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俄亥俄州立大学的AndersHJ和同事在《KidneyInt》期刊发表了一篇综述,对狼疮性肾炎病理生理学治疗进展进行了阐述。小编整理如下:
狼疮性肾炎治疗现状
首先要制定治疗目标(下表)。增殖型LN诱导治疗的标准治疗方法是:环磷酰胺/霉酚酸酯+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积极免疫抑制治疗;持续时间3-6个月。诱导治疗后改为长期维持治疗:霉酚酸酯/硫唑嘌呤+低剂量糖皮质激素;持续时间尚不确定,一般需持续1年以上。
虽然狼疮性肾炎的治疗目标是长期保护肾功能,但临床研究表明,治疗应答通常在开始治疗后6-12个月发生。肾脏应答指标包括蛋白尿,SCr或估计GFR,尿液分析或尿红细胞;蛋白尿是目前最常用的指标。但是蛋白尿,血肌酐和血尿水平应控制到什么水平尚未有统一共识。
发病机制与实验治疗相结合
狼疮性肾炎肾脏炎症较重,特别是增殖型狼疮性肾炎。减轻炎症应作为诱导治疗的主要目标,以缓解慢性肾损伤。目前,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是LN诱导治疗的主要抗炎药。提高6-12个月内肾脏应答率需增加抗炎治疗。
根据狼疮性肾炎肾损伤机制,可研发一些新型干预方法,如抑制补体旁路途径或促炎细胞因子。研究表明,补体旁路途径抑制剂对LN有效,且现在可用于临床。鉴于大多数促炎细胞因子都与LN相关,抗细胞因子治疗是另一新型治疗方法—阻断NF-kB激活(多种促炎细胞因子表达的重要转录因子)。
拉喹莫德是一种抗炎症小分子药物,可降低NF-kB活性,小鼠模型显示拉喹莫德对LN具有有效性。最新的使用拉喹莫德诱导治疗的2期临床试验初步数据表明,相较于标准治疗组,拉喹莫德治疗组肾功能和蛋白尿获得显著改善。
多种靶向作用于自身抗原呈递和自身反应性淋巴细胞克隆增生过程的新型药物已进入研究阶段(图)。如抗B细胞疗法,清除抗原呈递细胞和自身抗体前体细胞;抑制免疫复合物的生成和肾内三级淋巴组织形成从而减轻炎症。这些药物可能在诱导治疗临床试验中无法成功,但在维持治疗试验中具有一定的前景。
狼疮性肾炎标准和新型治疗药信号通路和治疗靶标
有研究表明,降低自身免疫的药物(非抗炎药)适于预防疾病复发(图)。如belimumab—抗BlyS单克隆抗体,批准用于治疗肾外SLE。但是,事后分析显示,belimumab治疗组狼疮性肾炎复发率和剂量依赖性显著低于安慰剂组。
狼疮性肾炎活动期可同时出现肾脏炎症和全身性自身免疫。诱导和维持治疗是人为划分的方法;理想的治疗方法应从一开始就同时进行抗炎和自身免疫治疗,以便迅速获得肾脏完全应答,药物毒性最小化的同时长期维持应答。
未来的治疗方案应包括糖皮质激素抗炎+细胞毒素药物,抗B/T细胞或抗I型干扰素药物。Anifrolumab是一种靶向作用于干扰素-α受体1的单克隆抗体,该药治疗增殖型LN患者蛋白尿的疗效还处于研究阶段。但Anifrolumab在无肾脏损害的SLE患者中已取得令人振奋的成果,特别是干扰素诱导基因高度表达的患者。
一些新的靶向于炎症和自身免疫的LN药物,如蛋白酶体抑制剂可杀死浆细胞,阻断NF-kB活化,从而在直接消除自体免疫反应,自身抗体生成细胞的同时减轻炎症。但目前尚处于临床研究中。
因增殖性LN是炎症性疾病,早期和精准治疗对保护肾单位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有研究报道,即使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霉酚酸酯或环磷酰胺治疗,6个月后肾损伤也会增加,包括临床缓解的患者。表明LN病程早期即出现肾损伤,因此,LN新型治疗方案的研究可考虑在诱导治疗阶段加入抗纤维化药物(抗炎药+免疫抑制药+抗纤维化药物)。
参考文献:Apathophysiology-basedapproachto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lupusnephritis.KidneyIntSep;90(3):-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