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要点
本病可发生于不同年龄,以青中年群体居多,男性多于女性。
本病多为慢性起病,病程较长,临床表现和病情轻重有明显不同,早期多数表现为蛋白尿或血尿,后期多有浮肿、贫血、高血压病和肾功能不全。
尿液检查可见尿蛋白、管型尿或变形红细胞血尿。可有贫血。晚期出现肾功能不全。
B超、肾图及肾活检均有助于本病诊断。
中医证候
脾肾阳虚身肿日久,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闷腹胀,面色不华,倦怠乏力,小便短少,舌胖大,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或沉紧。
肝肾阴虚目睛干涩,或视物模糊,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腰膝酸痛,或梦遗,或月经失调,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气阴两虚面色少华,少气乏力,或易患感冒,午后低热,或手足心热,口干咽燥或咽痛,舌质偏红,少苔,脉细或弱。
治疗方法
汤药
脾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加减。制附子(先煎)6克,肉桂1.5克,党参12克,白术10克,干姜10克,山药15克,茯苓20克,泽泻20克,金樱子、芡实各10克。
肝肾阴虚知柏地黄丸加减。知母12克,黄柏10克,生地黄20克,山药20克,丹皮10克,茯苓15克,泽泻15克,车前子(包煎)10克。伴血尿者加白茅根、蒲黄、大蓟及小蓟各10克。
气阴两虚参芪地黄汤加减。党参15克,黄芪15克,生地黄12克,山药20克,茯苓10克,丹皮10克,泽泻20克。
中成药肾炎四味片,每次6~8片,每日3次,口服。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可据证选用。
针灸疗法
体针主穴:水分、三阴交。配穴:阳水配肺俞、合谷、人中;阴水配肾俞、阴陵泉,可加灸法。
耳针肝、脾、肾、皮质下、膀胱、三焦等。每次取两三穴,中等刺激,隔日1次。也可用王不留行籽贴压耳穴。
单验方干玉米须60克,清水洗净,水煎服;西瓜皮、冬瓜皮、赤小豆各30克,水煎服。
注意事项
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饮食宜清淡低盐。蛋白尿明显者,及时补充蛋白质。预防感冒。定期复查肾功能情况。(摘自《乡村中医实用技术》)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