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襄阳,有一支中医药传承守护者,他们用穴位贴敷、三字经小儿推拿、脏腑点穴等中医技术造福广大患儿。在他们的传承下,中医药使用率达到70%,“不吃药、不打针”简便廉验的中医诊疗方法得到众多患儿家长的青睐。
在坚守中医的同时,他们大力引进西医前沿技术和设备,改造新生儿重症监护病区,改造后的病区严格按照三区两通道设置,可同时收治30名重症患儿。他医院儿科。▲儿科副主任贾俊岭(右一)带队查房据了解,该院儿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及国家“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湖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儿科硕士培育基地。现有专业技术人员60人,高级职称9人,硕士生导师1人,医学硕士9人,湖北中青年名中医1名,襄阳首届好医生1名,襄阳首届隆中名医1名。中医药治疗临床使用率达70%
“医院,我们就要突出中医特色,让中医药惠及更多患儿。”该院儿科副主任贾俊岭说。
4月中旬,11个月的童童(化名)因反复发热、咳嗽就诊该院儿科。童童的妈妈介绍,孩子之前打针吃药已经10来天了,但发热、咳嗽还是没有见好。
针对童童的病情,贾俊岭为其制定三字经小儿推拿、脏腑点穴等中医特色治疗,医院中医制剂小儿咳宁糖浆。童童妈妈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同意贾主任的治疗方案。
经过30分钟的推拿后,童童的体温从38.6℃恢复到36.7℃,当天晚上,童童的咳嗽症状便有所缓解。经过5天的推拿巩固,童童发热、咳嗽的症状完全消失了。童童的妈妈感叹:中医太神奇了,不打针,对孩子免疫力没有伤害,太好了!▲脏腑点穴
5月10日,3岁的天天(化名)因腹部受冷,出现恶心、腹痛。贾俊岭排除其他器质性病变,对其进行小儿推拿,30分钟后,患儿腹痛明显减轻。经过2天的巩固推拿,天天完全康复。贾俊岭介绍,三字经小儿推拿适合发热、腹泻、腹痛、睡眠不好、抽动症等呼吸、消化及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
为减少小儿打针服药带来的痛苦,该院儿科成立中医综合治疗室、内病外治门诊,开展穴位贴敷、中药直肠滴入、三字经小儿推拿、脏腑点穴、针灸、捏脊、刺四缝、中药雾化、中药熏蒸、经皮给药理疗、扶阳罐扶中疗法及冬病夏治、冬病冬治等中医特色疗法,其临床使用率达到70%。新生儿综合救治能力不断提升
新生儿疾病起病急、发展快,为加强新生儿的综合救治能力,该院于去年11月对新生儿病区进行改造,床位将有原来的15张增加到30张,救治流程将更加优化,传染性疾病的新生儿将单独隔离治疗,院感防控更加科学。
年3月,贾俊岭收治了一名早产儿,小毛毛(化名)入院时体重仅1.8公斤,体温不到35℃,反应弱,无吃奶意识。患儿随时面临感染、呼吸衰竭的危险,立即给予保暖、静脉营养,每隔一个小时,就去观察小儿的病情变化,直到2天后,毛毛才有吃奶意识,奶量从微量喂养2毫升/次,逐步增加到3毫升、5毫升、10毫升……
经过医护人员精心治疗和护理,毛毛终于扛过感染关、呼吸关、营养关,出院时,体重增加到2.2公斤,吃奶量达到40毫升/次,各项生命体征达到新生儿出院水平。
近日,贾俊岭接到产科急诊电话,刚出生的新生儿因吸入羊水、胎粪导致哭声微弱、呼吸不畅、皮肤紫绀,需要立即转入儿科。贾俊岭诊断羊水胎粪吸入到气管,立即为患儿气管插管吸出羊水胎粪,并及时吸入氧气,3分钟后,患儿恢复自主呼吸,皮肤逐渐变得红润。经过一周的观察治疗,患儿康复出院。“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病情发展快,医护人员要更加细心精心,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及时给予抢救和治疗。”贾俊岭介绍,科室定期举办学习,讨论复杂案例的救治方案,不断提高医护人员的综合救治能力和服务质量,为患儿及家属提供优质精准的诊疗服务。儿童康复要“三早”
年,该院儿科成立儿童康复病区。两名医生、两间诊室,开启儿童康复之路,康复病种由单一的脑瘫疾病发展到语言迟缓、斜颈、孤独症、天使综合征、智力低下及遗传代谢性疾病后遗症等多种疾病。
如今,康复病区有6个治疗师和2名康复师,为患儿提供中医推拿、针灸、中药熏蒸、PT(功能训练)、ST(语言训练)、ABA(行为认知训练)、感统训练、电疗等多项康复项目,其中医康复项目临床使用率达到%,每天接诊患儿30多名。▲中医康复(资料图片)
“康复患儿的家庭面临精神和经济双重压力,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不做不必要的检查,治疗一定要精准。”康复病区的负责人郭红梅以身作则,用“医者仁心”服务广大患儿。
郭红梅接诊最小的患儿仅43天。患儿头总是偏向一侧,被诊断为先天斜颈。宝宝太小,推拿按摩手法不仅要轻柔,而且要达到效果,郭红梅每次治疗都细致入微。经过两周的按摩推拿,患儿颈部痉挛的胸锁乳突肌慢慢变软,颈部可以轻微活动,3个月后,患儿斜颈得到矫正康复出院。“儿童康复越早效果越好,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很关键。”郭红梅介绍,符合残联政策的患儿,每个月可享受残联和医保补贴元,每年可享受10个月,精准治疗和惠民政策为患儿康复保驾护航。(高闯)策划:丁志红
编辑:廖子强
审稿:康健李丽“中医指导科学养生”
识别下图中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