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肾小球肾炎科室
肾小球肾炎手术
肾小球肾炎症状
肾小球肾炎形成
肾小球肾炎原因
肾小球肾炎传染

带你了解尿常规检查

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体检的开始提上日程,最近总有家里的老人问我,体检可以不查尿常规吗,查了到底有没有用呀,今天我来告诉你。

尿液是排除和早期发现某些疾病最直接的标本,它同样被用来观察病程变化和治疗效果。肾脏和泌尿道疾病与尿液中某些成分相关,这些成分能被筛选试验敏感地诊断,假如结果阳性再进行更细致的检查。大多数肾脏和泌尿道疾病在病程中很少出现症状和体征,明确诊断时,疾病常常已到晚期。常见症状包括肾区疼痛、肾绞痛及水肿。依靠血清学检查,这些肾脏疾病也常要到晚期才被发现,因此尿常规又是最重要的诊断性检查。

1.尿量

成人:(1.0-1.5)L/24h;儿童:(1-12岁):(0.3-1.5)L/24h。尿量增多:多尿(>2.5L/24h)。①生理性:饮水过多、精神紧张、出汗少等;②病理性:糖尿病、慢性肾炎、尿崩症、高血压肾病等。尿量减少:少尿(<0.4L/24h)和无尿(<0.1L/24h)。①生理性:饮水过少、出汗多、高热、脱水等;②病理性:各种肾性疾病(如肾小球肾炎)及肾后性疾病等。2.颜色淡黄色~深黄

颜色

原因

深红色

常见于发热或脱水等引起的浓缩尿

浓茶色

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胆红素增高

红色

出血或溶血性疾病等

棕黑色

待检测的尿液标本放置过久,服药,黑色素瘤等

黄白色

泌尿系统感染引起的脓尿

绿蓝色

肝胆疾病导致

乳白色

丝虫病或淋巴管破了引起的乳糜尿和脂肪尿

3.透明度透明,新鲜尿久置可轻度浑浊尿液浑浊:脓尿、细菌尿、血尿、乳糜尿。极度清晰透明尿:慢性肾衰等多尿者。4.酸碱度PH:5.0~7.0增高:频繁呕吐、泌尿系统感染、碱中毒等。减低:糖尿病、通风、酸中毒、慢性肾小球肾炎等5.比重晨尿:1.~1.;随机尿:1.~1.。增高:高热、脱水等少尿者、急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等。减低:尿崩症等多尿患者、各种慢性肾病、肾功能不全等。6.尿显微镜检查红细胞<3/Hp;白细胞<5/Hp;肾小管上皮细胞偶见/Hp;鳞状或移行上皮细胞偶见/Hp;透明管型≤1/Lp;结晶少量(非病理性结晶:磷酸盐、尿酸、草酸钙结晶等)。(1)红细胞(RBO)增多:见于泌尿系统的炎症、肿瘤、结石性等疾病。如见到形态异常的红细胞为主,提示肾性疾病,但也见于全身性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班狼疮等;以及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的疾病、如痔疮、前列腺炎、盆腔炎等、药物如别嘌呤醇、抗凝剂、环磷酰胺,青霉素、磺胺类药等。(2)白细胞(WBC)增多:见于泌尿系统的感染尤其急性肾盂肾炎、炎症、结石,膀胱炎等;也可见于泌尿系统邻近器官疾病:前列腺炎、阴道炎、盆腔炎等。(3)上皮细胞增多:肾实质损害时,如肾小球肾炎,肾小管上皮细胞增多;泌尿系统炎症时,可见较多鳞状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4)管型(CAST)增多:出现管型表示肾脏实质损害,如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功能衷竭等,红细跑管型提示肾性出血;白细胞管型提示肾盂肾炎(膀胱炎则无管型);颗粒管型、蜡样管型提示肾疾病恶化或进入晚期;脂肪管型多见于肾病增合征、慢性肾炎等、药物如卡那霉素、两性霉素B、头孢菌素等可使尿出现管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yanajx.com/sxqsycr/8559.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