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肾小球肾炎科室
肾小球肾炎手术
肾小球肾炎症状
肾小球肾炎形成
肾小球肾炎原因
肾小球肾炎传染

图表掌握新月体肾炎的诊断和治疗

新月体肾炎又称急进性肾炎,指在肾炎综合征(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基础上短期内出现少尿、无尿,肾功能急剧下降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其肾功能急剧下降。病理表现为新月体肾炎,至少50%的肾小球有新月体形成。近日,在APCNCSN专题会上,医院的王荣教授分享了有关新月体肾炎诊断和治疗的相关内容,具体如下:

新月体肾炎的形成机制

新月体形成是肾小球毛细血管严重损伤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壁、肾小球基底膜和鲍曼囊出现物理裂隙,使得循环中的细胞(大部分是巨噬细胞和T细胞)、炎症介质及血浆蛋白穿过裂隙进入鲍曼囊而引起的非特异性反应。与新月体形成和进展相关的主要因素有:纤维蛋白、组织因子、巨噬细胞、T细胞、肾小球壁层上皮细胞、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足细胞)。

新月体肾炎的分型和治疗

新月体肾炎是一种病理诊断,临床上可分为三型:I型(抗GBM抗体型)、Ⅱ型(免疫复合物型)和Ⅲ型(寡免疫复合物型)。不同类型的新月体肾炎的临床特征和疾病转归亦不相同,据研究显示,I型新月体肾炎的肾脏存活率最低,Ⅱ型新月体肾炎肾功能预后最好,Ⅲ型新月体肾炎对治疗的反应最好;I型、Ⅱ型、Ⅲ型新月体肾炎5年累计存活率分别为17.6%、70.1%、44.3%。

I型:抗GBM抗体型新月体肾炎

抗肾小球基底膜病(GBM)是一种罕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率约1-2例/百万,占新月体肾炎的10%-20%,可累及肾小球毛细血管(导致肾小球坏死和新月体形成)和/或肺毛细血管(引起肺泡出血)。各年龄段均可发病,其中60-70岁人群以及30岁男性较为多见,是最严重的肾小球病,最易发展为ESRD。典型临床表现为:急进性肾小球肾炎,伴或不伴肺出血;少数患者仅表现为孤立性肺部疾病。免疫荧光的特点为IgG线性沉积,光镜下可见弥漫性新月体形成。诊断依据为:血清或肾组织免疫荧光检查抗GBM抗体阳性和新月体性GN。但需要注意的是,约10%的患者用传统的方法不能检测到循环中的抗体,只能在免疫荧光中检测到抗体,即非典型抗GBM肾炎。典型和非典型抗GBM肾炎的比较见下表:

注:IF=间质纤维化;GBM=肾小球基底膜;GN=肾小球肾炎;RPGN=急进性肾小球肾炎;TMA=血栓性微血管病

抗GBM的治疗主要为激素冲击治疗、环磷酰胺、血浆置换,KDIGO指南推荐的治疗方案如下:

Ⅱ型:免疫复合物型

主要为狼疮性肾炎、IgAN、紫癜性肾炎,由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或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所介导,多数患者是在免疫复合物型肾小球肾炎基础上形成新月体。临床和病理特点除新月体肾炎的表现外还有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特点。占新月体肾炎的30%左右,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参与了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血液内可检测到循环免疫复合物和冷球蛋白。诊断主要依靠肾活检病理,光镜下可见在原有肾小球疾病病理改变基础上不同程度的新月体形成,免疫荧光和电镜下可见大量免疫球蛋白和补体(IgG、IgA、IgM、C3等)呈颗粒状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及内皮下。一般来讲是激素冲击加环磷酰胺治疗。

Ⅲ型:寡免疫复合物型

主要为血管炎,老年人较多,肾、肺受累严重,多表现为急进性肾炎综合征,但一部分小血管炎患者肾功能损害可较缓慢,尿中可仅为少量红细胞或轻度蛋白尿。既可为肾脏局限的小血管炎,也可为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全身多系统受累的一部分。多数患者(50%-80%)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其中75%-80%的患者呈髓过氧化物酶(MPO)-ANCA阳性。

数十年来,大剂量环磷酰胺+糖皮质激素一直是重要器官受累的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的常规治疗方法。近年来,随着新型治疗方案的研发,生物疗法可能更为有效,毒性更小。ANCA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的治疗流程图见下图:

小结

新月体肾炎多与自身免疫相关,明确自身抗体及其免疫学特性有助于早诊断、个体化治疗。强化免疫抑制仍然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血浆置换可能对多种类型新月体肾炎有效。对病理机制的了解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Theclinicopathologiccharacteristicsandout







































白癜风最好用中药治疗
北京最好白癜风专治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suyasya.com/sxqsyxc/470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