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办,湖北省医学会承办的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年学术年会于9月12日-16日在武汉举行。9月16日,在“肾脏病及相关研究Session5”专题会上,来自福建医院的万建新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变应性间质性肾炎的诊治”的精彩报告。
变应性间质性肾炎(AIN)是由免疫介导的肾脏损害,许多药物可引起AIN,由抗生素引起的占2/3。甲氧西林被认为是导致AIN的常见药物。与AIN强相关的药物如甲氧西林、青霉素类、头孢噻吩、非甾体抗炎药(NSAID)、西咪替丁;可能相关的药物如羧苄西林、头孢菌素类、苯唑西林、磺胺类、利福平、噻嗪类、呋塞咪、白细胞介素、苯茚二酮;弱相关的药物如苯妥英钠、四环素、丙磺舒、疏甲丙脯酸、别嘌醇、红霉素、氯霉素、安妥明。近年有报道指出,华法林、粘菌素E、万古霉素、塞来考昔等药物也可导致AIN。
发热、皮疹和血尿是AIN最常见的临床症状。1/3的病例皮疹、发热和关节痛同时出现,少数病例可有明显腰痛,95%有血尿,1/3肉眼血尿,86%尿中嗜酸性细胞占30%以上,但NSAID引起的AIN只有5%的患者有嗜酸性细胞尿,多数患者只有轻度蛋白尿,达到肾病综合征范围的蛋白尿不常见,除非是NSAID引起的肾小球微小病变,约半数患者血IgE可增高,60%~80%的患者可出现短时间内血嗜酸性细胞增多。对所有不明原因的AKI均进行肾活检,同时排除肾前性和肾后性的因素,诊断基本可确立。
非典型病例常无全身变态反应的表现,必须依靠肾活检病理检查确诊。停用药物和避免再次使用同类药物是防治药物性AIN的关键,部分患者停用可疑药物后,肾功能在几天内可以恢复。
早期糖皮质激素治疗可避免药物性AIN发展为肾间质纤维化和肾功能不全。泼尼松推荐量为30~60mg/d,至少连续应用4周;对于重症AKI,可静脉用甲泼尼龙0.5~1g/d,连用3d。但也有报道甲泼尼龙mg/d已足够,并逐渐减量,疗程为2~4周,然后改为口服泼尼松2~4个月。对于不适合做肾活检,而临床症状又高度提示AIN的患者,可用1mg/kg/d剂量的泼尼松口服2~3周,作为诊断性治疗。对于血肌酐轻微升高,或者停药后3~5d肾功能显著恢复的患者,多无需激素等特殊治疗;对于肾活检显示肾脏不可逆损害,激素和免疫抑制药治疗也是不必要的;对于持续性肾衰竭的患者应尽早开始激素治疗。
若激素治疗后,血肌酐无变化或肾活检显示轻度或无间质纤维化者,可在激素治疗2周内加细胞毒药物如环磷酰胺2mg/kg/d,如果疗效不明显,免疫抑制剂逐渐减量,并在5~6周内停用。如果肾功能有改善则继续用环磷酰胺1~2个月,并逐渐减少激素用量。部分AIN患者可出现少尿型AKI,须积极处理液体、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紊乱,必要时进行透析治疗。
来源: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会议专题
温馨提示
医脉通投稿邮箱:tougao
medlive.cn欢迎大家积极投稿,一起开心讨论学术问题~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