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中英对照·每日一条
?22.傷寒,脈滑而厥者,裡有熱,白虎湯主之。
Itisaninteriorheatsyndromewithaslipperypulsecoldnessontheextremities.BaihuDecoctioncanbeadoptedtothecase.
??(注:以王里《重排重解伤寒论》排序,内为原序号)
一、辨治思路
慢性肾炎属于“水肿”、“腰痛”、“石水”、“虚劳”等范畴。基本病机多为脾肾亏虚,湿热毒瘀等内留。正是因为脾肾亏虚,正气不足,故易感外邪或反复发作。湿热毒瘀等邪深伏于肾,久居不去,则损伤肾功,加重虚证。日久正虚更甚,邪盛亦更甚,病隋逐渐加重,甚至最终危及生命。此病在治疗时,需扶正祛邪,标本兼顾。病情稳定期,重补脾肾;邪实明显或复感外邪时,以祛邪为急。总之,根据标本动态变化而对症施治。
患病早期,肾损隐匿而脾虚湿盛明显。随着病情进展,脾肾气虚及阳,从而水湿内停,表现为浮肿;水湿上冒或虚阳上浮则表现为血压偏高;肾主藏精泄浊,肾虚藏精失职则精微下注,表现为蛋白尿及血尿;泄浊失职则浊毒内盛,表现为肌酐、尿素氮增高等。精微下注日久,阴精受损,或用激素控制病情,可导致阴虚,湿热久居亦可伤阴,故阴虚见证亦较常见。气虚不运,水湿停滞,邪热熏蒸等均可导致瘀血内停,而瘀血更进一步伤肾。可见此病甚为复杂。
浮肿为此病最常见症状之一。早期脾虚证显见,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故治当补脾。黄芪、白术善健脾运湿,长于治本,但若为追求见效速度,我首推苍术,大量苍术的消肿效果不次于利尿药,但却没有利尿药的停药易反复的缺点,更主要的是,其健脾之功乃治本之法,是我治疗浮肿的主要用药。若失于及时治疗,随病情进展,肾虚证将逐渐显见,水肿加重。此时的水肿转为以肾虚气化失司为主因。水为至阴,非阳不化,可选附子、淫羊藿等温助肾阳以消除水肿。阴虚见浮肿多与湿热夹瘀有关,清利湿热与活血祛瘀往往可以获显效,如石韦、益母草等。另外,此法也有利于免疫复合物的清除。
尿血、蛋白尿亦为常见症状之一。血尿发生原因常见有二:一是阴虚火旺,迫血妄行,养阴凉血可获效;二是脾肾不足,固摄失职,治当补益固涩。但不论哪种,血余炭、琥珀不可少。蛋白尿多属肾虚不固,精微下注,——般补脾肾的基础上加五味子、桑螵蛸之类即可解决。需要注意的是,长期蛋白尿患者由于阴精流失过多,急需补肾填精来弥补。何首乌、女贞子、龟板补而不腻,又善填精,当为首选。它们还可以调节免疫,控制感染,改善患者机体状态。
部分患者有血压偏高,脉症属阳虚者,多与水湿内盛,三焦不畅有关,故只要水湿消除,则血压不治自降。在温阳利水的同时,酌加龙骨、牡蛎、益母草等潜降之品以镇降虚阳,并使上冒之水湿下行,血压多可恢复正常。
此病的治疗一般是标本兼顾。在稳定期,以补脾肾为主;在发作期,湿热毒瘀邪甚,或兼外感,当祛邪为主。利湿药一般以茯苓、白茅根、玉米须等为好,尽量不用木通等峻烈之品。体弱之人,利水太过可以伤阴,亦可以伤阳。
二、用药心得
1.黄芪
慢性肾炎之水肿,脾阳不足者不少。黄芪甘温益气,补中有升,使气升则水降,与补脾药相伍,可健脾燥湿治水肿,助脾统血治血尿。同时黄芪补肺,可助肺通调水道以利水。此病多因外感而发作,黄芪补肺固表,以抵抗外邪入侵。黄芪与补,肾药相伍可以固精气,治蛋白尿。久病毒邪根深蒂固,黄芪可以鼓邪外出。久病入络,必有瘀血,瘀血伤肾,可加重肾病。黄芪与活血药相伍,可助血行,使化瘀有力,且不伤正。综上所述,若方中没有此药,治疗则毫无信心。由此可见,我对这味药十分重视。
2.益母草
有些疾病见水肿,以利水药治疗无效时,用活血方法多可以见效。所谓血不利则为水,此病有肾损伤,肾络瘀血明显,可发生水肿。益母草可以活血以利水。对有高血压者,它可以使上冒之水湿下行,从而降血压。即使是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益母草也能使其下降。活血一般多与地龙为伍,还能改善肾病的血液高凝状态。我一般以大剂量用之,效果极好。有文献提及,此药有肾毒性,但我用此药多年,未见过其副作用。个人认为,发生毒性反应的只是个案而已。
3.血余炭
脾虚不统血,可见尿血,肾络受损亦可见尿血。止血药的选择,我喜欢用血余炭。此药活血止血,有止血不留瘀的优点,又能养阴利尿,故用之。临证多与三七、小蓟等药相伍。
4.五味子
肾虚失封藏,精微下注,可见蛋白尿。我多用五味子补肾固摄,同时用金樱子、桑螵蛸,与补脾肾药联用,多可以解决这一难题。因为必有利湿药为伍,故不会闭门留寇。
5.何首乌,淫羊藿
肾为水火并居之脏。肾病见阴虚者,多因热毒之邪久留不去,伤及肾阴,加之肾失封藏,精微下注流失而致,或先天属阴虚体质者。何首乌善于滋补肾阴,填精补血,可与女贞子、旱莲草伍用,无恋湿之弊。临床阳虚型比较多见,多因肾阴亏损,无以化气而致。肾体阴而用阳,只助其阳,不滋其阴,可能会伤其阴,故治疗当阴阳双补。肾阴充足,肾阳蒸动,阴精自能化气,而阳出有根,如此命门之火方可久燃,肾之功能从而改善。补阳我喜用淫羊藿,因其还可以益精。若阳虚明显,伴水肿,可加附子等大热之品。补阴补阳要根据病情而定,调节双方的剂量及配伍即可。
6.蝉蜕,连翘
此病的首发多与外感有关,外邪入里,深伏于肾,最后导致湿热毒瘀胶结难去;正气不足,最易受邪,又每因复感而发作,从而进一步加重。扶正很重要,祛邪也很重要,我喜欢用此二药清解毒邪。蝉蜕善于散风热,抗过敏,对控制病情进展意义很大。连翘善于解温毒,又能散结消肿,故多用之。
三、辨证分型
1.脾虚湿盛
颜面四肢浮肿,乏力倦怠,食少腹胀,易感冒,舌淡脉弱。用药可选苍术、白术、黄芪等。
2.脾肾阳虚
全身浮肿,面白畏寒,神疲乏力,腰腿沉重,舌淡胖,脉沉迟无力。用药可选附子、苍术、淫羊藿等。
3.阴虚湿热
头晕耳鸣,口干咽燥,五心烦热,肢体困重,腰酸浮肿,舌红苔少或黄腻,脉沉细数。用药可选何首乌、女贞子、旱莲草等。
4.瘀血内停
身肿肢青,心悸少寐,口唇色暗,腰痛,舌紫暗,脉细涩。用药可选土鳖虫、益母草、琥珀等。
四、验案选粹
1.吕某,女,40岁
腰痛乏力半年,浮肿1周。
患者素体肢冷畏寒,半年前感冒后出现腰痛、乏力症状,患者以为病后体虚,未注意。1月后,症状加重,经医院化验检查,尿红细胞(+),尿蛋白(++),血压/mmHg,被诊断为肾小球肾炎。1周前出现面部、下肢浮肿,化验尿常规,尿蛋白(++),余无异常。输青霉素1周无效,遂来我门诊求治。刻诊:面白,浮肿,乏力,腰酸痛,食少,舌淡苔滑,脉沉。
诊断:慢性肾炎。
处方:黄芪80白术20茯苓25甘草15淫羊藿25杜仲20肉桂15连翘20蝉蜕15地龙20土鳖虫20益母草60五味子20牛膝20。
3剂后症状大减,7剂后所有症状消失,尿蛋白阴性。
[体会]此患者脾肾阳虚,复感外邪,外邪久留不去,深伏于肾,致使正虚邪恋。邪毒伤肾,凝瘀化热,肾络受损,导致肾之固摄失职,精微遗漏,故见蛋白尿;脾肾阳虚,运化水湿、蒸腾气化功能失职,故水湿内停,水湿上冒,故血压偏高。此乃本虚标实,治疗当攻补兼施。方中连翘、蝉蜕、甘草祛风清热解毒;地龙、土鳖虫、益母草通络祛瘀生新;血不利则为水,故用大剂量益母草活血利水,使上冒之水湿下行,从而降血压;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主运化水湿,所以补脾为治肿之要,黄芪甘温,补脾益气,又主升,气升则水降,与白术、茯苓健脾以渗湿;肾阳不足,不能蒸腾气化水湿,故见水肿,所以补肾阳也是治肿之要,方中淫羊藿、杜仲、肉桂补阳以化水;五味子敛精,避免肾中精微流失;牛膝引药入肾。众药合用,效果显著。
2.赵某,男,45岁
腰痛1月。
患者5年前一次感冒后,出现持续性腰痛、浮肿等症状,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急性肾炎。经治疗,病情得以控制。此后常不定期发作,有时浮肿为主,有时乏力明显。近1月又出现腰痛症状,且日渐消瘦,经化验:尿潜血(+),尿蛋白(++),尿糖(++),知为旧疾复发。此次欲改中药治疗,慕名来我处求治。患者面色晦暗,口唇略紫,自觉腰痛,劳累后加重,易乏力,口干而渴,舌暗红有瘀斑,苔略黄而不腻,脉两尺细涩。有糖尿病病史,发现至今6年,现胰岛素控制。
诊断:慢性肾炎。
处方:土鳖虫20鸡血藤30路路通20益母草40血余炭20黄芪60何首乌30生地30葛根30五味子20。
5剂后腰痛消失,余症亦减,效不更方,继服5剂。
[体会]患者素有肾疾,日久必入络凝瘀,况且有糖尿病病史,更易产生瘀血这个病理产物。瘀血阻于肾络,使肾受损,故见腰痛、蛋白尿及血尿。治当活血通络。另一方面,精微物质(蛋白、糖等)的长期流失,必造成阴精亏少,气血不足,故治亦当补虚。方中土鳖虫、鸡血藤、益母草、路路通可活血通络,修复肾损;黄芪补气扶正,能增强抗病能力以减少发作次数;何首乌、鸡血藤填补精血;生地、葛根养阴生津;血余炭能止尿血,化瘀血;五味子善固涩,可治肾虚精微下注之蛋白尿。全方攻补兼施,因用药对症,故获效显著。
该患者病情较为复杂,个人认为尚不排除糖尿病肾病可能。其机体还应存在湿热、浊毒、风、痰、脾肾虚等多方面问题。其实临床经常会遇到类似情况,即一人身患多病。面对这种错综复杂的病情,全部顾及不太容易,有时还会出现治好这个又加重那个的两难局面。针对此种情况,我们只能抓准主要病机,解除重点问题,此乃擒贼先擒王之理。若问如何分主次,患者脉症见分晓。
五、日常保养
1.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受潮。一来属于积极预防感冒,二来可以避免肾动脉痉挛及细菌感染等原因导致的疾病复发。
2.饮食控制钠、蛋白质的摄人量,以清淡、卫生的饮食为主。
3.适当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前提是不能过累。积极治疗机体的各种感染性疾病。
(本文选自《用药杂谈》汪庆安著中国中医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