循环。
3、肾络瘀阻是引起肾脏结构和功能丧失的直接原因。肾小球为一毛细血管网结构,相当于中医的络脉,其特点是血管细长,血管阻力大,血流缓慢,在病理情况下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易致瘀血停滞。慢性肾炎时由于脾肾气虚,气虚无力推血,血流缓慢,易成瘀血,加之外邪和内生湿热,热伤脉络而致瘀血证。肾络瘀阻可影响肾的气化功能,引起蛋白尿及血尿。
4、络脉绌急即病久内风萌动,脉络绌急挛缩,相当于微血管缺血痉挛,与血管内皮功能紊乱有关,内皮素增高,一氧化氮降低,治以微化中药渗透疗法扩张血管通络。络脉绌急常见于原发或继发肾小球疾病,无浮肿而蛋白尿长期不减,血压升高,符合久病入络,内风萌动、络脉绌急之病机,故以扩张血管以熄风解痉通络。
5、络虚不荣乃病久气血津液耗损,络脉不充,失于荣养,而致络脉瘀阻或络脉绌急之症,治疗自当以扶正为主。
治法:
治疗慢性肾炎应根据所处的不同阶段,解决好水肿、蛋白尿、血尿、贫血、高血压及晚期出现的尿毒症。
1、补益脾肾
临床上有脾肾气虚者,症见面色淡黄、纳差乏力、腹胀便稀、夜尿频多、小便清长、脉象沉缓、舌淡齿痕,可用健脾固肾法治疗。如果临床上无明显症状,仅是尿检查发现有蛋白尿者,亦可采用本法。偏脾气虚者可用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加减;脾肾气阴两虚常用参芪地黄汤、六味地黄汤合参苓白术散等,脾肾阳虚者,可用理中汤加仙茅、仙灵脾,参芪桂附地黄汤等。
2、调理脾胃
肾综患者有因胃肠道水肿导致呕吐、恶心、腹胀、纳差等脾胃症状突出,常用降逆止呕(香砂六君子合五皮饮)、升清止泻(参苓白术散合五皮饮)法。此时应注重气血调和,兼气滞者常用陈皮、砂仁、木香,肝气郁结者,配伍逍遥散。
3、标实论治
祛风法:中医认为:“水无风则平静而澈,遇风则风气浊泛,慢性肾炎蛋白尿缠绵不解,祸根往往为风邪作祟”肾病蛋白尿病人颜面水肿,泡沫尿与风邪特点相对应,在辨证治疗的基础上分辨内风和外风,内风加入息风通络之品,如蝉蜕、乌鞘蛇等,外风则根据相应外感表症加疏风散邪之品。偏于风热者,用越婢汤合荆防败毒散;风寒者,用麻黄加术汤,风邪夹湿毒,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清热解毒法:使用大量激素易合并感染,如痊疮感染、丹毒等,每因感染而蛋白尿加重,治宜清热解毒,可用五味消毒饮;蛋白尿常因咽部感染、扁桃体炎发作而加重者,宜清热利咽,可用银蒲玄麦甘桔汤或银菊玄麦海桔汤;湿热并重者,宜用杏仁滑石汤(杏仁、滑石、黄芩、橘红、黄连、郁金、厚朴、半夏、通草)加瓜萎皮、桑白皮;若为下焦湿热,可选用八正散去木通加通草治之;在中焦则痞满腹胀,或有呕恶,可用苦辛开泄之剂,如黄连温胆汤、半夏泻心汤;湿热弥漫三焦,湿重于热者选用三仁汤。
活血化瘀法:水病多及血,病程长者多夹有瘀血,临床可见面色晦暗、唇色紫暗、舌质暗红或舌有瘀点,另外还可见腰痛固定或有刺痛、肢体麻木,女性出现月经不调、闭经等症。正虚夹瘀者可于扶正方剂中加入丹参、赤芍、泽兰、川芍、红花之类;如血瘀特别显著者,亦可以活血化瘀为主治之,方如桂枝茯苓丸、当归芍药散、血府逐瘀汤皆可选用。
慢性肾炎基本病机为脾肾气虚,病理进展的关键病机为湿热蕴结,肾脏结构和功能丧失的直接病机为肾络瘀阻,且三者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针对病机的各个环节,制定了“补肾清利活血汤”。验于临床,每多良效。
组方有熟地黄,淮山药,粉丹皮,山芋肉,泽泻,怀牛膝,茯苓,党参,白术,黄芪,仙灵脾,半枝莲,白花蛇舌草,黄芩,丹参,当归,川芎,红花,甘草等,临床应用时可根据辨证情况适当加减。
需要注意的是,消除蛋白尿应与保护肾功能相结合,消除蛋白尿不是唯一目的,保护甚至恢复肾功能更为重要,只有在肾功能不再损害的基础上,蛋白尿的减少或消失才有意义,否则便不能说是有效或治愈,因此治疗慢性肾炎首当固护肾功。
温馨提示:
为了防止慢性肾炎的发生,平时一定要规律饮食和生活,避免吃过咸的食物,避免熬夜,避免劳累。如果得了其它疾病,一定要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服药,避免某些药物诱发了慢性肾炎。其实对于慢性肾炎的病因目前来说还不是很清楚,考虑它和免疫相关,而上述所注意到的因素能够减少慢性肾炎发生的机会,但并不是%。
意见建议:我们只有从生活上点滴注意,才能把慢性肾炎发病机会降至最低。
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