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坐月子,喜欢让妈妈和孩子一个月都待在屋里,而且包得严严实实。更有甚者把窗户也遮起来,黑洞洞的不见天日,这种现象在如今农村的许多地方仍然存在。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一个月不见阳光,对母亲和孩子都会造成危害,最常见的就是缺钙现象,母亲易发生骨质疏松,孩子易发生佝偻病。而且小婴儿是否发生黄疸也看不见。我们病区经常收治的黄疸的孩子大都是在出月子时被抱出黑房子才发现,大多病情比较重,治疗都有点晚了。另外,不通气的黑房子空气不流通,污浊,大人孩子很容易感冒。所以,一定要在明亮的房子里坐月子,每天开窗换气。阳光好的日子,只要没有风,大人孩子完全可以在阳台上晒太阳。
2.不要恐惧小女婴的“假月经”
一些小女婴生后5~7天,阴道里会分泌一些灰白色黏液分泌物,有些还会是血性的,这种现象俗称“假月经”。遇见这种现象,家长不必担心,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由于分娩后,母体雌激素对婴儿忽然中断造成的,持续几天就好了,最长不超过2周。
3.不要轻视新生儿黄疸
50%~80%的新生儿在生后易发生黄疸,就是皮肤出现发黄现象。这其中有些是生理性的,有些是病理性的,万不可凭经验认为医院检查。错过了诊疗时机,会耽误治疗,影响孩子发育甚至危及生命,追悔莫及。 新生儿黄疸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许多原因会引起黄疸,比如母乳性黄疸、溶血性黄疸、新生儿肝炎、先天性胆道闭锁、先天性酶的缺乏等等。专业的新生儿科书中讲解新生儿黄疸就有9章之多。所以不要怕麻烦,发现孩子发黄,医院让儿科大夫检查一下,这样最好。
4.不要用纯鲜牛奶喂孩子 许多人认为新鲜牛奶比配方奶好,他们认为鲜牛奶比加工后的奶粉新鲜,所以就认为鲜牛奶最好。其实不然,这种理解是错误的。新鲜奶固然新鲜,可是它的成分只适合小牛,却不适合婴儿。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会增加婴儿肾脏负担,易产生暂时高酪氨酸血症和高苯丙氨酸血症,对孩子的发育有影响;牛奶中的钙磷比例比较低,影响孩子钙的吸收。另外,牛奶中的矿物质高,增加水的排泄,早产儿用牛奶喂养易发生晚期酸中毒。而配方乳模仿母乳的成分配制而成,就很少发生不好的现象。所以,如果母乳不够喝,最好给孩子添加配方奶,当然一定要选择信得过的大厂家的配方奶。
5.不要把小婴儿的稀便当腹泻 吃母乳的月月娃,大便经常是金黄色的稀糊状,每天排便次数多少不等,大多1到4次,也有7到8次甚至更多一点的,只要孩子精神好,吃得好,体重长,大便和平时比较没有太大的区别,就不可把这种稀便当成腹泻处理。这种稀便是正常的现象,因为母乳是完全符合孩子的生长需要而分泌的,所以特别容易消化和吸收,所以大便就是均匀的稀糊状。有些家长以为吃母乳导致拉稀,硬要添加一些奶粉,大便次数倒是减少了,可是却容易使孩子消化不良,甚至发生便秘。 人乳人乳,就是给人喝的乳汁,所以是最好的婴儿食品,所以我们主张4~6个月的小婴儿最好纯母乳喂养,不需要添加任何辅食。如果实在不够就添点配方奶。
6.不要挤掉黄色的初乳 母乳刚下来时的几天,颜色是黄色甚至是金黄色的,这叫初乳。有些没经验的母亲以为这种颜色不正常,是脏的,于是就把它挤掉了,真是可惜呀。这种发黄的初乳其实是人乳之精华,有人称之为“奶黄金”。初乳中含有最丰富的营养,它的球蛋白、微量元素和免疫物质在生后的7天内是最高的,孩子吃了它,身体里有了妈妈给他的抗体,以后得病的几率就小一些,所以千万别挤掉黄色的初乳呀。
7.不要挑孩子的“马牙”和“螳螂嘴” 新生儿上腭中线和齿龈切缘上常可以看到一些黄白色的小斑点,俗称“马牙”或“板牙”,我们医学上称之为“上皮珠”,是上皮细胞堆积或黏液腺分泌物积留所致,生后数周至几个月就自然消失了。“螳螂嘴”其实是新生儿两侧颊部隆起的脂肪垫,有利于孩子吸吮,也属于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有些家长以为它们不正常,还有些人竟然用针去挑破它,这样容易导致感染,给孩子造成痛苦。所以养育孩子时,遇见问题,最好去找儿科大夫看一下,千万不要凭经验行事。
8.不要挤孩子的奶头
我国民间有一种旧习,就是孩子出生不久,大人要给孩子挤奶头,挤出一些黏液来,说如果不挤,男孩长大奶头会发痒,女孩奶头会凹陷。这其实没有一点科学道理,不挤奶头的孩子长大根本不会出现这种现象。 新生儿的抵抗力很弱,当挤奶头时,会使细菌从挤破处侵入体内,导致化脓性乳腺炎、新生儿黄疸,严重时还会引起败血症,给孩子带来很大的痛苦,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千万别挤孩子的奶头。
9.不要把小婴儿绑起来 新生儿至一周岁的小婴儿平躺在床上睡觉时,呈现像青蛙一样的姿势,两条胳膊弯曲向上呈“W”状,两条腿弯曲向下呈“M”状,这是孩子自然的休息姿势。因为婴儿的屈肌发育占优势,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就慢慢消失了。孩子用这种姿势睡觉很舒服。一些家长不懂得这一点,总想把孩子的胳膊腿拉直,害怕将来长成“罗圈腿”,于是给孩子包被褥时,把腿、胳膊都拉直,包得很紧,外面再绑一根带子,这就是所谓的“蜡烛包”。其实这样做是错误的。这样包孩子,孩子一直处于僵直状态,就会浑身紧张疲劳,休息不好,反而影响生长发育。所以不要妨碍孩子休息时的自然姿势,让孩子自然地躺在被子里,别把他绑起来。
10.不要把孩子包得太严孩子刚出生,许多家长担心孩子被冻着,常常里三层外三层给孩子包好多被子,即便是炎热的夏天,有些家长也那样包裹孩子,这样是很不合适的。在医学上,有一种疾病叫“婴儿捂热综合症”,就是指小孩子因为衣被过暖或蒙被睡觉,导致温度过高而出大汗、面色苍白、高热、抽搐、昏迷,甚至还有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发育;如婴儿昏迷时间过长,惊厥次数过频,则会引起智力呆滞、癫痫等严重后遗症。情况特别严重者,甚至因呼吸衰竭而死亡。所以寒冷季节婴儿不宜盖得过度暖和,也不宜盖电热毯,更重要的是千万不能把孩子的头捂在被子内。 一旦发生“婴儿捂热综合症”,应立即给孩子松解衣扣,擦干汗水,减少包裹,体温高者可用温水洗澡,切忌用退热药退烧,以免出汗过多引起脱水加剧病情,同时要清除口鼻分泌物。医院,要防止口鼻捂盖而窒息。
11.不要给孩子奶粉里加蜂蜜或葡萄糖 许多家长喜欢用蜂蜜(内含大量葡萄糖)或葡萄糖增加奶粉的甜度,他们认为葡萄糖很有营养,可是他们不知道,葡萄糖属于单糖,不必经过消化而直接为人所利用,长期使用会使胃肠懒惰起来,胃肠功能缺乏锻炼,时间长了就会造成体内消化酶分泌功能低下,导致消化功能减退,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因此可以偶尔给宝宝一定的白糖,可锻炼消化功能,为以后进餐打下基础。当然白糖也不宜经常吃,否则,会增加孩子过胖或龋齿的发生率。此外,如果饭前让孩子喝加糖的饮料,“甜度”会使宝宝产生饱胀的感觉,所以孩子的食欲会减退,严重者可导致厌食。 另外小孩子还是尽量不要吃蜂蜜。最近医学专家发现,10%~15%的蜂蜜中能检验出肉毒杆菌,这种细菌可以产生毒力很强的肉毒杆菌毒素。婴儿肠道屏障功能较差,肉毒杆菌毒素能通过肠壁进入血液从而引起婴儿中毒。患儿表现出便秘、乏力、呛水、呛奶、呼吸微弱,严重者能引起死亡。所以3岁以下的婴儿不要吃蜂蜜为好。
12.不要总换奶粉牌子 在大超市里,家长们可以看见几十种国产甚至是原装进口的奶粉,对于没有母乳或母乳不足的新妈妈们来说,挑选何种奶粉喂养孩子,还真是不太容易的事情。一些妈妈们经常给孩子换奶粉,想看看何种奶粉适合自己的孩子。这种方法是错误的。有资料表明,经常换奶粉,容易使孩子产生过敏体质,所以,选好一种奶粉,只要孩子适应,就尽量坚持用这个牌子的奶粉喂养孩子,这种方法,对于有家族过敏史的孩子更为重要。还有一些家长不顾个人经济情况,盲目选择价格昂贵的进口奶粉,其实,只要是正规大厂家的并且有好多年历史的国产奶粉,都可以做为首选,不一定盲目相信国外的品牌。
作者简介
刘海燕,西安交通大医院儿科主治医师,一位14岁孩子的妈妈,一个热爱医学科普宣传的儿科医生。年10月出版科普著作《孩子生了病,妈妈怎么办》。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犯权益,请联络我们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