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肾小球肾炎科室
肾小球肾炎手术
肾小球肾炎症状
肾小球肾炎形成
肾小球肾炎原因
肾小球肾炎传染

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新增专业介绍

年11月12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完成了对核医学专业、感染性疾病专业、麻醉专业及肾病学专业(排名不分先后)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药物临床试验专业的备案工作,可以承接注册类药物临床试验及医疗器械临床试验。

一、核医学专业介绍

科室

职务

姓名

核医学科

主要研究者

王剑杰

医院核医学科始建于年,目前科室共有医护人员6人,医师队伍中有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1人,技师2人,硕士2人,本科3人,专科1人;医院规划正在筹建新的核医学检查治疗中心,临床上具备完善的三级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的医疗工作管理体系和较好素质的医护人员队伍,在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及学科队伍建设方面具有较好的基础。目前科室能够完成全身骨扫描、甲状腺扫描、甲状旁腺扫描、心肌灌注、肾动态灌注显像、肺灌注扫描、肝胆动态显像、唾液腺显像等常规核医学检查项目,并辅助放射科、泌尿中心开展骨转移灶、肺癌、前列腺癌的I放射性粒子植入等治疗工作,是一个集核医学检查、诊断、治疗等综合科室。开展核医学显像检查16年,积累了丰富的核医学显像及诊断经验;科室在恶性肿瘤骨转移、甲状腺冷热结节显像、肝胆动态显像评估胆囊功能等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年11月,医院为根据业务发展需要,为科室配置的大型核医学显像设备PETCT并获得了大型设备配置许可证,随着新核医学大楼的规划筹建,未来核医学将配置2台新的SPECT/CT,2台PET/CT,以及功能完善的核素治疗病房,核医学科将进入学科迅速发展的快车道,将为临床提供更加多样、全面的核素检查治疗服务。依托医院胃肠外科中心、肿瘤科、吴阶平泌尿外科中心、肝胆外科微创保胆手术,骨科膝关节置换手术,心脏中心、血管医学中心等重点科室,核医学科在重点科室的核医学诊断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于年北京市核医学质量控制中心召开的质控检查反馈会议,本院的肝胆显像工作量在北京市名列前茅;科室开展核医学显像诊断工作16年,每年完成核医学检查病例余例。作为医技科室,和影像科一同承担北京大学生物医学英语专业、山西医科大学医学影像专业、三峡大学医学影像专业、白求恩医科大学、辽宁医学院学生临床实习生授课及带教工作。同时核医学科积极同兄弟单位科室进行交流沟通,多次组织参与专业学术会议。随着科室发展,近5年参加多项临床药物研究。

1.主要研究者

王剑杰,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医院核医学科主任。从事放射诊断及核医学显像和诊断工作16年,医院、空军特色医学中心、解放军第三医学中心放射科及核医学从事医学影像诊断工作,在各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放射影像学诊断和核医学诊断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研究方向:肺部肿瘤、肝胆及盆腔肿瘤、恶性淋巴瘤等的核医学诊断、分期、疗效评估和随访监测。主要科研方向:影像组学与多模态核医学显像的交叉研究,如基于AI技术的18F-FDGPET/CT多模态影像组学特征预测局部晚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病理完全反应的价值;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预测恶性肿瘤对临床常用治疗手段的治疗反应,判断患者远期预后,为临床筛选出合适的治疗方案提供影像学参考依据,助力恶性肿瘤的个体化治疗和实现精准医学的治疗新理念。科研论文:参加编写多部论著:《核医学病例图谱》《肿瘤PET/CT诊断图谱》;年11月,参加外文论著“problemsolvinginchestimaging”翻译工作。在专业期刊发表核医学相关论文13篇,其中SCI论文3篇;近5年发表的论文包括:FDGPET/CT和PET/MR在黑色素瘤中的临床应用及新进展,年1月,《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FDGPET/CT纳入肝细胞癌移植标准的趋势与价值,年2月《临床肝胆病杂志》;恶性淋巴瘤的多模态显像研究进展,年7月,《国外医学放射医学核医学杂志》;“RemittingSeronegativeSymmetricalSynovitisWithPittingEdema:AppearanceonFDGPET/CT”.ClinNuclMed.Jun;“18F-FDGPET/CTisanidealimagingmodalityfortheearlydiagnosisofRelapsingPolychondritis”.Medicine,Jun;社会任职:北京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委员,工信部电子科技所主办《智慧健康》杂志编委,北京核医学会CT/MRI工作委员会委员,北京核医学会继续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影像专委会血液肿瘤学组委员;北京市首都特色临床科研基金评审专家库成员。

2.研究团队

核医学科有医技等工作人员共6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1人,技师2人。学历情况:硕士2人,本科3人,专科1人。科室承担的药物试验项目由主要研究者给予分工授权,科室设有主要研究者、研究者、药物管理员、档案资料管理员、质控员等,日常开展临床试验分工明确。研究团队人员积极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及临床试验最新知识及方法,参加GCP培训并取得GCP证书,保证科室研究团队成员及时了解掌握临床试验最新的法律法规。

3.病源病种

为满足临床各专业组对核医学基础检查的需求,核医院核医学科必备的大部分核医学显像项目。目前核医学科开展的显像检查项目包括:1.内分泌系统显像(甲状腺扫描、甲状旁腺MIBI双时相显像);2.骨骼系统显像(全身骨平面显像、局部骨显像);3.泌尿系统显像,开展了肾动态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及分肾功能;4.循环系统(SPECT静息心肌MIBI灌注显像);5.消化系统(EHIDA肝胆动态显像、唾液腺显像);6.呼吸系统(99mTc-MAA肺灌注平面显像);尤其是配合我院普外科开展的保胆取石的特色技术,完成了大量肝胆动态显像评估胆囊排泄功能工作,医院骨肿瘤科术前及术后对骨扫描的检查需求,在利用骨平面显像技术评价骨肿瘤患者是否合并骨转移做了大量工作。另外,配合相关科室,开展核素治疗工作,包括:云克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碘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及其转移灶,前列腺癌碘粒子植入等。每年完成核医学检查病例余例。

二、感染性疾病专业介绍

科室

职务

姓名

感染性疾病科

主要研究者

张丹

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是京西地区最大的集发热、肠道、肝炎、感染性疾病门诊和留观为一体的临床科室之一。该科室现有医护人员14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硕士3人,是一支学习气氛浓厚、蓬勃向上、团结奋进的团队。目前科室开放床位10张,其中抢救床4张,隔离病床6张。年,新建设的发热门诊即将投入使用,届时将拥有门诊输液区、留观床位20张,ICU床位1张,同时整个诊区按照标准传染病房的要求进行设计,拥有独立的CT室、检验科、药房和挂号收费室。科室在张丹主任的带领下,逐步完善团队建设,培养科研梯队人才,积极申请和参与多项科研项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科室非常注重以信息化管理为引擎对临床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使得无论临床工作还是科研、教学,都在最短时间内走上了正轨。未来5-10年,希望将科室发展为京西地区专业上最具影响力、口碑上百姓最“信任”并“愿意来”的的感染性疾病科,以造福这一方水土。

1.主要研究者

张丹,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消化内科,硕士,主任医师,目前担任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先后从事消化内科、急诊内科各十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消化科疾病、危重症抢救、人工肝等疾病诊治和操作。工作25年来,参与横向纵向课题研究10余项,参与临床试验项目3项,先后发表国家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由于在新冠期间带领团队抗击疫情表现突出,先后被评为首钢总公司劳动模范、北京市优秀医师等称号。未来,张丹将继续带领全科医护人员多角度多方向地发展感染性疾病科。随着医院新发热门诊楼的建成,感染性疾病科将在硬件和软件上踏上新的台阶,将有规划地、逐步地实现发热、肠道、感染、肝炎四个专业齐头并进、但又特色突出的专业局面,力争站上北京西部地区感染性疾病专业的头部地位。

2.研究团队

感染科现有医生6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1名;护士8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5人,其中本科学历2人,大专学历6人。随着新发热门诊的建成,科室在院人事科、医务科的大力帮助和支持下,不断招揽优秀人才入驻,在不远的将来,预计会有全部医护40人左右的团队呈现。届时,无论医生还是护理团队,都将拥有更加完善的人才梯队和对应的医、教、研工作布局。

3.病源病种

感染性疾病科目前开设发热、肠道、肝炎、感染性疾病四个门诊已经十余年。患者主要来源于北京西部地区,以石景山区、门头沟区和丰台、海淀部分地区为主。相当一部分患者都是老病人、熟面孔。因此,患者与科室保有着良好的粘性。由于感染性疾病科接诊所有的发热患者,包括的发热患者,因此,各种原因引起的发热都会第一时间来感染性疾病科就诊,所以感染性疾病科病种几乎涵盖了除儿科以外的各个临床科室的疾病。比如引起发热的最常见的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眼耳鼻喉系统、消化系统、长期卧床营养不良导致的褥疮等感染,也有阑尾炎、胆系感染、胰腺炎、切口感染、术后感染等等外科性感染。而肝炎门诊承担着肝炎、肝病、肝硬化、肝癌及其相关疾病的诊治任务,患者群体广泛而且粘性极高。感染科的患者主要是各种传染性疾病,有季节性和流行性、爆发性等特点,尤其是每年秋冬季流感季,患者人满为患。肠道患者虽有明显的夏季多发特点,但是现在越来越呈现全年发病的态势,并且有慢性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呈增多趋势。因此,肠道疾病地诊治,更加立体和全面起来。

三、麻醉专业介绍

科室

职务

姓名

麻醉科

主要研究者

郭正纲

医院麻醉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专业学科。通过科室几代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麻醉科紧跟学科发展步伐,勇于创新进取,已逐步发展成为院内医疗技术力量雄厚、并具有较强临床科研能力和教学能力的临床科室。目前麻醉科已经开展临床所有手术患者的麻醉以及无痛舒适化医疗服务,例如:小儿麻醉,胸心外科手术麻醉,老年患者麻醉等等。医院麻醉科不但有较高的医疗技术,还具有超前的服务理念,全科医务人员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原则,以患者满意为目标,为患者提供精堪的技术和热情的服务。

1.主要研究者

郭正纲,医学博士,医院麻醉科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现工作于医院医院麻醉科,于和年获解放军医学院麻醉学硕士和博士学位,师从米卫东教授。年10月至年10月以公派留学生身份,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麻醉与重症医学科学习。从事临床工作20年。工作期间能熟练掌握各类麻醉方法及患者的相关病情处理,特别是重度烧伤患者麻醉;超声引导下腰丛、股神经阻滞等神经阻滞技术在临床的应用;视可尼喉镜、麻醉深度监测等新型麻醉技术的应用。主要研究方向:围术期脑保护,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以及围术期数据库建立与研究。参与并主持多项军队、省部级基金及课题的研究,发表SCI及统计源收录论文20余篇,分别收录于《Scientificreports》,《Europeanspinejournal》,《Journalofburncareresearch》和《burns》等。现担任中华医学会北京麻醉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美国气道协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麻醉学分会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非心脏手术麻醉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疼痛委员会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学会围术期感染控制委员会委员。

2.研究团队

麻醉科医护人员共34人,其中18人已参与GCP及临床试验相关培训,获得GCP证书。麻醉科研究团队共12人,研究医生7人,研究护士5人,均获得GCP证书,并及时参加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组织的各项GCP相关培训,学习临床试验相关知识,并定期更新GCP证书。

3.病源病种

麻醉科负责提供各类手术麻醉及舒适化医疗服务。可实施多种麻醉方式:全身麻醉(静脉麻醉、吸入麻醉、静吸复合麻醉)、椎管内麻醉、神经阻滞麻醉、复合麻醉、联合麻醉、术后静脉镇痛、术后神经阻滞镇痛;手术麻醉范围涵盖:胸心血管外科手术麻醉、神经外科颅脑及介入手术麻醉、眼、耳鼻喉手术麻醉、腹部外科及泌尿外科手术麻醉、脊柱及四肢手术麻醉、小儿手术麻醉、妇产手术麻醉、老年手术麻醉、内镜手术麻醉等;无痛舒适化医疗包括:无痛胃肠镜、无痛分娩、无痛人流、无痛宫腔镜、无痛膀胱镜、无痛ERCP、ECT等诊断性检查及介入性诊断治疗的麻醉。

四、肾病学专业介绍

科室

职务

姓名

肾内科

主要研究者

赵海丹

医院肾内科是由肾病专科门诊、病房、血液净化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组成的综合性专科,拥有34张床位和57个透析单元。科室有一只技术精湛的专业队伍,现有医师14人,其中肾病专业博士4人,硕士7人,高级技术职称4人。共有2个护理单元,共38名护理人员,副主任护师1人。肾内科集医、教、研于一体,在诊断、治疗各种原发性肾脏疾病(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及各种继发性肾脏疾病(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案例,达行业先进水平。科室开设了腹膜透析专科门诊,并配有腹膜透析专职医生和护士。血液透析中心配备先进透析设备,开展多种血液净化技术,目前在科室行长期肾脏替代治疗的终末期肾病患者达余例。

1.主要研究者

赵海丹,医学博士,医院肾内科主任,内科教研室教学主任,主任医师,副教授。从事肾脏病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26年,主要从事各种原发和继发性肾脏病的临床诊治工作,近年专注代谢性疾病肾损害的研究。长期带领团队完成具有挑战性的专科难题,并在多科室协作完成大型医疗任务及科研项目方面积累了较多成功经验。曾获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基金资助。研究成果获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学术任职包括北京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血液净化分会委员、北京市医师协会肾脏病分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免疫净化与细胞治疗学组委员、医院学会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2.研究团队

科室现有医护技共计51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3人,医师7人;护士37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7人。肾内科12名医护人员已参加GCP及临床试验相关培训。研究团队包括研究医生4人,研究护士2人,均获得GCP证书,并及时参加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组织的各项GCP相关培训,学习临床试验相关知识,定期更新GCP证书。

3.病源病种

肾内科主要病种为慢性肾功能不全及终末期肾病,急性肾损伤,肾病综合征,各种原发及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分别以膜性肾病、IgA肾病和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损害,ANCA相关性小血管炎,横纹肌溶解症肾损害等为主),终末期肾病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心肾综合征,肝肾综合征,慢性肾功能不全并发CKD-MBD、肾性贫血、肾性高血压及各种心脑血管并发症,各种泌尿系感染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yanajx.com/sxqsyks/78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