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肾小球肾炎科室
肾小球肾炎手术
肾小球肾炎症状
肾小球肾炎形成
肾小球肾炎原因
肾小球肾炎传染

杜雨茂慢性肾炎治疗经验

妙用经方,灵活不泥经方以其组方严谨、疗效卓著而享誉中外,历千余年而不衰。自汉代以降,历代医家将其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诸科,取效皆捷,影响深远。长期实践证明,它确为无数医家临床实践的结晶。

本文以慢性肾炎治疗为例,简析如次,以示一斑。

若急性肾炎失治误治,致病情迁延,从而转为慢性演变过程。其病机发生了根本变化,病邪已离三阳,转入三阴,正气由盛而转虚。观其病情演变,多以太阳肺脾气虚和少阴肾(阴、阳)虚为慢性肾炎发生的基础。转入少阴者,据其体质不同,当有寒化、热化之异。以邪实(水湿、湿热、热毒、瘀血)内蕴为慢性肾炎发生、发展变化之条件。在病变过程中,亦会累及它脏,最后呈现气阴或阴阳双虚的证候。故治疗应紧紧抓住本虚与标实两个方面,恰当辨其属三阴某经病证,从而确立相应治法。

(1)太阴气虚型:

周身浮肿,伴见倦怠乏力,气短自汗,面色白光白虚浮,小便不利,或大便稀溏,或膀胱胀满,舌体胖大或有齿痕,脉虚弱无力等。此为脾气虚弱,机转不灵,运化不力,水湿内停,外溢肌肤而致,

治宜桂枝人参汤化裁:党参15克、白术12克、黄芪20克、茯苓15克、桂枝6克、炙甘草3克、陈皮6克。

方解:方以党参、白术健脾益气合茯苓利湿散邪。黄芪一味,既能补脾,又能补肺。肺的气机一转,水湿自散,肺气宣发,水津四布。桂枝通阳化气,合茯苓通利膀胱,使湿自小便去。更合陈皮,一辛一苦,升清降浊。桂枝之辛,能开能宣,开则脾气得以升散而行运化之能。陈皮之苦能降能泄,降泄则胃气得以通畅而无胀闷之苦。脾升胃降,中焦气机枢纽灵活,四方气机调畅,则水湿之患自除。

(2)少阴阳虚型:

其证多为患病日久,或素体阳虚之人,在演变过程中脾肾阳气大伤,其特征为:水肿明显,下肢尤著,按之陷而不起。伴见畏寒肢冷,面色白光白,腰酸肢倦,小便不利。舌体胖大、苔润、脉沉细无力。

对此,当视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若水肿较轻微有肾阴虚表现者,可用金匮肾气丸化裁:生地16克、山萸肉9克、山药15克、泽泻10克、桂枝6克、附子(先煎)9克、猪苓15克、丹参20克。

若水肿较重以肾脾阳虚为主者,宜真武汤加减(肾炎Ⅰ号):附片9克(先煎)、茯苓15克、白术12克、生姜3片、白芍12克、川断15克、桑寄生18克、党参15克、山萸肉9克。

前方以肾气丸温阳化气,阴阳双补,自有“善补阳者,必阴中求阳”之意。从治本入手,配猪苓以淡渗利湿,消水于下,丹参活血祛瘀,以防水湿郁久,血脉凝滞。

后方则标本齐治,以附子温肾壮阳,肾阳一振,气化自复,前后二关,开合有度。配党参、白术、茯苓健脾培中,利水渗湿;川断、寄生壮肾气、化瘀血,助附子以行气化,山萸肉补肝肾、收精微,以防蛋白流失,白芍补肝潜阳,合萸肉之酸,敛阴收精,既可防诸药辛温伤阴,又能收纳浮阳。全方辛热壮阳而无伤阴之弊,走窜不居而无耗散正气之忧。

(3)少阴阴虚型:

面肢水肿或水肿不明显,伴见眩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等。

为阴虚热结水湿内停,治宜猪苓汤合二至丸(肾炎Ⅱ号)化裁:猪苓15克、泽泻10克、云苓15克、滑石12克、生地12克、旱莲草10克、女贞子15克、怀牛膝12克、山萸肉9克。水煎服,每日1剂。

猪苓汤原方用阿胶,杜氏常将阿胶以生地易之,因生地既能养阴,又能清热,尤其可凉血止血,更切合慢性肾炎之病机。

方解:方以茯苓、猪苓、泽泻,渗利水湿;以滑石清热利湿,清解下焦湿热;二至丸滋补肝肾,加入怀牛膝、山萸肉等以增强滋补之力,滋肾阴以治其本,全方淡渗与滋润相合,药虽相反,但其效归一,补中有散,滋中有渗,补而不滞,滋阴而不助湿,利尿而不伤阴,对慢性肾炎阴虚水停、水热互结之证,颇为合拍。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现阶段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使本型患者更为常见,肾炎Ⅱ号,用之多效。

随证加减:

①以上一证合并出现者,酌情合方治疗。

②兼见皮肤瘀斑,局部刺痛、舌质紫暗或有瘀点,口唇紫暗等瘀血征象者加生益母草30~40克、丹参9克。

③兼见颜面肢体浮肿、小便不利等水湿内停者,加车前子10克、薏仁30克。

④兼见苔白腻,胸闷多痰等痰湿内停者加姜半夏9~12克、陈皮6克。

⑤兼见面赤口苦、苔黄腻、小便短赤等湿热者,加金钱草20~30克、连翘15克、石韦12克。

⑥易感冒,或初起之寒热未尽,或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形成太阳太阴、太阳少阴合病、并病者,当酌情加入解表之品。偏寒者加桂枝10克、白芍10克,或荆芥9克、防风9克,偏热者加连翘15克、银花15克。

⑦有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者加旱莲草9克、白茅根30克、焦蒲黄9克。

⑧有大量蛋白尿长期不去者,加石韦12克、金樱子15克、芡实15克、莲须15克、白术12克。以上诸方通过103例慢性肾炎的临床观察,以西药做对照,比较前后两组实验室指标及两组治疗前后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证明中药组疗效明显高于西药组。揭示中药组对减轻肾小球病变程度,加速肾小球炎症消退,改善肾功能,提高STG、SA量等方面,均优于西药组,且无毒副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变通经方对慢性肾炎的作用,又以家兔系膜增殖型肾炎模型,分别观察了肾炎Ⅰ号、Ⅱ号的作用。

结果提示肾炎Ⅰ号、Ⅱ号均对该病有肯定疗效,皆能显著地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调节体液免疫,降低循环免疫复合物,促进白细胞介素Ⅱ的产生,对慢性肾炎疗效确切。

I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名老中医学术经验整理与继承》

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本







































白癜风的中医疗法
白癜风的初期图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uyasya.com/sxqsyss/4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