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抗体测定在自身免疫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病情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推动我国自身抗体检测的专业化和规范化,中国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分会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由多学科临床医学及检验医学专家共同制订了《自身免疫病诊断中抗体检测方法的推荐意见》,内容涵盖风湿免疫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胃肠道疾病、肾脏疾病、中枢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病、内分泌系统疾病和自身免疫皮肤病的相关自身抗体检测方法学推荐,可作为临床医师和检验人员选择自身抗体检测方法学的参考。我们将分三期为大家进行介绍,本期为共识中风湿性疾病的相关自身抗体部分。
一
风湿性疾病相关自身抗体
风湿性疾病相关自身抗体检测项目包括抗核抗体(antinuclearantibodies,AN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utoantibodies,ANCA)、抗磷脂抗体、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抗体等,见表1。
ANA
ANA是一组识别细胞自身抗原成分的抗体的总称,对自身免疫病的诊断、分型、活动性和疗效评价等方面有重要指示作用。ANA参考检测方法是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immunofluorescencetesting,IIFT),推荐首选Hep-2细胞为基质并参考猴肝组织基质区分核型的IIFT筛查,采用线性免疫印迹(lineimmunoassay,LIA)、酶联免疫试验(enzymelinkedimmunosorbentassay,ELISA)或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hemiluminescenceimmunoassay,CLIA)等方法确认靶抗原;当临床高度怀疑自身免疫病诊断时,不论ANA筛查结果如何,都应进行ANA靶抗原检测。
抗可溶性抗原(extractablenuclearantigen,ENA)抗体:一类识别包括Sm、nRNP(主要成分是U1RNP)、SSA、SSB、Scl-70、Jo-1、核糖体P蛋白等在盐水中可溶解抗原的自身抗体。其中抗Sm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的诊断有重要价值;高滴度抗U1RNP抗体为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的特征指标;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多见于干燥综合征(Sj?gren′ssyndrome,SS)和SLE患者;抗Scl-70抗体对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有诊断意义;抗Jo-1抗体见于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患者;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是SLE的特异性抗体之一,与中枢神经系统、肾脏和肝脏受累相关。抗ENA抗体建议直接检测靶抗原或先使用IIFT初筛再确认靶抗原,靶抗原检测建议采用CLIA、ELISA或LIA。
抗组蛋白抗体和抗核小体抗体:抗组蛋白抗体主要见于药物诱导SLE。抗核小体抗体为SLE标志抗体之一,与疾病活动性相关,多见于活动性狼疮特别是狼疮肾炎中。建议选择ELISA或CLIA检测。
抗着丝粒蛋白B抗体:对系统性硬化症局限型有诊断意义。建议选择ELISA或CLIA检测。因其荧光核型特征明显,在使用IIFT筛查ANA时便能很好地区分,也可选择IIFT筛查再经ELISA确认靶抗原的检测策略。
抗PM-Scl抗体、抗Ku抗体、抗PL-7抗体、抗PL-12抗体、抗EJ抗体、抗OJ抗体、抗Mi2抗体:肌炎相关自身抗体,其中抗PM-Scl抗体、抗Ku抗体见于肌炎、重叠综合征等自身免疫病;抗PL-7抗体、抗PL-12抗体、抗EJ抗体、抗OJ抗体见于PM,特别是PL-12和PL-7被认为是PM标志抗体但阳性率低;抗Mi-2抗体是皮肌炎特异性诊断标志,抗体阳性患者皮肤症状更严重,但预后较好且对激素治疗反应更佳。上述抗体建议采用CLIA、ELISA或LIA检测。
抗双链DNA抗体:SLE诊断条件之一(诊断特异度为95%),并且抗体滴度与病情活动程度、肾损害相关,应定期使用相同定量方法检测,以便监测疗效和评价预后。公认的最佳检测方法为IIFT和RIA法(Farr法)。虽然Farr法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均优于IIFT,但鉴于实验操作和硬件要求,推荐首选以绿蝇短膜虫为基质的IIFT检测,也可采用ELISA、CLIA或RIA(Farr法)。
ANCA
ANCA是ANCA相关小血管炎(ANCA-associatedvasculitis,AAV)重要血清学标志。首选以乙醇固定和甲醛固定的中性粒细胞为标准基质的IIFT筛查,ELISA确认靶抗原。对于肉芽肿性多血管炎和显微镜下多血管炎疑诊患者,可采用高质量ELISA或CLIA直接检测靶抗原蛋白酶3和髓过氧化物酶。
抗磷脂抗体
抗磷脂抗体是与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syndrome,APS)密切相关的一组自身抗体,也是导致SLE等自身免疫病预后不良的潜在风险因素。其中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lipin,aCL)和抗β2糖蛋白1抗体(anti-β2-glycoproteinI,aβ2GP1)是APS的诊断和分类指标,建议采用ELISA或CLIA定量检测。通常应检测IgM和IgG亚型,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但仍怀疑为APS时,则补测IgA亚型。检测血浆样本时应考虑抗凝剂的稀释作用,样本血小板含量应低于/μl。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抗体
类风湿关节炎相关抗体包括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factor,RF)和抗环瓜氨酸肽(cycliccitrullinatedpeptide,CCP)抗体等,其中RF和抗CCP抗体已纳入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诊断标准。
类风湿因子:常见于RA、SS及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等系统性自身免疫病,也见于感染性疾病和少数健康人群。主要为IgM亚型,在RA患者中的阳性率为70%~90%,其他亚型(IgA和IgG)对RA的诊断也具有一定提示意义。RF的定量检测建议采用免疫比浊法(immunoturbidimetricassay,IA)、ELISA或CLIA。
抗CCP抗体:可识别人工合成的CCP。抗CCP抗体的敏感度与RF相当,但特异度更高,二者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RA患者的血清学检出率。建议采用CLIA或ELISA定量检测。
其他
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型蛋白抗体及其他抗瓜氨酸化抗原的抗体、抗氨基甲酰化蛋白抗体、抗α胞衬蛋白抗体、M3受体抗体、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抗原等均为风湿性疾病相关标志物,其临床意义和检测方法可参考有关文献。
参考文献(略)
END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