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肾小球肾炎科室
肾小球肾炎手术
肾小球肾炎症状
肾小球肾炎形成
肾小球肾炎原因
肾小球肾炎传染

单纯应用中药治疗儿童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的临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71021/5779684.html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以皮肤紫癜、出血性胃肠炎、关节炎和肾脏损害为特点的临床综合征,又称SchonleinHenoch综合征。过敏性紫癜所致的肾损害称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SchonleinHenochnochnephritis,SHN)简称紫癜肾。临床表现除有皮肤紫癜、关节肿痛、腹痛便血外主要表现,尿常规检查以镜下血尿、蛋白尿最为常见。如果血尿、蛋白尿长期存在亦可伴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甚至导致肾功能衰竭。中医属于“水肿”、“血瘀”、“紫斑”的范畴。单纯西医治疗没有肯定疗效,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细胞毒类药物、雷公藤多甙片等治疗不良反应较大。笔者年至年应用纯中药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选择上述时期本院门诊诊断为紫癜肾的患儿93例,其中男48例,女45例,男女比例为1∶1.06;年龄3~16岁,其中3~5岁5例,;6~7岁40例,8~14岁43例,14岁5例。

1.2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珠海会议制定的诊断及临床分型标准(草案)[1]。

1.3中医辨证分型根据本院中医诊疗方案制定,分为风热夹瘀、阴虚内热、脾肾气虚、气虚血瘀、气阴两虚、肝肾阴虚。

1.4纳入标准(1)符合儿童紫癜性肾炎西医诊断标准;(2)符合儿童紫癜性肾炎中医辨证分型标准;(3)年龄3~16岁;(4)临床资料完整,具有规范的中医辨证描述。

1.5排除标准(1)急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毒性肝炎等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患儿;(2)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引起的血尿、蛋白尿者。

1.6中医辨证治疗

1.6.1风热夹瘀:发热,皮肤紫癜,伴有腹痛,关节痛,大便出血,舌苔薄黄,舌质红,脉浮滑数。治以散风祛邪,清热解毒。银翘散和清营汤加减双花10克连翘10克芥穗6克薄荷6克芦根20克牛蒡子10克水牛角30克生地15克黄连9克竹叶6克牡丹皮12克玄参12克麦冬20克水煎服,1日1剂,分2次口服。加减:搔痒加防风,僵蚕、地肤子;便血加槐花、侧柏叶;血尿加生地榆;蛋白尿加金蝉花、猪苓。

1.6.2阴虚内热:过敏性紫癜中后期,紫癜不明显,口舌干燥,手足心热。咽干咽痛,有不同程度的镜下血尿及蛋白尿,舌苔薄黄,舌质红,脉细数或弦细。治以滋阴补肾,清热凉血。知柏地黄汤和茜根散加减知母20克黄柏12克生地12克山萸肉12克牡丹皮12克茜草12克侧柏叶12克黄芩10克阿胶10克甘草10克青蒿12克水煎服,1日1剂,分2次口服。加减:尿血加仙鹤草、生地榆;小便灼热加竹叶、灯芯;咽干加玄参、锦灯笼;紫癜明显加当归、川芎、荆芥;血尿加女贞子、旱莲草、荠菜花。

1.6.3脾肾气虚:疲乏无力,纳少便溏,脘腹胀满,腰膝酸软,尿少,以蛋白尿为主,少量的红细胞,舌苔薄白,舌体有齿痕,脉细弱或缓弱。治以健脾补肾,摄血。香砂六君子汤和归脾汤加减党参30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炙甘草10克木香6克砂仁3克当归20克而黄芪30克香附12克佛手12克水煎服,1日1剂,分2次口服。加减:气虚伴有蛋白尿重用黄芪、党参;腹胀加佛手、香附;纳差加鸡内金,焦山楂;血尿加杜仲炭、大黄炭。

1.6.4气虚血瘀:颜面及全身水肿,头晕,神疲乏力,易于外感,大便溏薄,有镜下血尿及蛋白尿,紫癜反复出现,舌体肥胖,有齿痕。脉细滑或弦滑。治以益气活血,消肿利水。防己黄芪汤和四物汤加减黄芪30克当归30克白芍12克白术12克茯苓24克泽泻20克川芎12克水蛭6克益母草30克赤芍12克水煎服,1日1剂,分2次口服。加减:水肿明显加黄芪、车前子、冬瓜皮;血瘀加泽兰、丹参、紫草;便溏加补故纸、吴萸;血瘀加桃仁、红花。

1.6.5气阴两虚:疲乏无力,纳食减少,手足心热,咽干,咽燥,大便干结,睡眠较差,以尿红细胞为主,舌苔薄黄,舌质红,脉洪数。治以益气养阴。参芪地黄汤加减人参12克黄芪30克生地20克山萸肉12克丹皮12克茯苓12克泽泻12克沙参12克枸杞子12克水煎服,1日1剂,分2次口服。加减:大便干结加当归,肉苁蓉,睡眠差加茯神、炒枣仁;血尿加荷叶、藕节、三七;蛋白尿加太子参、蝉蜕、猪苓、玉米须。

1.6.6肝肾阴虚:腰腿酸痛,口干咽燥,大便干结,头晕,头痛,苔薄黄,脉弦细。治以滋补肝肾。杞菊地黄汤和二至丸加减枸杞子20克菊花12克熟地20克生地12克山萸肉12克山药12克丹皮12克茯苓12克女贞子12克吐丝子20克水煎服,1日1剂,分2次口服。加减:腰腿酸痛加吐丝子、杜仲、牛膝、;头痛加牡蛎、旱防己;血尿加女贞子、旱莲草、仙鹤草、紫竹草;蛋白尿加黄芪、穿山龙、石苇。

1.7疗效判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肾小球肾炎疗效评定标准进行。①临床治愈:症状消失,尿常规检查蛋白转阴,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正常,尿常规红细胞数正常,或尿沉渣红细胞计数正常。②显效:症状消失,尿常规蛋白减少2个“+”,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减少≥40%;红细胞减少≥3个/HP或2个“+”或尿沉渣红细胞计数减少≥40%。③有效: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尿常规蛋白减少1个“+”,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减少<40%;红细胞减少<3个/HP或1个“+”或尿沉渣红细胞计数减少<40%。④无效:临床症状或上述实验室检查均无改善,甚或加重者。2.结果

2.1临床疗效:共治疗93例患者,治愈62例,占66.66%;显效20例,占21.50%;有效6例,占6.45%;无效5例,占5.37%;总有效率为83.7%。见表1

例数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66.66)20(21.50)6(6.45)5(5.37)88(94.62)

2.2疗效与证型的关系本组观察93例患者,风热夹淤的20例。临床控制17例,占85%,显效3例,占15%、总有效率为%;阴虚内热型33例,临床治愈20例,占60%、显效10例,占30.30%、有效3例,占9.09;总有效率为%;脾肾气虚6例,临床治愈2例,占33.33%;显效2例,占33.33%;有效1例,占16.66%;总有效率为83.33%;气阴两虚型20例,临床治愈14,占70%;显效2例,占10%;有效1例,占5%;无效3例占15%;总有效率85%;肝肾阴虚14例、临床治愈9例,占64.28%;显效3例,占21.42%;有效1例,占7.14%;无效1例,占7.14%;总有效率92.85%。见表2

表2

证型例数临床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风热夹瘀(85.00)3(15.00)0(0.00)0(0.00)20(.00)

阴虚内热(60.)10(30.30)3(9.09)0(0.00)30(.00)

脾肾气虚62(33.33)2(33.33)1(16.66)1(16.66)5(83.33)

气阴两虚(70.00)2(10.00)1(5.00)3(15.00)17(85.00)

肝肾阴虚(64.28)3(21.42)1(7.14)1(7.14)13(92.85)

3讨论

3.1紫癜肾的肾脏病理改变以肾小球系膜病变为主。临床特征以出血性皮疹、关节炎、胃肠病变及肾损害,部分患者起病前有呼吸道感染及药物、食物过敏史,多发于儿童,成人少见。本病是儿科的常见病,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也有部分或者发展到慢性肾功能不全,应引起高度重视。糖皮质激素及细胞毒类药物虽然是目前肾病综合征的首选药物,但治疗肾病综合症型紫癜性肾炎没有看到疗效,容易出现激素依赖及其他不良反应。雷公藤多甙片虽然是从中草药雷公藤提取的有效成分,有较强的抗炎免疫抑制作用,可以改善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有较强的消除尿中蛋白及红细胞作用,以减轻肾组织损伤,但此药有较强的肾毒性,容易导致肝肾损伤及粒细胞下降,患者应用很恐惧,为探索应用纯中药治疗过敏性紫癜性肾小球肾炎,笔者经近30多年的临床应用,探索中医中药治疗本病的规律,近几年来系统观察本病,通过中医药治疗取得可喜的效果,说明单纯使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可行性。

3.2中医古籍中无过敏性紫癜肾炎病名记载,根据其临床症状特点,在紫癜阶段归属中医学“紫癜”“肌衄”等范畴,在出现肾损害时属中医“尿血”“水肿”等范畴。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于发病、传变迅速。“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尤为突出。脏腑尚未发育完全。肺为娇脏,主一身之表,外合皮毛,开窍于鼻,故易为邪气所感;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统血,运化水谷,开窍于口,故易为饮食所伤;肾为先天之本,主生长发育,主水,开窍于二阴。患儿感受风热之邪,或进食鱼、虾等发物,致风热入营动血,脉络损伤,血不循经,溢出脉络,渗于皮肤,内迫胃肠,甚至于肾络。故有“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阴络伤则血内溢,血内溢则后血……肠胃之络伤则血溢于肠外。”之说。病初风热之邪内侵,伤及营血而发斑,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热毒、脏腑之热内盛,损伤肾络,致尿血;故本病初期以风热、毒热或阴虚火旺、迫血妄行为病机关键,病理性质以实证为主。病变中期,病情可由实转虚或出现虚实夹杂证。脾虚失健,统摄血液功能失常,脾虚不能摄血,血运行无力,血瘀阻络,又至气虚血瘀;或由于小儿阴常不足的特点,出现气阴不足或阴虚火旺之证。病至后期,反复尿血或长期蛋白丢失,或失治误治,往往阴损及阳,形成脾肾气虚之候。脾失健运,升清降浊无权;加之湿邪内生,湿阻气机,气滞血瘀,导致病情复杂,湿热瘀相搏发为本病。作者在临床观察中以上为主要病机。

3.3在治疗上,紫癜肾的临床症状多样化,为中医辩证施治带来一定的困难,目前无实用性强的治疗原则,笔者从事肾脏病研究30余年,根据自己的临床体会从本研究病例证型演变趋势中易可看出,热、虚、瘀为本病的主要病机,在整个病情发展过程中,热、虚、瘀三者既可单独存在,又可转化或兼夹为病;而风热、阴虚内热、气阴两虚是导致疾病复发和病程迁延的主要因素。在治疗上不宜一味止血,应根据不同情况,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案,如发热夹淤必须清热和化瘀的药物同时应用适当加入金银花、连翘、月季花、黄芩、白花蛇舌草;阴虚内热在辨证的基础上适当加入银柴胡、胡黄连、鳖甲、龟板;脾肾气虚在治疗的基础上加入淮山药、猪苓、泽泻、巴戟天、山萸肉;气阴两虚应适当加入西洋参、生地黄、麦冬、五味子、荠菜花;肝肾阴虚在此基础上加入金蝉花、龟板胶、鳖甲、枸杞子、等。在以上各个证型中均可以加入活血化瘀之品如:丹参、益母草、泽兰、红花、川芎。以上仅是个人在临床的一点体会,很实用于基层医务人员使用。本次观察病例数较少,缺乏肾活检资料,有待于临床使用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紫癜性肾炎的诊断与治疗(草案)[J].中华儿科杂志,,39(12):.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yanajx.com/sxqsyks/6762.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