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概述
分为:
原发性(病因不明)——大多数。
继发性(全身疾病如SLE、糖尿病等累及肾小球)
遗传性
一、发病机制
多数是免疫介导性炎症疾病。
免疫机制是始发机制,在此基础上炎症介质参与,最后导致肾小球损伤。
1.免疫反应
(1)体液免疫——已得到公认,通过两种方式形成肾小球内免疫复合物(IC):
(2)细胞免疫:尚不肯定。
2.炎症反应(略)。
3.非免疫机制的作用:大量蛋白尿、高脂血症等。
二、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与病理分类
1.临床分型
(1)急性肾小球肾炎(GN);
(2)急进性GN;
(3)慢性GN;
(4)无症状性血尿或(和)蛋白尿(补充,隐匿性);
(5)肾病综合征。
2.病理分类:
尽管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和病理类型之间有一定联系,但常难以有肯定的对应关系。
因此,肾活检——是确定肾小球疾病病理类型和病变程度的必要手段。
第二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炎)
一、病因
β溶血性链球菌“致肾炎菌株”(A组Ⅻ型等)感染,常见于上感(常为扁桃体炎)、猩红热、皮肤感染等链球菌感染后。
链球菌的致病抗原,通过CIC或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诱发免疫炎性反应导致肾脏病变。
二、临床表现
多见于儿童,男多于女。前驱感染后1~3周起病。
急性肾炎综合征——
血尿
蛋白尿
水肿
高血压
并可伴有一过性氮质血症。预后良好,数月内自愈。
1.尿异常
(1)血尿:几乎全部患者均有,约40%肉眼血尿,常为起病首发症状和患者就诊原因。
(2)蛋白尿:轻、中度,少数可呈肾病综合征范围的大量蛋白尿。
(3)其他:早期可见白细胞和上皮细胞稍增多;常有颗粒管型和红细胞管型等。
2.水肿
80%以上,初发表现。晨起眼睑水肿或伴有下肢轻度可凹性水肿。
3.高血压
一过性,轻、中度。少数严重,甚至高血压脑病。
4.肾功能异常
早期一过性。
仅极少数为急性肾衰竭。
5.免疫学检查异常
血清补体C3下降,8周内恢复正常。
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滴度可升高。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
链球菌感染后1~3周发生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甚至少尿及氮质血症等急性肾炎综合征表现;
伴血清补体C3下降,
8周内可逐渐减轻至完全恢复正常。
——临床诊断。
临床指征:
①少尿1周以上,或进行性尿量减少伴肾功能恶化者;
②病程超过2个月而无好转趋势者;
③急性肾炎综合征伴肾病综合征者。
2.鉴别诊断
四、治疗——休息及对症为主。
注意:不宜应用激素及细胞毒类药物。
1.一般治疗
急性期——卧床休息,低盐(每日3g以下)饮食。
明显少尿——限制液体入量。
氮质血症——限制蛋白质摄入,以优质动物蛋白为主。
2.治疗感染灶:反复发作的慢性扁桃体炎——病情稳定后摘除,术前、术后两周注射青霉素。
3.对症治疗——利尿消肿、降血压、预防心脑并发症。
4.透析——仅适用于少数发生急性肾衰竭者。由于具有自愈倾向,无需长期维持透析。
第三节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PGN)
一、概念
指在肾炎综合征(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基础上短期内出现少尿、无尿,肾功能急骤进展,短期内达到尿毒症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RPGN=肾炎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
二、常见病因
①原发性急进性GN——上呼吸道感染史,多为病毒感染,少数为链球菌(注意:与急性GN不同);
②继发于全身性疾病(如SLE);
③由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形成广泛新月体,转化而来。
病理分3型:
I型——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型,血中存在抗GBM抗体。
Ⅱ型——免疫复合物型,血中存在CIC。
Ⅲ型——寡免疫复合物型,80%患者血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成人尤其是老年患者最常见。
抗GBM型
免疫复合物型
免疫反应缺乏型
ANC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III型
Wegner肉芽肿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急性肾炎综合征+急性肾衰竭
急诊检测血清中抗GBM抗体和ANCA(+)
确诊依靠病理诊断:标准——50%以上的肾小球有大新月体(新月体占肾小囊面积50%以上)形成。
2.鉴别诊断
四、治疗
1.甲泼尼龙冲击疗法——适用于所有RPGN,但对Ⅱ、Ⅲ型效果较好。
具体用法:静点。接着口服泼尼松1mg/(kg?d)(40~60mg/d),并于数周后逐渐减量。
2.细胞毒药物——常用环磷酰胺(CTX),对Ⅱ、Ⅲ型效果较肯定。
其他:盐酸氮芥、硫唑嘌呤和霉酚酸酯。
3.血浆置换,适应证:
①抗GBM抗体阳性(I型);
②肺出血(补充,Good-pasture综合征);
③ANCA相关血管炎表现为急性肾衰竭。
强化血浆置换——每天或隔天应用新鲜血浆或5%白蛋白将患者血浆置换出2~4L——I型首选疗法。
联合使用:激素和细胞毒药物。
出现无尿,血肌酐μmol/L时,肾活检85%的肾小球有大新月体时,不适用,除非出现肺出血时用于救命。
4.其他
(1)免疫球蛋白:大剂量(0.4g/(kg?d),连续用3~5天)静滴。用于:
一般情况差、有明显感染性疾病而不能耐受强化免疫抑制疗法者(昂贵!)。
(2)肾移植:
病情平稳后半年。
Ⅰ型应在血清抗GBM抗体转阴后半年。
第四节 慢性肾小球肾炎
一、临床表现
多样性,以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为基本。
病情迁延,肾功能逐步恶化,进入尿毒症。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
符合:蛋白尿和(或)血尿,伴有水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至少一种情况者。
若为单纯性蛋白尿,尿蛋白1g/d者。
2.鉴别诊断
(1)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如狼疮肾炎、过敏性紫癜肾炎。
(2)Alport综合征,10岁之前,有眼(球型晶状体)、耳(神经性耳聋)、肾(血尿、蛋白尿、进行性肾功能损害)异常,并有阳性家族史。
(3)其他原发性肾小球病
1)隐匿型肾小球肾炎:无症状。
2)感染后急性肾炎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的鉴别:后者多在短期内(数日)病情急骤恶化,血清C3无动态变化,无自愈倾向,呈慢性进展。
(4)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先有高血压,后有肾损害。
(5)慢性肾盂肾炎:反复泌尿系感染史,影像学及肾功能异常。
三、治疗
1.饮食:限盐,肾功能不全者还应限磷并控制蛋白摄入量。
2.积极控制血压——重要考点!
(1)理想的血压控制目标:/80mmHg;
若尿蛋白大于1g/d,应更低(补充:/75mmHg)。
(2)药物:首选ACEI或ARB(肾脏肾脏保护作用)。
1.急性肾炎最主要的治疗方法是
A.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B.利尿剂消除浮肿
C.休息与控制病灶感染
D.血肌酐、尿素氮(BUN)升高时予以透析
E.不需要治疗,因为大部分可自愈
『参考答案』C
2.男性,19岁,感冒1周后出现颜面及双下肢水肿。查体:血压/90mmHg,颜面及双下肢轻度浮肿。尿常规:蛋白++,红细胞+,Scrμmol/L,补体C3轻度下降。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下列哪类药物不宜使用
A.利尿剂 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C.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D.糖皮质激素
E.钙离子拮抗剂
『参考答案』D
3.急进性肾小球肾炎Ⅰ型患者血液浓度常升高的抗体是
A.抗肾小球基底膜抗体
B.抗核抗体
C.抗双链DNA抗体
D.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E.抗平滑肌抗体
『参考答案』A
4.下列哪项检查对诊断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最有价值
A.BUN、Scr迅速升高
B.50%以上肾小球囊内有大新月体形成
C.尿量减少但蛋白排泄量增加
D.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阳性
E.影像学检查显示双肾增大
『参考答案』B
5.急性肾小球肾炎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相似之处为
A.中度贫血
B.预后不佳
C.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
D.肾功能急剧恶化
E.早期出现急性肾衰竭
『参考答案』C
男,32岁。咽疼、咳嗽、发热,2周后发现尿色红,眼睑浮肿,尿量ml/24h。体检:全身皮肤未见皮疹,血压/mmHg。化验:尿蛋白++,红细胞50~60/HP,血白蛋白32g/L,血肌酐μmol/L。
6.根据上述临床表现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
B.急性肾盂肾炎
C.过敏性紫癜
D.系统性红斑狼疮
E.急性肾小管坏死
『参考答案』A
7.该患者的治疗,下列不恰当的是
A.控制血压
B.消肿
C.低盐饮食
D.抗生素
E.补充白蛋白
『参考答案』E
8.按上述治疗2个月后,病情无好转,血肌酐μmol/L,对诊断最有价值的检查是
A.清洁中段尿培养
B.肾穿刺活检
C.肾脏CT
D.肾脏B型超声检查
E.静脉肾盂造影
『参考答案』B
9.男,21岁,感冒后5天出现颜面及双下肢浮肿,尿少。查体:血压l60/mmHg,尿蛋白(++),尿沉渣:红细胞(++),Scrμmol/L。2周后少尿,BUN28mmol/L,ScrμmoL/L,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C.高血压肾病 D.肾病综合征
E.慢性肾炎
『参考答案』B
10.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分型不包括
A.轻微肾小球病变
B.局灶性节段性病变
C.肾病综合征
D.膜性肾病
E.增生性肾炎
『参考答案』C
11.慢性肾炎治疗主要目的应除外
A.防止肾功能进行性恶化
B.延缓肾功能进行性恶化
C.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
D.防治严重并发症
E.消除尿蛋白及尿红细胞
『参考答案』E
12.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当尿蛋白大于1g/d时,血压控制的理想水平是
A./80mmHg以下
B./75mmHg以下
C./80mmHg以下
D./90mmHg以下
E./85mmHg以下
『参考答案』B
第五节 肾病综合征
一、诊断标准——十分重要!必须准确记住!
1.尿蛋白定量3.5g/d;
2.血浆白蛋白30g/L;
3.水肿;
4.高脂血症。
其中1、2两项为诊断所必需。
为什么明显水肿?——补充
二、继发性肾病综合征的鉴别
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记忆口诀
青少年——大红大紫得乙肝;
中老年——糖和淀粉变肿瘤。
三、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1.原则——始量足、时间长、慢慢减。
(1)开始用量要足:泼尼松1mg/(kg?d),不超过60mg/d,清晨顿服。
(2)足量用药时间要够长:6~8周(短期治疗有效者,亦应坚持此期限),可延长到12周。
(3)缓慢减药:每2周减1次,每次减少10%~20%。当减到每日用药量为20mg左右时,每日或隔日减少2.5mg。即:每日用药量越少,减药量越少,速度越慢。总疗程不少于1年。
2.治疗后的反应
(1)激素敏感:用药后病情缓解。
(2)激素依赖:用药后有效,但减药过程中经常出现病情反复。
(3)激素无效。
第2及第3种情况——可加用或改用免疫抑制药物。
四、其他治疗
1.细胞毒药物
不单独应用。常与糖皮质激素合用,以缓解患者对激素的依赖或共同起到治疗作用。
肝功能无异常者:环磷酰胺。
2.环孢素A及霉酚酸酯——直接对抗辅助性T细胞(Th)。
3.一般及对症治疗
严重水肿患者应卧床休息,限盐饮食(每日盐摄入量1~3g)蛋白质摄入量:优质蛋白1g/(kg?d)。
ACEI、ARB及CCB——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功能恶化。
五、并发症的防治
第六节 IgA肾病
肾小球源性血尿最常见的原因!
一、概念及诊断依据
以系膜区显著性IgA沉积为特征,病理改变:系膜增殖。
确诊:肾活检免疫病理学检查+
除外肝硬化、过敏性紫癜、SLE等继发性IgA沉积。
轻重不一,从无症状血尿直至RPGN。10%~20%的患者在10年内发展为慢性肾衰竭。
二、临床表现——关键词:反复血尿。
1.血尿
突出,几乎%有镜下血尿,40%有肉眼血尿。血尿程度常与上呼吸道、肠道感染相平行。
2.年轻人常见,80%分布在16~35岁。
3.血IgA增高:一过性,见于约40%的患者。
1.男性,21岁,诊断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首次治疗,每日用泼尼松60mg,3周后尿蛋白仍为(++++),此时应
A.改为地塞米松
B.将泼尼松加量到80mg/d
C.改用环磷酰胺
D.用原量继续观察
E.减少泼尼松量到40mg/d,加用免疫抑制剂
『参考答案』D
2.男性,20岁,反复出现发作性肉眼血尿,劳累及感染后加重。发作时伴有肌肉疼痛,无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可考虑诊断为
A.急性肾小球肾炎
B.隐匿性肾炎
C.IgA肾病
D.慢性肾炎
E.泌尿系感染
『参考答案』C
3.男,34岁,确诊肾病综合征,血白蛋白15g/L。近两日感右侧腰部隐痛,尿色偏深,无明显尿频、尿急、尿痛。尿常规:RBC20~40/HP,WBC0~2/HP,B超:双肾、输尿管未见异常。首先考虑的合并症是
A.急性肾盂肾炎
B.肾肿瘤
C.肾结核
D.肾静脉血栓形成
E.隐匿性肾炎
『参考答案』D
肾小球疾病
医考包过班
请一定要添加
(已经有我们其他北京治疗白癜风哪个医院看好治白癜风福州哪家医院好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