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热的夏季,儿科、急诊科等科室往往会接诊比较多的中暑、热射病患者,但在寒冷的冬季,相较其他科室,儿科却多发特殊的「冬季中暑」,导致婴幼儿高热、窒息,甚至发生呼吸循环衰竭、昏迷、猝死等。
「冬季中暑」死亡率很高,即使经抢救治疗后存活,也很容易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造成智力发育迟缓、肢体运动障碍、继发性癫痫、脑瘫等损伤,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现在正处于「冬季中暑」的高发季节,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什么是「冬季中暑」?
「冬季中暑」也称婴儿捂热综合症、蒙被缺氧综合征等,在寒冷的天气,家长为了给孩子保暖,在房间内有空调、暖气的情况下,仍穿着过多的衣服;有些与家长同睡的孩子,家长睡着后无意中使被褥捂盖孩子的口鼻。
外出时,像包粽子一样把孩子包裹的严严实实,到车上后未及时脱衣;宝宝发烧时,有些家长为了「捂汗」,给孩子过多穿衣。这样相当于让孩子生活在人造的高温环境里,导致体温上升。
同时,婴幼儿,特别是1岁以内的小婴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尚未发育健全,对体温的调节控制差,对环境的适应性差,体温会随着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捂热高温时间长,影响婴幼儿散热,体温会快速上升,使宝宝处于高热状态。
高热时末稍血管代偿性扩张,出汗增多,使机体代谢亢进,耗氧量增加,此时孩子又被包裹在被褥内,又导致缺氧。时间稍久,就会造成体内脱水、酸碱、电解质平衡紊乱、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形成冬季特有的「中暑」现象。
医院陈彦飞、杨凤琴对收治的50例新生儿闷热综合征及医院袁慎霞对收治的86例婴儿捂热综合征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临床分析,认为捂热综合症有如下诊断要点:
(1)患儿发病前健康,有衣被过暖或被褥捂闷史;
(2)一过性高热,大汗;
(3)有不同程度的缺氧表现,如面色苍白、发绀、心率增快、呼吸急促及抽搐等;
(4)重症病例有昏迷、呼吸或循环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
鉴别诊断:
1.高热惊厥:高热惊厥虽然同时有高热、惊厥、呼吸、心率增快等表现,但多数惊厥时间持续约数10秒钟至数分钟,偶尔惊厥持续较久,惊厥过后意识恢复快,无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无持续性呼吸衰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表现,预后较好;
2.病毒性脑炎: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炎等颅内感染性疾病,可出现高热、惊厥,累及大脑功能区也可出现呼吸、心力衰竭,重度感染致败血症可出现DIC、血小板减少等表现,可行脑电图、脑脊液、头颅CT、MRI等鉴别。
治疗手段:
1.立即打开包被、脱去多余衣物,使宝宝脱离高温环境,可行物理降温,同时可使用布洛芬、泰诺林等退热;
2.有抽搐者,新生儿使用苯巴比妥:负荷剂量15-20mg/kg,单次或分次注射,维持量(负荷量使用后12小时):3-4mg/kg/次,每日一次。>6月,安定静注:0.25-0.5mg/kg/次,极量:<5岁:5mg/次,>5岁,10mg/次,需要时间隔10-15分钟可重复2-3次。
安定儿童禁止肌注,注射应缓慢,3分钟内不超过0.25mg/kg。如止惊止抽效果差,在有监护、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条件下,可考虑使用力月西持续静滴镇静,新生儿初始剂量:0.5-1ug/kg/min,根据镇静效果调节滴速;儿童负荷剂量:0.05-0.2mg/kg,2-3分钟内滴入,初始连续滴注剂量:1-2ug/kg/min,调整剂量至有效量,剂量范围:0.4-6ug/kg/min。
3.立即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快速补充液体,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如有血气分析,可根据血气分析调整补液、补充电解质方案;
4.捂热综合征常伴有窒息、缺氧、呼吸衰竭等表现,选择适宜吸氧方式及机械通气辅助呼吸的时机亦非常重要,轻者可予鼻导管、面罩等吸氧方式;对呼吸困难明显者应早期予以机械通气,对呼吸功能尚好者,可予CPAP辅助呼吸,对呼吸功能衰竭、继发ARDS等情况,应立即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高频通气等,避免呼吸窘迫加重发展为MODS;
5.保护脑功能,积极治疗颅高压,早期防止脑疝形成,采用「快补快脱」原则,可使用速尿、地塞米松、20%甘露醇「脱水三联」、白蛋白、甘油果糖等防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条件允许可行头颅CT、MRI等影像学检查帮助诊断,同时激素亦有一定的降温作用;
6.捂热综合征容易并发多脏器功能不全,应加强护理、综合治疗,如出现急性肝肾功能损伤、血小板减少、DIC、应激性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应及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保护胃肠道,必要时可输注新鲜血浆、血小板、冷沉淀、人工肝、CRRT等治疗。
总体来说,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治疗越早效果越好。同时我们医务人员应加强医学科普宣传,引导家长科学育儿,尽量避免发烧「捂汗」、过度保暖等危及儿童生命安全的陋习发生,尽量减少意外事故对儿童的伤害,从根本上保障儿童生命安全。
本文作者:医院豫东南分院NICU李巍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邹振庄
编辑:兔子妍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
投稿及合作:tuziwangyan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