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儿科患者剧增,在每日近名就诊小儿中2/3患有急性胃肠炎,此病主要以发热、呕吐、阵发性腹痛为主要症状,继而出现腹泻、精神不振、尿少等症状。下面就急性胃肠炎做一科普介绍。
急性胃肠炎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急性肠道疾病,发病急,恢复也较快。宝宝胃肠道功能差,对外界感染的抵抗力低,稍有不适就容易发病。
病因
1、肠内感染因素:一般来说,宝宝患上急性胃肠炎是因为肠内受到感染而引起,常为病毒和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是最重要的一种细菌感染因素。
2、肠外感染因素: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等胃肠道之外的病症都可能因为发热以及细菌毒素的吸收从而使消化酶的分泌量减少,胃肠蠕动也会增加,引起急性胃肠炎。
3、非感染因素:(1)气候因素:气候出现变化,比如现在正值炎热夏季,宝宝们没有节制的进食冷饮等较凉东西;或者在有空调室内待的太久;或者睡眠时不盖被子等情况都会使胃肠蠕动增加引起急性胃肠炎(2)喂养不当:若是不合理的喂养宝宝,比如宝宝吃了变质食物、吃得过多、过少、吃得太早或吃太多淀粉类食物,以及突然改变食物或者断奶,都有可能令宝宝出现腹泻的现象而引起急性胃肠炎(3)过敏因素:对牛奶、鸡蛋、小麦、坚果过敏时可以出现急性胃肠炎症状。
临床表现
1、症状之一是呕吐,因为胃部进入了细菌或其他毒性物质造成胃体肌肉刺激收缩而将胃内容物等排出体外。
2、症状之二是发热,主要是由于毒素侵入机体而引起的中毒症状。
3、症状之三是腹泻,这主要是因为肠部受刺激增加了大量的分泌物,影响肠部的吸收,造成肠腔内的水分过多,肠蠕动也增快,因此排出的多是稀便。
4、症状之四是腹痛,主要是因为肠蠕动增快而引起的疼痛、或者肠壁上的黏膜发炎而引起的肿痛。
5、伴随症状最常见的是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当给宝宝更换尿裤的次数减少了,宝宝尿色加深偏黄;哭闹时眼泪少甚至无眼泪;口唇干裂;眼眶凹陷或小婴儿前囟门凹陷,都提示有脱水表现。
6、如果诊疗不及时也很有可能导致毒素侵犯到肺、肾甚至累及心肌、脑部等。
因此宝宝患上此病后,要加以重视,及时治疗。
哪些情况要及时就医呢?
又如何治疗呢?
有脱水的症状和体征;腹泻和呕吐超过2-3天且有加重趋势;呕吐物带血,腹泻血便,或严重的腹痛;发热不退、精神萎靡不振者;月龄小于6个月,早产儿,有慢性基础疾病者均需要及时就医。
就诊后医生会根据情况酌情进行血、便常规检查,怀疑严重脱水的病儿应监测电解质及肾功能,必要时做便细菌培养检查,根据情况酌情处置。
如果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较高,提示细菌感染的话,可用治疗肠道的抗生素,在医生指导下用头孢类消炎药,阿莫西林,石黄抗菌胶囊等。
如同时伴有发热可选用退热药。
呕吐的话可用维生素B6,益生菌等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帮助消化。
小儿腹泻病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体液丢失,所以一定要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轻度腹泻要少量多次饮淡盐水,进食口服补液盐或自制米汤补液盐(毫升米汤加半啤酒瓶盖盐末随时口服)重度的话就得静脉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治疗的同时,家长护理也很重要,应让宝宝的居室内保持足够的新鲜空气,根据气候变化随时为宝宝增减衣服,暂时在饮食上注意不要给宝宝吃生冷硬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宝宝发热期间多喂温开水,如果发热大于38.5°C以上,且精神不振,手脚凉,一定要及时服用退热药以防高热惊厥。如果呕吐,就让宝宝侧卧位以利于呕吐物流出,保持气道通畅,防止误吸引起生命危险。
预防
小儿急性胃肠炎重在预防,只要家长了解发病病因,合理调节宝宝的饮食,注意气候变化,防止感染,就可以使自己的宝宝不得这种病。
信息来源:医务科儿科
编辑:宣传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