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瘘是指内部脏器(一般是空腔器官)与外界相通的管道,一般瘘都有两个口,即内口和外口,外口大都开在人体表面。瘘的内壁为一层薄的上皮组织,不断分泌液体,所以管道总不能自行愈合。人体的许多部位都可以出现瘘,肛瘘就是其中之一,它是肛管、直肠与外界相通瘘管的简称。
肛瘘的特点是反复不愈,外瘘口的皮肤常有假性愈合现象,有时肛瘘外口处的皮肤像个米粒大小的皮肤下陷或小疤痕;有时外表像一块小腐肉,但不久瘘口处出现红肿,接着破溃出脓。
以上反复发作的间隔时间并无规律,有的病儿一个月犯几次,有的病儿数月才犯一次,也有的病儿只是从瘘口处经常流出分泌物。
感染因素儿童肛瘘的感染因素:多发生在新生儿或小婴儿,由于皮肤娇嫩,抵抗力低,特别是肛门周围的皮肤,经常受粪便的污染,肛门括约肌松弛,造成直肠、肛门粘膜外翻,更易受损。肛门局部感染或全身败血症经血液循环感染,形成肛旁脓肿。
脓肿形成之后,初期部位较深,仅引起病儿哭闹或大便时不安,以后随着脓肿的发展,脓肿穿透直肠周围筋肉时,家长才在换尿布的过程中无意发现肛门周围红肿,外表很像一个疖子(女孩可发生一侧大阴唇红肿),最后,皮肤破溃,脓液流出。家长以为病该好了,谁知破溃的伤口很难真正的愈合,有时从疹口还溢出少量大便,这才知道已形成儿童肛瘘。
据国内外统计,婴幼儿肛瘘在出生后6个月以内发病者占小儿肛瘘的2/3;在生后3个月内发病率最高,也就是出生后3个月的婴儿,以及未满1周岁的幼儿,也会出现肛门肿痛、化脓的情况。
男性多于女性,男性占80%-90%,婴幼儿肛瘘发病部位多在肛门两侧,瘘管多呈浅在、单纯、垂直。复杂而瘘深的较少,排脓后症状可很快减轻,并多数可自愈,有部分患儿未治可自愈,待成人后可再发。相对成人而言,儿童肛瘘的发病率较低,但小儿肛瘘的发生和家长带宝宝的习惯,包括宝宝自身免疫都有一定关系。在这里总结了几点小儿肛瘘的原因:
1.新生儿免疫功能不全,如新生儿生理性缺乏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等,因此容易发生肛周感染,形成肛瘘.
2.小儿骶骨曲尚未形成,两侧坐骨结节距离较近,加上肛门内括约肌紧张度较弱,因此粪便容易直接压迫肛管齿线处,肛窦粘膜易损伤,擦破,导致细菌入侵.
3.新生儿,尤其是男孩受母体激素失调的影响,使皮脂腺分泌亢进,易引起肛门皮脂腺炎,感染后成肛周脓肿与肛窦相通.
4.小儿常因尿布皮炎,刺激肛周皮肤,致使毛囊,汗腺,皮脂腺感染,形成肛周皮下脓肿与肛窦相通而形成肛瘘.
所以婴幼儿在出生后3个月至1岁时,是肛瘘发生率的高峰年龄段之一,出现儿童肛瘘是正常现象。专家提醒,一般患儿出现肛瘘,要根据情况进行辨证治疗,因为患儿较小,解剖结构和大人也不大一样,所以在手术时也要注意,但是如果形成脓液,应该及时进行切开引流,以防脓液侵犯肛门,导致肛瘘复杂化。同时,家长应该注意观察自己的宝宝,并做好家庭护理,避免不必要感染,加重病情。
治疗时应对症,根据三个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治则:
①脓肿未成:仅见皮下有炎症反应时;可采用保守治疗,每日用温开水坐浴2-3次,适当吃些抗生素,局部可用金黄如意膏外敷等消炎、消肿治疗。
②脓肿已成:切开排脓,预防反复感染,由于距肛窦较近,可一次切至肛窦,可避免日后成肛瘘。
③一旦肛瘘已形成:小儿肛瘘很少能自愈,只要不是高位和括约肌外,绝大部分可以早期手术,这样可以防止瘘管复杂化和瘢痕过重影响肛门功能,同时不影响小儿发育和预防免疫用药。
日常护理:
1、养成BB定时大便的习惯。可以定时把大便或者早晨定时练习坐盆。
2、稀释奶粉:便秘时可先在奶粉里多加一部分水或米汤将其稀释,还可以吃婴儿清火宝或奶伴侣。
3、调整饮食:多吃"三养"食物。
一为养肠胃,即一些富含粗纤维的蔬菜水果,如菠菜、芹菜、竹笋、苹果及一些具有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如蜂蜜、核桃仁、香蕉、芝麻等。
二为养肺,除了用人们熟知的银耳、百合、生梨等拌蜂蜜煮粥或炖汤外,还可多让孩子吃些山药、荸荠、萝卜及大蒜、洋葱,也都能起到清心润肺,防治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的作用。
三为养身,孩子多吃些颜色深的水果也可以起到预防伤风感冒的作用。芒果、黄桃、猕猴桃等深色水果的维生素C含量都比较高,对于抗感冒、增加身体反抗力有很好的效果。
4、多喝水,可以给BB喝果汁或煮菜水喝。每天用萝卜半个,梨(带核)一个煮水。
5、平时或大便前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刺激肠蠕动。如果有形成肛裂的,较轻可以温水坐浴,保持清洁。
6、每天吃一点酸奶,注意是全脂酸牛奶(原味、草莓的都行),不是乳酸饮料(后者没有多少营养),特别有改善!
7、如果小儿因大便干燥而3-4天都排不出,家长在家里可以采取一些临时性措施,如可以用消毒好的棉千沾消毒好的植物油轻轻刺激肛门,也可以坐在温水中刺激肛门也会大便的,也可用小儿开塞露塞入肛门或挤入少量甘油。要注意开塞露开口处不要剪得凹凸不平或非常锋利,以免在塞入时划伤肛门;在挤入甘油后一定要停留几分钟,待小儿有便意时再排便。
病案:
朱某某,男,1岁,因肛周反复红肿流脓半年由门诊以“肛瘘”于-5-9收入院,专科检查:肛周右侧9点位距肛门2cm处可见一红肿,大小约为2*1cm大小,挤压有少许分泌物流出,可扪及明显管道通向肛内,9点位可扪及凹陷。-5-10在全麻下行肛瘘切开挂线术,手术过程非常顺利,妈妈代诉患儿晚上并无明显哭闹。术后第七天,橡皮筋自行脱落,予以出院,继续予以换药,随访。术后1月,伤口完全愈合。
门诊(仁和楼二楼36诊室)—病房(仁信楼一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