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就像一个“苦劳力”,生成尿液,调节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同时,还要过滤、清洁血液,将代谢的废物排出体外。
然而,肾脏,长期“负重”前行,再加上不良习惯的损害,易致身体亮起“红灯”。
尿液,是肾功能的“指示灯”
尿液,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风向标”。
其中,尿液的变化,是反应肾功能的重要指标,并且,也会影响病情发展。
肾病早期,可通过观察尿液,发现肾功能损害的一些“蛛丝马迹”。
不少肾病者,是发现尿液异常,或体检中尿常规出现问题后,进一步检查发现肾病的。
因此,日常一定要注意观察尿液,一旦发生“异常”,最好及时就医检查。
“尿液”出现这种征兆,最好去检查一下,肾脏可能“病”得不轻了
1、尿液出现大量泡沫
一般情况下,尿液应该是清澈的,一旦,出现大量泡沫,要警惕。
当肾功能受损,肾小球、肾小管受损,便会导致多余蛋白等杂质漏出,导致尿泡沫产生。
因此,排尿后,一定要留心观察一下尿液,一旦出现这种异常,最好及时就医。
2、尿量,变多或变少
正常情况下,每人每天尿量,应该是在-ml之间。
不论是,尿液太多,或是太少,都说明肾功能,出现了异常。
尿量过多,超过ml,表现为夜尿增多,很可能是肾小管出了问题。
尿量低于ml,意味着肾脏基本停止“工作”了,导致体内毒素无法排出,十分容易诱发尿毒症。
因此,尿量的变化,也要十分注意,切莫忽视。
3、尿液颜色变化
正常的尿液颜色,应该是淡黄色,透明,一旦颜色有了变化,也要十分注意。
尿液的颜色,可以说是肾脏的“晴雨表”,当它呈浓茶色、洗肉水样、酱油色或浑浊如淘米水时,都要警惕肾脏问题。
记住,四大诱因会“加速”肾脏病变,最好改一改!
一:“吃”出来的肾病
对于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想要吃点大鱼大肉,实在不是难事。
然而,吃太多蛋白类食物,会产生过多的尿酸和尿素氮等代谢废物,加重肾脏负担。
此外,吃得太咸,也会加重肾脏负担,甚至导致肾损伤。
因此,在饮食上,一定要多多注意。
改善对策:
1、荤素搭配
饮食要注意,荤素搭配,切莫大鱼大肉,合理的搭配,摄入的营养也更全面。
蔬菜、水果、粗粮等,都适当的吃一点,有益健康。
2、常吃点黑
中医讲,黑色入肾,多吃点黑色食物,可滋补肾脏健康。
黑豆,被古人誉为“肾之谷”,可补肾强身、活血利水。
黑芝麻,补肝肾、润五脏,有益肾脏健康。
桑葚,可滋肝、补肾、滋阴、养血、黑发、延缓衰老。
二:“喝”出来的肾病
生活中,不爱喝水,独爱饮料的人,越来越多,还有人是“无酒不欢”。
这样的“喝”法,对于肾脏健康,十分不利。
饮料当中的糖、磷酸盐、咖啡因等成分,都会促进钙排出,尿里面的钙含量会随之增多,易形成结石,损害肾脏健康。
大量饮酒,容易导致体内尿酸升高,还会引起高血脂等代谢疾病,危害肾脏健康。
改善对策:用“茶”替代
养护肾脏健康,饮品选择茶饮,是不错的。
传统茶饮,要注意喝淡一点,不要喝浓茶,以免伤肾。
此外,草药代茶饮,是养护肾脏,促进排毒,不错的选择。
玉术龙须茶,泡水喝,消炎杀菌,促肾排毒,预防肾炎,十分有益。
自己动手,用龙须、玉术、蒲公英、玫瑰花,搭配在一起,热水冲泡代茶饮即可。
龙须,俗称玉米须,药用价值高,有保肝利胆,护肾排毒的作用。
研究显示,龙须入肾、膀胱经,具有利尿、利胆等作用,可改善肾炎水肿、泌尿系感染等病,还用于改善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
玉术,补而不腻,不寒不燥,可滋养气血,兼除风热之功,对滋养肾阴有帮助,可让肾阴充足而使肾脏功能得到提升。
蒲公英,是最好的排毒草,可利尿消肿,帮助肾脏排毒,减轻肾脏负担,还可以消炎杀菌,通过尿液的冲刷,减少尿路感染。
玫瑰花,性质温和,做调和之用,可以调和茶性。
三:“憋”出来的肾病
生活中,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很多人会有“憋尿”的行为。
然而,一旦憋尿,导致尿液滞留在膀胱内,时间越久,导致细菌繁殖,易引起膀胱炎、尿道炎,同时,还会引起尿液反流,导致肾盂肾炎,严重者会影响到肾脏功能。
因此,一定要注意,切莫憋尿。
对策:有尿及时排
尤其是,早上起床时,一定不要“忍”着憋尿,也要多睡一会。
此时,经过一夜的休息,要及时排尿,减少肾脏负担,将代谢废物及时排出体外。
四:“熬”出来的肾病
经常熬夜,肾脏会受不了。
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与肾功能迅速下降显著相关,相比每晚睡7小时的人群,睡眠时间小于6小时的人,蛋白尿风险明显增加。
而肾病,在熬夜劳累时,也更易复发或是急性发作。
长期熬夜,还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也会导致肾病的复发。
改善对策:养成良好睡眠习惯
1、睡前不喝咖啡、浓茶、可乐等,其中的咖啡因,会影响到睡眠。
2、增强体育锻炼,运动,是促进睡眠的一剂“良药”。
3、睡前,请务必放下手机,营造良好睡眠环境。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