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手相握
春
柏
众志成城
疱疹性咽峡炎(herpangina)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发热和咽峡部疱疹溃疡为特征的急性传染性咽峡炎,以粪-口或呼吸道为主要传播途径,传染性很强,传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犯1~7岁小儿。临床以发热、咽痛、咽峡部黏膜小疱疹和浅表溃疡为主要表现。为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系不同型病毒引起。
1
临床表现
疱疹性咽峡炎临床症状有发热、咽痛,在口腔里、软腭上和扁桃腺、悬雍垂上出现小疱疹。典型症状出现在咽部。表现为咽部充血,起病2日内口腔黏膜出现数个(少则1~2个,多达10余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2~3日后红晕加剧扩大,疱疹破溃形成黄色溃疡。此种黏膜疹多见于扁桃体前柱,也可位于软腭,悬雍垂,扁桃体上,但不累及齿龈及颊黏膜。
1
病程周期
潜伏期为2~4天。常急剧发热,热多为低度或中等度,偶见高达40℃以上,甚至引起惊厥。热程大都2~4天。年龄较大的患儿可诉咽痛,咽痛重者可影响吞咽。婴幼儿因为不能诉说咽痛,所以日夜哭闹,不能睡眠,表现为流涎、拒食、烦躁不安。患病的孩子会突然呕吐、高温在39℃左右,不想吃东西。有时伴头痛、腹痛或肌痛,5岁以下小儿有1/4可伴发呕吐。
病程一般为4~6天,偶有延至2周者。部分手足口病患儿以疱疹性咽峡炎为首发症状,随后可在手掌、足底、臀部等部位出现红色皮疹。
1
疱疹性咽峡炎发病特征
1.夏秋季流行
每年夏秋季流行,4-7月是发病高峰,10-12月是发病次高峰。2.5岁以下儿童最容易感染
免疫力越差,平时越容易生病的孩子越容易被感染,相对来说平时药吃太多,厌食挑食的孩子更容易被传染;6个月以内的婴儿很少出现,因为它们有来自母亲的抗体。
3.主要症状
主要症状是突然发高烧、嗓子痛、食欲下降、观察口腔咽喉部有灰白色疱疹;不同孩子出现的症状不完全相同,有的感染后没有任何症状,有的只有发烧,有的会发烧连同咽喉痛、疱疹全部一起出现,病程一般是7~10天左右,极少部分会出现脑炎这样严重的并发症。
4.有传染性
这是肠道病毒,会经过粪-口传播(所以洗手真的很重要),也会通过咳时唾沫传播,接触患病的孩子或被病毒感染的玩具、餐具、食物然后摸眼睛、鼻子、嘴也会传播。感染后的第一周传染性最强,如果孩子在上幼儿园,确诊后应停课隔离。
1
孩子得了疱疹性咽峡炎,家长在护理上需要注意什么?
01.饮食注意宜清淡、可口、易消化饮食为主,予以相应年龄的烹饪软烂或流质、半流质食物,如面汤、稀饭、米糊、母乳等,避免过咸、过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02.口腔清洁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每次餐后宜用温水漱口,假如孩子没法漱口,可以让直接喝。
03.个人卫生注意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建议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以避免重复感染或交叉感染。
04.注意休息在发病的一周内,休息很重要,尽量限制其活动量以防止过度疲劳。
05.注意消毒患儿接触过的玩具、餐具和衣物等生活用品,都应彻底消毒,消毒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煮沸、热水浸泡30分钟以上、消毒液擦洗等。
1
疱疹性咽峡炎怎么治疗?
对于肠道病毒,没有特定的抗病毒治疗可用,治疗措施主要是支持治疗,包括:
01
监测体温,腋温38.5℃或耳温39℃以上,或者还有明显发热不适时,可以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热。
02
咽喉疼痛时,可酌情使用含有薄荷成分的喷剂喷喉(建议1岁以上儿童),也可以在进餐前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缓解。
03
注意饮食以流食、温度不要太高的食物为主,在没有胃肠道症状的情况下也可进食酸奶、冰淇淋等冷饮,不仅可以镇痛,还能补充一定的能量。
04
注意休息,居家隔离,至少2周后才能返回幼儿园或与其他小朋友接触。同时注意观察,如果出现重度脱水、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的情况,及时就医采取进一步治疗。
小儿患上疱疹性咽峡炎,常常会伴随着高热,甚至于高热引发了小儿高热惊厥。那么,什么用药才能一步到位的,既可以解决小儿高热,又可以解决小儿高热引起的惊厥呢?答案是--临江风药。
1
临江风药,独特的双剂型--中药面+西药片的成分
其中的中药面里边含有全蝎、僵蚕、琥珀等成分。全蝎粉中的有效成分在体内可以分解多肽物质,阻止神经的传导,具有很强的抗癫痫作用,其镇定活性是安定的十倍,甚至于更多。
中医角度上讲,惊厥属于肝风内动引起的,全蝎既平息肝风,又搜风通络,具有熄风止痉之效,可用于治疗痉挛抽搐。僵蚕含蛋白质、脂肪,体表白粉中含草酸铵液,有催眠、抗惊厥作用;僵蚕、僵蛹及草酸铵液有抗癫痫作用;对抗小儿惊厥疗效显著。其中的临江风药增效退热片里边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这是众所周知的,对于退烧的良药。
临江风药是被法定标准收载唯一对婴幼儿用药从初生到周岁少儿规定了详细用法用量的婴幼儿用药。不仅在退热上、治疗小儿热症上效果极佳,同时对于高热引起的小儿惊厥也有预防的效果,一药多效、三效合一!
扫码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