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
哮喘——是小儿时期的常见肺系疾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哮鸣气喘疾病。临床以发作时喘促气急,喉间痰吼哮鸣,呼气延长,严重时张口抬肩,难以平卧,唇口青紫为特征,常在清晨或夜间发作或加重。本病包括了西医学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初发年龄以1~6岁多见。大多数患儿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在正确的治疗和调护下,随年龄增长,大多可以治愈。但长时间反复发作,会影响到肺功能,甚至造成肺肾两虚,喘息持续,难以缓解,或反复发作,甚至终身不愈。本病在冬季或气候变化时易于发作。
1,禀赋不足:由于先天禀赋不足,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痰停聚肺经,痰湿或痰热伏于肺而成为哮喘的宿根,为哮喘病的内因。
2.痰湿停聚:哮喘主要原因是肺系一向有痰湿停聚,当体质虚弱,感受邪气,引起气动痰升,阻塞肺络,而致肺失肃降,呈现痰鸣,喘逆,呼吸困难等。
3,感受风寒:因感受风寒,肺虚卫外不固,风寒外邪易于侵入,痰浊阻于气道而致。
西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由于机体的过敏状态所致,由于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煤气、细菌等)致使细小支气管平滑肌发生痉挛,而产生一系列症状。过度疲劳、情绪冲动等也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
1、诊断要点
(1)常突然发作,发作时喘促、咳嗽、气喘、呼气延长、喉间痰鸣,甚至不能平卧,烦躁不安,口唇青紫。
(2)有反复发作病史。
(3)发作时肺部出现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
(4)经抗哮喘治疗可缓解。
2,鉴别诊断
需与肺炎喘嗽相鉴别。哮喘以咳嗽、哮鸣、气喘、呼气延长为主症,多数不发热,常反复发作,多有过敏史,两肺有哮鸣音;肺炎喘嗽以发热、咳嗽、痰壅、气急、鼻煽为主要临床表现,多数发热,两肺多以湿哕音为主。
1,风寒袭肺:喘急胸闷,伴有咳嗽,咯痰稀薄,色白多沫,形寒肢冷,舌淡,苔薄白,脉浮。
2,风热犯肺:喘促气粗,咳嗽痰黄而黏稠,口渴喜冷饮,胸闷烦躁,汗出,则发热面红,舌质红苔黄,脉浮数。
3,肺脾气虚:多反复感冒,喘促气短,言语无力,咳声低弱,自汗畏风,或咽喉不利,面白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软。
4.脾肾阳虚:喘促日久,呼长吸短,动则喘息更差,形瘦神疲,气不得续,腹胀纳差,大便溏泻,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
5.肺脾阴虚:咳嗽时作,喘促乏力,咯痰不爽,面色潮红,盗汗,消瘦气短,手足心热,舌质红,苔花剥,脉细数。
1,风寒袭肺
(1)治法:温肺散寒,降气平喘。
(2)处方:揉天突、搓摩胁肋各次,推揉膻中、运内八卦、揉肺俞、清肺经各次,推三关、揉外劳宫各次。
(3)方义:揉天突、搓摩胁肋降气引痰;推揉膻中、运内八卦、揉肺俞、清肺经宽胸宣肺,降气平喘推三关、揉外劳宫以温阳散寒。
2,风热犯肺
(1)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平喘。
(2)处方:揉天突、揉丰隆、搓摩胁肋各次,揉定喘、推揉膻中、运内八卦、揉肺俞、清肺经各次,揉内劳宫、推小横纹、清天河水各次。
(3)方义:揉天突、丰隆,搓摩胁肋降气化痰;揉定喘、推揉膻中、运内八卦、揉肺俞、清肺经宽胸宣肺,降气平喘;清天河水,揉内劳宫,推小横纹清热宣肺解表。
3,肺脾气虚
(1)治法:健脾益气,补肺固表。
(2)处方:揉天突、揉定喘、补脾经、推三关、揉脾俞、补肺经、揉肺俞、揉足三里各次。
(3)方义:揉天突、揉定喘降气平喘化痰;补脾经、推三关,揉脾俞、揉足三里健脾益气补肺经、揉肺俞益肺固表。
4,脾肾阳虚
(1)治法:健脾温肾,固摄纳气。
(2)处方:补肺经、补脾经、补肾经、揉肺俞、揉脾俞、揉肾俞各次。推三关、推揉膻中、揉命门、摩揉丹田、揉足三里各次。
(3)方义:补肺经、补脾经、补肾经、揉肺俞、揉脾俞、揉肾俞,益肺健脾温肾推三关、推揉膻中、揉足三里、揉命门、摩揉丹田温肾补阳,固摄纳气。
5,肺脾阴虚
(1)治法:养阴清热,补益肺肾。
(2)处方:补肺经、补脾经、补肾经、揉肺俞、揉脾俞、揉肾俞各次,揉二马、清天河水、揉三阴交各次。
(3)方义:补肺经、补脾经、补肾经、揉肺俞、揉脾俞、揉肾俞健脾补益肺肾。清天河水、揉二马、揉三阴交清热滋阴。
1.改善环境,消除诱发哮喘的各种因素,如尘螨、蟑螂、动物皮屑及羽毛等都会诱发气道变应性炎症,因此需要经常打扫环境,清洗被褥,避免用羽毛制成的衣被等。
2.生活规律,避免过度疲劳,预防呼吸道感染,消除鼻咽、口腔的病灶,适当参加体育活动,但运动量应循序渐进,并应得到医生的指导。
3.用中药预防发作。中医在发作间歇期主张扶正培本,采用健脾益气补肾之法,并根据不同类型给予辨证论治。在发作期一般以麻黄为主药,寒证配以干姜、细辛、五味子;热证多配以石膏、黄芩、在缓解期,对肺虚型可用参芪汤和玉屏风散;脾虚者可用六君子汤;肾虚者可用六昧地黄丸加减,左归饮、右归饮或金匮肾气丸加减。
推荐阅读
中医小儿推拿(44个穴位及推拿手法视频)
文章内容源自其他平台,版权归原创所有,由:岐黄健康之术,小编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岐黄健康之术
长按识别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