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妈丨Talking
不少爸爸妈妈相互之间谈论起来会发现,近些年来儿童出现食物过敏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一旦问起,无论程度轻重,孩子基本上都会对一到两样食物产生过敏反应。
面对孩子出现食物过敏的状况,父母可能会第一时间让他们避开过敏原、做好过敏原测试,但这些还远远不够。
说起儿童食物过敏,广大父母发现孩子出现食物过敏的现象越来越多,尤其是移居澳洲多年的华人家庭的孩子,出现食物过敏的概率似乎更高。
因此,有不少爸妈猜测:是不是因为移居海外后,以往生活环境的变化,导致孩子从一出生就开始出现种种“不适应”?
然而,在这个问题上,食物过敏率上升的现象并不只是体现华人宝宝身上,引发食物过敏的原因也十分复杂,遗传、食物种类,甚至是分娩方式等等。
到目前为止,澳洲儿童食物过敏现象逐年增多。根据MurdochChildrensResearchInstitute的最新研究人员发现: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澳大利亚是全球食物过敏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
根据过去二十年的统计发现,在澳大利亚,几乎每十个宝宝当中就有一名患有食物过敏,而对食品和药物产生严重过敏反应的案例报告数量也在这期间增加两到三倍。
近日,澳大利亚最大的儿童健康权威机构MurdochChildrensResearchInstitute一项研究表明:儿童食物过敏与维生素D的缺乏有关。
维生素D这种营养素,是负责活化体内免疫系统的重要营养素。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科学家研究发现,维生素D可活化免疫细胞内的杀手细胞(T细胞)、调节免疫细胞,如果体内维生素D不足,可能遭致感染或病原体的威胁。一旦免疫细胞失衡,也可能诱发类似湿疹等过敏性疾病。
除此之外,维生素D还有抗发炎、杀菌和减少伤口感染的作用,对于皮肤健康有多重功效。另外,维生素D也是促进骨骼健康不可缺少的营养素。维生素D帮助肠道吸收钙质,维持血液中钙、磷的正常水平,令骨骼强健。
而在调节细胞生长、神经肌肉功能和免疫功能方面,维生素D亦起着重要的作用。
众所周知,人体内大部分的维生素D,是经由阳光照射皮肤而合成的,只有少部分是从食物摄取。但是,为什么在阳光资源丰富的澳大利亚长大的孩子,反而容易缺维生素D了?
对于胎宝宝来说,从母体获得的维生素D储备十分有限,出生后,婴儿需要从阳光、母乳(未能吃母乳的婴儿可从配方奶吸收)及食物中摄取人体所需的维生素D。
虽然母乳是最理想的婴儿食物,但是婴儿从母乳中所得的维生素D分量不多。再加上,孕妈妈们也是十分容易缺乏维生素D的人群之一。
年悉尼大学一项学术研究发现,西悉尼地区的母婴缺乏维生素D,容易导致患上佝偻病。对此,研究者建议,为了预防孩子患上佝偻病,孕妇们应该在孕期及分娩后12个月都服用维生素D。
由于行动不便,孕妈妈们外出活动的机会大大减少,特别是近年来澳洲如果遇上阴天或者下雨潮湿的天气状况,想晒晒太阳都难以实现。阳光照射不足的情况下,人体合成的维生素D自然不足。
因此,准妈妈们从怀孕开始注重维生素D的补充,年美国儿科学会(AAP)和年中国营养学会推荐:孕妇最后3个月每日至少补充维生素DIU。
除了婴儿和孕妈咪,肤色较深、长时间足不出户或者经常以衣服覆盖脸和全身的人都很可能出现维生素D不足的状况。
维生素D作为人体所需的重要营养素之一,对提升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都十分重要。特别是面对汹涌的新冠疫情,维生素D甚至成为当下「最经济、安全」的防疫良药。
危害一:身体抗病力变弱
根据《每日邮报》报道,布鲁塞尔自由大学的研究人员将近名COVID-19医院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与多名健康人的对照组进行了比较。
住院感染的男性比同龄健康男性的维生素D缺乏症可能性更高。虽然实验存在局限性,但也有足够的实验证据表明维生素D对人体抵抗力的作用。
对于大多数成年人来说,维生素D缺乏症并不是很严重的问题。
但是,对于某些人群,尤其是婴幼儿、孕妇、长期肥胖皮肤黝黑,年龄超过65岁的人群,可能由于饮食,很少阳光照射或其他因素而导致维生素D含量降低。
在秋季和冬季,专家建议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以弥补在较冷的月份中缺乏吸收到体内的阳光。
危害二:容易导致佝偻病
婴儿和儿童,如长期缺乏维生素D可能导致佝偻病,骨骼不能正常钙化以致变软、变形,容易骨折;患者亦会出现生长迟缓和因低血钙水平而引致痉挛。
若怀孕期妇女摄取不足维生素D,胎儿可能会在出生后出现低血钙的情况;同时在童年时患上佝偻病的风险亦较高。
危害三:使骨质提前软化
成人长期缺乏维生素D,可能会导致骨质软化、骨质疏松和增加骨折的风险。近期研究显示,缺乏维生素D与癌症、糖尿病和感染病发有关。
适量补充维生素D
了解到缺乏维生素D存在诸多害处,不管是孩子还是大人,平时也要注重维生素D的摄入。
对于大多数人,在夏天,每星期两至三次,让阳光照射到脸部、手臂和手部皮肤5至15分钟,便可维持体内的维生素D处于较高水平。肤色较深的人士,需阳光照射的时间相对较长。
冬天时阳光普遍较温和,皮肤需要较长时间被阳光照射才能制造相同分量的维生素D。
对于1岁以下的小婴儿来说,建议吃母乳的宝宝可以在医生建议和指导下,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市面上婴儿配方奶已添加维生素D,因此吃配方奶的小宝宝,一般不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D。
另外,对于稍大一些的宝宝来说,爸爸妈妈们可以多带他们外出户外进行体能活动,包括日常在街上行走,让脸、手臂、手部皮肤短暂接触阳光,可增加身体产生维生素D的机会。
进行针对食物过敏的饮食管理
治疗食物敏感的目标是避免过敏反应出现,透过避免进食含有致敏物的食物,减少过敏反应带来的影响及危险。
所以,爸爸妈妈们必须对宝宝可能出现的致敏物有清晰的了解及清楚其来源。不过,虽然日常饮食生活中需要避开会导致孩子过敏的食物,但是并不代表让孩子以后都不吃某类食物。
除了一些会导致严重过敏反应(呼吸困难、哮喘等)的食物外,若宝宝只是呈现轻微过敏反应,可以慢慢尝试着给宝宝去吃这类食物。
因为,有很多食物过敏的现象会随着宝宝长大而消失,如果宝宝对鸡蛋和牛奶过敏,因此以后不让孩子吃蛋和牛奶了,那岂不是亏大了!
进行定期覆检
很多爸妈会觉得只要带宝宝去做一次过敏原测试就能完全避开过敏食物。其实,并不然。
过敏原检测能查的过敏原很有限。也就是说,有很多食物,靠过原检测是查不出来的。其次,检查结果并不完全准确,再加上孩子对特定食物产生过敏的情况是会发生改变的。
因此,更有效的方法是,定期带宝宝去进行覆检,在医生的指导下,从孩子的饮食中去除可疑食物,如果过敏症状缓解,再逐渐添加回可疑食物,若同样的症状又出现,就可以确定对这种食物过敏了。
说到最后,儿童食物过敏现象已经成为目前十分普遍的现象。食物过敏其实并不可怕,在很多情况下,过敏事件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
不管是爸爸妈妈还是孩子,平时都需要有意识地加强健康教育,增加对食物过敏的认识和了解,避免陷入误区。同时,无论何时都不要忘记增强体质,提高自身抵抗力和免疫力能力。
撰文-PamperMom
主编-好妈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Presentedby
TitleSponsorship
好妈咪澳洲冠名赞助
「好妈咪」推荐阅读及粉丝福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