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11日
是第16个世界肾脏日
今年的主题是
“积极面对肾病,共享精彩人生”
旨在倡导人们在肾脏疾病的
治疗与管理过程中
不仅要重视症状的减轻
也要积极参与工作与社会活动
提高生活质量
追求精彩人生
近年来
慢性肾脏病在全球范围的
发病率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
已经渐渐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
之后有一个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疾病
据调查研究显示
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为10.8%
也就是说
每十个国人中就有一人患有慢性肾脏病
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近1.2亿人
居全球首位
慢性肾脏病是指肾脏受到病理性损伤引起的结构和功能异常(≥3个月)。慢性肾病的发病是由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其中慢性肾炎、糖尿病、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引起慢性肾脏病的高危因素。
慢性肾脏病主要分为原发性肾病和继发性肾病。
原发性肾病是指原发于肾脏的疾病,例如慢性肾小球肾炎;而继发性肾病,是其他疾病引起的肾损害,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性肾脏病、梗阻性肾病、痛风性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系统性小血管炎肾炎、病毒相关性肾炎、肿瘤相关性肾炎、肥胖相关性肾炎等,即先有其他疾病,再由其他疾病导致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的早期症状目前大众对肾脏病的认识少、知晓率低,普遍认为“腰痛”才是肾脏病的表现,但其实肾脏病的发病比较隐匿,早期没有明显临床表现,容易被忽视,患者就诊时往往已经出现较为严重的肾脏损害了。
当出现下列这些预警信号时需要多加重视:
无原因地出现困倦感与乏力感这是较早易出现同时也是最易被忽略的表现,毕竟在日常生活中可引起困倦与乏力的因素繁多,很多人出现这一症状时都会将其归咎为工作疲劳或过度焦虑等常见原因。
常常眼睑浮肿肾病患者初期易出现眼睑浮肿且久久不能消退,严重者更会出现全身浮肿,用手指按压下肢会出现凹陷,同样短时间内无法消退。
出现血尿如出现肉眼可见的尿液颜色变深或者变红,一定要引起重视,医院就诊排查原因。
尿量突然改变夜间尿多往往是慢性肾脏病的预警信号。
正常成年人夜间一般不排尿,如果睡前喝的水不多却习惯性每晚起夜2到3次甚至更频繁,且尿量较多,则需要警惕肾脏病变的可能。
食欲突然下降如果平时食欲良好,突然一段时间内出现食欲下降,除了消化问题外,也要注意是否是肾脏出现了问题。
如果是肾脏病变导致肾功能受损,也可能会使体内的代谢产物、毒素等排出受阻,从而引起食欲下降。
尿毒症是所有肾病患者的最终宿命比慢性肾脏病更可怕的是尿毒症,这种疾病往往是所有肾病患者的最终宿命。肾脏疾病发展往往由慢性肾脏病开始,再到肾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后肾脏无法将人体内的毒素与废物及时排出,最终恶化为尿毒症。
尿毒症是所有肾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的综合表现。
引起尿毒症的原发肾脏疾病主要有:
慢性肾炎慢性肾炎是我国尿毒症的主要病因,最常见的是IgA肾病和膜性肾病。IgA肾病常常与反复的呼吸道感染有关,而膜性肾病则多与环境污染有关。
多囊肾病多囊肾病是一种遗传性肾脏疾病,成人型多囊肾多在40岁至60岁发展为尿毒症,而婴儿型多囊肾发展相对较快,大约70%的患者在25岁前就会发展成尿毒症。
慢性肾盂肾炎先是表现为反复尿路感染,之后发展为慢性间质性肾炎,最后则逐渐表现为慢性肾功能不全,最终发展为尿毒症。
梗阻性肾病由输尿管本身及输尿管意外原因引起的尿路梗阻并逐渐影响肾实质,进而导致慢性肾衰竭,甚至发展为尿毒症。
糖尿病肾病因血糖太高、肾脏工作压力大、时间长等肾脏“超负荷”因素从而出现肾脏病变,最终导致尿毒症。
高血压肾病肾小球内部若一直保持着高压的状态,会损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也会使得肾脏功能日渐纤维化。
这些疾病如果长期迁延不愈,或者不积极控制与治疗,都可能会发展为慢性肾脏病,再进一步就会出现慢性肾脏功能衰竭,最后的结局都逃不过尿毒症。
且尿毒症一旦确诊除非换肾,否则只能终生透析。
保护肾脏健康拒绝伤肾行为虽然此时你的肾脏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不适症状或异常指标,但在日常生活中你或许已经不知不觉做出了一些“伤肾”的行为:
饮食口味重
现代人肾病高发,多与饮食重口有关,尤其是高盐饮食。
高盐会加速肾脏硬化与纤维化,增加蛋白尿,促进肾病发展。
长期熬夜导致身体过度疲劳
在长期熬夜、过度疲惫的状态下,人体抵抗能力本就会下降,此时更容易感染细菌病毒,甚至可能会加重肾脏损伤与病变。
常常久坐憋尿
经常憋尿会让膀胱长时间承受巨大压力。长此以往尿液可能会从膀胱逆流回肾脏,引起肾积水、肾结石、下尿路感染或肾盂感染等。
随意滥用药物
肾脏是身体重要的代谢器官,而诸多药物都是通过肾脏来完成体内代谢,长期盲目服用可能会引起肾脏毒性,最后引发肾病。
饮水量不足
长时间不喝水或饮水过少,易引起浊毒在体内的滞留,加重肾脏负担,同时尿量也会减少,而尿液中携带的废物与毒素的浓度也会随之增加,长期饮水不足则会引发肾结石、肾积水等疾病。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