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传染性极高的急性呼吸道疾病,由流感病毒引起。人感染流感病毒后潜伏期一般1至7天左右。早期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结膜炎等,该病在冬春季节容易在学校、托幼机构等人群密集场所暴发流行,部分患者病情可迅速进展继发严重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及呼吸衰竭,甚至死亡。
传播途径
主要为呼吸道飞沫传播,通常是通过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近距离密切接触传播。
治疗方法
1.一般治疗:休息,多饮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对高热病例可给予退热治疗。
2.在医生的指导建议下抗病毒治疗。
3.病情严重病情进展较快的患儿建议医疗机构就诊治疗,以免耽误病情造成生命危险。
防控措施
1.接种流感疫苗是目前最重要、最经济和最有效的预防手段。
2.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1)勤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睡眠充足,多喝水,保持身体健康。
(3)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
(4)班级和其他室内场所应至少保持下课时或放学后开窗通风。
(5)一旦出现发热、同时伴有咳嗽或咽痛症状之一者,须进行隔离观察或治疗,避免将疾病传染给他人。
妙手祛除患儿痛苦
爱心托起明天的太阳
张磊:儿科主任
高海英:儿科副主任医师
郝晓东:儿科副主任医师
现有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1人。医院进修学习。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发表专业论文10余篇。能够熟练诊治儿科各种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感染性喉炎,急性支气管炎,小儿肺炎,支气管哮喘,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疾病(急、慢性胃炎,小儿腹泻,消化性溃疡,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等),心血管系统疾病(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等),泌尿系统疾病(急性肾小球肾炎,泌尿系感染等),神经系统疾病(小儿热性惊厥,病毒性脑炎等),血液系统疾病(小儿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新生儿疾病(新生儿黄疸,新生儿溶血病等)及小儿感染性染疾病(幼儿急诊,风疹,手足口病,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等)。尤其对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近年来开展雾化吸入治疗儿童喘息性疾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深得患儿家长称赞。
张店区妇幼保健院与你我健康相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