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肾小球肾炎科室
肾小球肾炎手术
肾小球肾炎症状
肾小球肾炎形成
肾小球肾炎原因
肾小球肾炎传染

儿童哮喘的治疗药物及使用注意事项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儿童时期常见的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是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常在夜间和/或凌晨发作或加剧,并常伴有可变的呼气气流受限。其诱因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变应原暴露、大笑、剧烈运动、哭闹、气候变化(冷空气等)、物理化学性刺激等,常在秋冬季节或换季时发作或加重。儿童哮喘治疗药物主要是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抗IgE抗体、抗组胺药物等。

一.支气管舒张剂

支气管舒张剂是一类松弛支气管平滑肌、减轻气道阻力、缓解气流受限的药物,包括β2受体激动剂、胆碱受体拮抗剂、茶碱类药物及硫酸镁。

分类

药物

注意事项

β2受体激动剂

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左旋沙丁胺醇、福莫特罗、丙卡特罗等

①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是治疗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一线药物。《中西医结合防治儿童哮喘专家共识》(年)中指出,雾化吸入短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沙丁胺醇或特布他林,体重≤20kg,每次2.5mg;体重20kg,每次5mg;第1h可每20分钟1次,后根据治疗反逐渐延长给药间隔,根据病情每1-4h重复吸入治疗。左旋沙丁胺醇雾化吸入,2-11岁每次0.31mg,每日3次,常规剂量每次不超过0.63mg;≥12岁每次0.63mg;每日3次,间隔6-8h。快速起效的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如福莫特罗)在≥6岁哮喘患儿可作为缓解药物使用,但需与ICS联用。若不具备吸入条件或药物,或雾化吸入不配合、疗效差,可口服丙卡特罗,<6岁每次1.25μg/kg,≥6岁每次25μg,每日2次,早饭及晚睡前口服。

②哮喘的长期控制治疗时,《中西医结合防治儿童哮喘专家共识》(年)中指出,LABA沙美特罗和福莫特罗主要用于经中等剂量ICS仍无法完全控制的≥6岁儿童哮喘的联合控制治疗。LABA联用ICS有协同抗炎和平喘作用,尤适于中重度哮喘患儿的长期治疗。

③有潜在的引起或加重心律失常的风险,如心悸、心率增快,可伴头痛、头晕和恶心,多在大剂量时发生。其他见四肢和面颈部骨骼肌震颤、血乳酸和丙酮酸升高、血糖升高、低钾血症、血压波动、睡眠与行为紊乱、过敏反应、口渴、耳鸣,或吸入后可能会引起口部和咽喉疼痛及支气管痉挛症状等。慎用于甲亢、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心律失常(尤其快速型)者。

胆碱受体拮抗剂

异丙托溴铵雾化溶液

①短效胆碱受体拮抗剂(SAMA)适于对β2受体激动剂治疗反应不佳的中重度哮喘发作患儿,联用可增加支气管舒张效应。《中西医结合防治儿童哮喘专家共识》(年)中指出,异丙托溴铵雾化溶液质量≤20kg,每次μg;体质量>20kg,每次μg。若无雾化条件也可给予SAMA气雾剂吸入治疗。

②常见不良反应有头晕、头痛、咳嗽、吸入相关支气管痉挛、口干、呕吐等。面罩雾化吸入SAMA可诱发或加重急性窄角型和闭角型青光眼,前列腺增生或肥大者使用注意排尿困难情况。慎用于前列腺增生或膀胱癌颈部梗阻者、青光眼者。

茶碱类药物

口服和静脉制剂:氨茶碱

①可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强心、利尿、兴奋呼吸中枢、抗炎和免疫调节,儿童哮喘间歇发作期可把茶碱类药物作为短效支气管舒张剂按需使用。氨茶碱口服溶液特别适于婴幼儿及儿童,其平喘效应逊于SAMA,且治疗窗窄。静脉用氨茶碱仅在上述药物不能有效控制哮喘时考虑使用。《中西医结合防治儿童哮喘专家共识》(年)中指出,儿童常用氨茶碱口服剂量每次3-5mg/kg,每日3次。

②哮喘的长期控制治疗时,缓释茶碱较少应用。

③不良反应主要有头痛、恶心、呕吐、多尿、癫痫发作,其他见腹部不适、激动,偶见横纹肌溶解导致的急性肾衰竭和死亡。剂量过大或静脉注射太快,可致心悸及严重心律失常,甚至死亡。

硫酸镁

①可改善支气管痉挛、舒张血管平滑肌,可用于危重哮喘症状的缓解。《中西医结合防治儿童哮喘专家共识》(年)中指出,硫酸镁剂量25-40mg/(kg·d)(≤2g/d),分1-2次,加入10%葡萄糖溶液缓慢静脉滴注(20-60min),酌情使用1-3d。

②不良反应为一过性面色潮红、恶心等,通常在药物输注时发生。若过量可静注10%葡萄糖酸钙拮抗。

二.糖皮质激素

可有效减轻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并减少哮喘发作、控制哮喘症状、改善肺功能、降低哮喘死亡率等,适于哮喘急性发作期及长期控制的治疗。可根据病情选择雾化、口服或静脉途径给药。早期应用ICS可能有助于哮喘急性发作的控制,但病情严重时不能以吸入治疗替代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免延误病情。对依从性差、不能口服给药或危重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可采用静脉途径给药。全身用糖皮质激素是治疗儿童哮喘重度发作的一线药物,早期使用可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ICS是哮喘长期控制的首选药物,哮喘控制药物也可选用口服糖皮质激素等。《中西医结合防治儿童哮喘专家共识》(年)中指出,哮喘急性发作期治疗时,可选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每次1mg,或氟替卡松混悬液每次0.5mg,或丙酸倍氯米松混悬液每次0.8mg,间隔6-8h吸入。口服泼尼松龙1-2mg/(kg·d),疗程3-5d。静脉甲基泼尼松龙每次1-2mg/kg,或注射琥珀酸氢化考的松每次5-10mg/kg,根据病情可间隔4-8h重复使用,若疗程不超过1周,可无需减量直接停药。注意事项:长期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可引起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抑制、脂肪组织重新分布、糖代谢异常、免疫抑制等,不推荐儿童长期用全身性糖皮质激素。ICS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若使用不当可引起口腔真菌感染,吸药后漱口或暂时停药(1-2d)和局部抗真菌治疗即可缓解,其他见声音嘶哑、咽痛不适和刺激性咳嗽等,停药后可自行消失,吸药后清水漱口可减少局部不良反应的发生。年GINA指出,长期低剂量ICS对儿童生长发育和骨骼代谢无显著影响。

三.白三烯受体拮抗剂(LTRA)

如孟鲁司特,LTRA可抑制白三烯活性,并预防和抑制白三烯导致的血管通透性增加、气道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支气管痉挛。《中西医结合防治儿童哮喘专家共识》(年)中指出,哮喘的长期控制治疗时,可单独或与ICS联用于不同严重度哮喘的治疗,但单独应用的疗效不如ICS。《基层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诊治策略-上海市浦东新区/奉贤区专家建议》(年)中指出,儿童哮喘长期治疗策略时,无法或不愿使用ICS或伴变应性鼻炎的患儿可选用LTRA,轻度持续哮喘或咳嗽变异性哮喘也可单独使用LTRA,疗程至少6-8周。注意事项:罕见神经精神事件,如噩梦、非特定性焦虑、攻击性、睡眠障碍、失眠、易怒、幻觉、抑郁、过度兴奋和人格障碍等,特别是在开始治疗或增加剂量时需注意,尤其是儿童。

四.抗IgE抗体

抗IgE抗体对IgE介导的过敏性哮喘有较好的效果,如奥马珠单抗。《中西医结合防治儿童哮喘专家共识》(年)、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年版)中指出,仅适于血清IgE明显升高、高剂量ICS和LABA无法控制的≥6岁过敏性哮喘患儿。《中国过敏性哮喘诊治指南(第一版,年)》中指出,目前奥马珠单抗已获批可用于6岁及以上经ICS/LABA治疗后仍不能有效控制的中至重度持续性过敏性哮喘。注意事项:不良反应有注射部位反应如疼痛、肿胀、红斑、瘙痒,发热,头痛,大多数为轻中度,且多为一过性。罕见过敏反应,多发生于2h内,表现为支气管痉挛、晕厥、低血压、荨麻疹和喉头或舌头血管性水肿。寄生虫感染高风险者使用有增加寄生虫感染的风险,慎用。禁用于处于哮喘急性发作期、急性感染期。

五.抗组胺药物

哮喘急性发作期及吸入抗原刺激后早发相反应和迟发相反应外周血组胺水平明显升高,而吸入组胺可引起哮喘样症状。抗组胺药物可提高支气管收缩的阈值,并有轻度的舒张支气管的作用,其尤适于轻度季节性哮喘合并过敏性鼻炎者,常规剂量对鼻炎症状的缓解有助于哮喘症状的改善。《中国过敏性哮喘诊治指南(第一版,年)》中指出,单独使用抗组胺药物对哮喘无明确的疗效,推荐作为辅助用药。第1代药物因镇静与中枢抑制作用,不适宜作为哮喘长期控制药物。第2代药物不良反应较少,临床常用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及左旋西替利嗪。首选第2代抗组胺药物中儿童合适的剂型,如口服液、滴剂、干混悬剂等。多数只用于≥2岁儿童。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可见中枢抑制效应、抗胆碱能效应、心脏毒性风险、头昏、体位性低血压等。避免与对中枢有抑制作用的药物如镇静催眠药物如地西泮、抗精神失常药物如氯丙嗪、巴比妥类药物、阿片类药物、抗癫痫药物等同用,可能会引起头昏、全身乏力、运动失调、视力模糊、复视等中枢神经过度抑制症状,易发生于儿童、老年人、体弱者。高空作业者、驾驶员、机械操作人员禁用或慎用。避免与抗胆碱类药物如阿托品、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如阿米替林等同用,可出现口渴、便秘、排尿困难、心动过缓、青光眼症状加重、记忆功能障碍等。闭角型青光眼、尿潴留、前列腺增生、前列腺肥大、幽门十二指肠梗阻者慎用。抗组胺药物可能会影响皮试结果如青霉素皮试,皮试前需停用全身用第一代抗组胺药物(苯海拉明)至少72h,第二代抗组胺药物西替利嗪、氯雷他定至少1周,停用鼻腔喷雾剂至少72h。

参考文献:

1中西医结合防治儿童哮喘专家共识[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12(3):-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年版)[J].中华儿科杂志,,54(3):-基层儿童支气管哮喘临床诊治策略-上海市浦东新区/奉贤区专家建议[J].中国全科医学,,23(6):-儿童喘息性疾病合理用药指南[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33(19):-支气管舒张剂在儿童呼吸道常见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J].临床儿科杂志,,33(4):-童荣生等.药物比较与临床合理选择-呼吸科疾病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朱依谆等.药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雾化吸入疗法在呼吸疾病中的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96(34):-雾化吸入疗法急诊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中国急救医学,,38(7):-雾化吸入疗法合理用药专家共识(年版)[J].医药导报,,38(2):-成人慢性气道疾病雾化吸入治疗专家共识[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11(2):-钱之玉.药理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基层诊疗指南(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17(11):-Britishguidelineonthemanagementofasthma:SINGClinicalGuideline,[J].ArchDisChildEducPracEd,,(6):-药物警戒快讯年第8期(总第期)16英国和爱尔兰警告孟鲁司特的神经精神反应风险((英国MHRA网站和爱尔兰HPRA网站)17澳大利亚药品管理局(TGA)警示:对孟鲁司特采取新的风险管理措施(年7月)18口服H1抗组胺药治疗变应性鼻炎广州共识[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18(3):-奥马珠单抗治疗过敏性哮喘的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41(3):-奥马珠单抗治疗儿童过敏性哮喘的临床实践指南[J].国际儿科学杂志,,46(11):-中国过敏性哮喘诊治指南(第一版,年)[J].中华内科杂志,,58(9):-抗组胺H1受体药在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33(3):-陈新谦等.陈新谦新编药物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抗组胺药在皮肤科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皮肤科杂志,,50(6):-口服H1抗组胺药治疗变应性鼻炎广州共识(精要版)[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2):-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年,天津)[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51(1):6-青霉素皮肤试验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97(40):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yanajx.com/sxqsyss/81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