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是由多种病因、多种病理类型组成的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免疫性疾病。
对于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中医尚无统一病名,常根据其临床症状而诊断为腰痛、水肿、血证、虚劳、关格等。
治疗肾病中医提出的宣肺、健脾、补肾之法
从整体分析,风寒、风热、风湿之邪夹毒侵袭于肺,多为肾病发生以及反复发作的诱因,是为外因。脾肾两虚为致病的根本原因,是为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一方面,脾肾两虚肺易受风邪侵袭,而多外感之疾;另一方面,脾肾两虚不能驱邪外出,风邪内蕴久滞而成毒,风毒因虚而内陷于肾,而致生“肾风”顽疾。
1
从肾论治,不唯温阳益气
肾主蛰藏,为五脏之本,主藏精,主司水液代谢。若肾之阳气不足,失于固摄封藏,则精微漏泄,随尿排出,而发肾炎蛋白尿之疾,以肾虚论治应贯彻慢性肾炎辨治过程的始终。而临床论治之时应分为补肾、固肾两大范畴。
2
从脾论治,健脾固摄助运
脾有统摄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故有脾能散精之说,若脾不散精,功能失常,气不摄精,则精微外泄,可发蛋白尿。另外,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强健,不但能固摄精微,亦能使气血精微生化有源,而且能促进药力的运化。从脾虚立论,以补脾摄精助运之法治疗肾炎蛋白尿,亦是临床常用有效治法。
星
从肺论治,首倡风毒内蕴
古今诸多医家一提到从肺论治肾炎蛋白尿,往往注重肺为水之上源,主宣发肃降,使气血津液布散全身,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宣降肺气为法,使上焦开发,水道通调,小便通利,解除水肿诸症,的确对临证遣方用药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
从肝论治,化瘀贯穿始终
肝主疏泄,具有条达、畅通气血运行之功。慢性肾炎蛋白尿久治不愈者,常见面色晦黯,或兼腹水、女子经闭,舌紫黯瘀斑,乃风毒内蕴,久病入络,肝脉瘀阻之患,治宜畅达肝络,活血化瘀。临床治疗时,化瘀生新当贯穿肾炎辨治始终。血瘀可致水肿,其瘀滞为患每易被忽视,尤其是肾病型的低蛋白血症的水肿大多重用扶助脾肾,补益固摄,然而尿蛋白的流失,却是肾脏瘀浊之为害,不祛瘀则无以生新。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10
慢性肾炎肾病乃属临证痼疾,临床当辨证论治,最忌拘泥治肾一法而忽弃诸法。同时,邪实者不可峻补,正虚者不可一味克伐,伤及正气。于脏腑求之,脾肾为本,且多虚证;肺肝为标,以风毒、瘀浊实为主;其他如三焦之疏泄、膀胱之气化亦与水液代谢,与肾炎之治疗密切相关,论治之时皆应综合考虑,更当嘱患者慎起居,调情志,节劳欲,避风寒,严格限制食盐的摄入量。如是,则顽疾可望治愈。
潞党参口服液对症慢性肾炎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