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口水在医学上又称为流涎,是指唾液不自觉地从口中溢出。
新生儿及3个月内宝宝口腔黏膜薄嫩,血管丰富,唾液腺发育不够完善,唾液分泌少,口腔黏膜干燥,所以一般不会流口水。到3个月~4个月时,宝宝的唾液腺发育和功能逐步完善,口水的分泌量逐渐增多。到5个月~6个月时,口水更是明显增多。宝宝分泌口水有很大的益处,能帮助消化,帮助他品尝食物的味道;保持口腔湿润,作为吞咽和口面部活动的润滑剂,利于说话和吞咽;还能帮助清洁口腔、抗菌、预防龋齿等。
宝宝流口水有哪些原因
①食物刺激。宝宝出生后4个月~6个月,以母乳为主要食物。此时的唾液腺作用不大。这个阶段之后,单纯母乳喂养已经不能满足宝宝生长发育的需要,家长开始添加辅食,食物对神经、唾液的刺激较强,使唾液腺分泌功能增强,唾液明显增多。
②乳牙萌出。出牙会对牙龈感觉产生机械性刺激和神经刺激,使唾液腺分泌增多。而此时,宝宝口腔较浅,吞咽反射不灵敏,不能及时将过多的唾液吞下,导致唾液在口腔内不断积蓄而外流。随着乳牙的萌出,唾液的分泌量会逐渐转为正常,口腔容积增大,容纳更多的唾液,吞咽动作逐渐训练成熟,能够将唾液及时咽下,口水自然停止。
③口部肌肉协调运动障碍。未适时添加辅食,咀嚼能力缺少刺激,非常不利于宝宝口腔发育。口部肌肉如面颊肌肉、嘴唇及舌头等随着年龄及进食经验而不断发展,五个月的宝宝开始用牙龈和舌头咬磨食物;六个月左右能透过下颚上下和旋转动作,用牙齿咬断和咀嚼食物,一岁大的宝宝已能咀嚼半固体食物,两岁的宝宝能进食大部分固体食物。随着宝宝口部肌肉的发展,言语能力逐渐也发展起来,倘若口部肌肉发展出现问题便会严重影响儿童言语能力发展。这些宝宝可能会时常流口水、不能咀嚼固体食物、发音不清晰、说话时有停顿等,甚至日后的整体发展.
④腮腺机械性损伤。有些宝宝的父母和亲友出于喜爱,经常捏压孩子的面颊部,这种做法容易造成腮腺的机械性损伤,导致唾液分泌量太大,超过正常的宝宝,从而出现流涎。
⑤口腔炎症。感染性口炎、手足口病、疱疹病毒引起的溃疡性口炎等,均可刺激唾液腺分泌旺盛而导致流涎,常伴发热、口痛、烦躁不安等症状。
⑥神经系统、先天疾病。如发育迟缓、孤独症(自闭症),脑瘫,21-三体综合征、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常有流涎现象。
一般来说,直到一岁前,宝宝口水多都是正常的。随着生长发育,1-2岁后,流口水现象逐渐减少,无需处理。如果2岁后宝宝口水依然流得很多,医院检查了。医院,让医生检查评估,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流涎。找到正确的病因后,再对婴幼儿的流口水问题加以治疗或训练。
儿童保健科儿童心理门诊介绍儿童心理专科门诊旨在筛查及识别儿童发展偏离的早期征象并随访监测、评估及诊断儿童各类发育障碍并进行综合干预。
诊疗范围包括:
儿童发育性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孤独症);语言障碍如语言发育落后、发音不清、口吃等;学习障碍;智力发育障碍。
儿童行为问题: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抽动症;睡眠障碍如夜惊、夜游、梦魇等;遗尿症;其他常见行为如咬指甲,吃指头、过度依赖、发脾气。
门诊咨询
赵文君,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周五全天
擅长儿童多动、学习困难、孤独症、智力障碍等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诊治,对儿童早期教育训练指导有丰富的经验。
刘静,副主任医师
出诊时间:周二、四全天,周六上午
擅长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如孤独症、多动症、发育迟缓、语言障碍、抽动症的诊断,以及孤独症儿童及家长的康复训练指导。
张阔,主治医师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三上午、周日上午
擅长婴幼儿心理保健及智能开发指导,擅长儿童心理疾病(如语言发育落后、构音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行为问题等)诊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