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因为自身免疫力低等原因容易出现口腔问题,当宝宝出现口腔问题时,妈妈要学会鉴别。以下的五种常见的口腔问题宝妈了解吗?
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俗称“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口腔黏膜的溃疡性损伤病症。
特征:宝宝可能只有一个,也可能同时出现好几个。表面为圆形小凹陷,边界清晰的浅小溃疡,中心微凹陷,表面覆盖有一层淡黄色假膜,分泌物较多,周边充血发红。
宝宝的表现:溃疡表面灼热,不敢进食,虽然看起来很饿,但一吃东西就哭闹。得过口腔溃疡的大人都能理解这种难受。
病因:长期口腔溃疡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如果宝爸宝妈中有人有复发性口腔溃疡,宝宝患病的几率比较高。偏食、消化不良、发烧、睡眠不足、过度劳累、压力大等很多因素都会诱发溃疡。缺乏微量元素锌、铁,缺乏叶酸、维生素B12以及营养不良等,可降低免疫功能,增加口腔溃疡发病的可能性。
应对:通常情况下1-2周可以自愈,不必轻易给宝宝用药。保证口腔卫生,注意每天给宝宝彻底地清洁口腔,勤喂水,以保持口腔黏膜清洁湿润,防止细菌繁殖。避免吃容易上火的零食,多吃蔬菜、水果。保证充分的睡眠,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
鹅口疮
鹅口疮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由真菌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2~4岁小儿多见。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多见于婴幼儿。鹅口疮有时与宝宝吃奶后口腔里留下的奶块很难区别,可以用棉签轻轻擦拭一下斑块,不容易擦掉的就是鹅口疮。
特征:发生在口腔黏膜表面,呈白色小点或小片状,略凸起,面积大小不等,可逐渐融合成大片。
宝宝的表现:没有明显的痛感,不影响吃奶、睡眠。病情严重时可能有痛感,宝宝会有烦躁不安、不爱吃奶、低烧等现象。
病因: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也就是真菌感染。营养不良或身体衰弱时可以发病。
应对:鹅口疮最好的方法是使用制霉菌素,同时可以用2%-5%的小苏打水帮宝宝涂口腔,辅助治疗。反复发作建议配合益生菌治疗。
地图舌
地图舌是一种发生在舌黏膜浅层的慢性边缘剥脱性舌炎。由于它的病损表现在舌面的不同部位,并可变换大小和形状,具有游走性的特点,所以又称游走性舌炎。一般地图舌多见于儿童,尤为体弱的婴幼儿。
特征:舌头上出现一个或多个红斑,并有类似地图边界样的纹路。周边有白黄色边缘,中央为红色。病变部位可能一天变一个样。
宝宝的表现:没有异常表现,在吃刺激性食物时可能感觉有点儿麻。
病因:可能与消化不良、体质差等因素有关,也可能与肠道寄生虫或胃肠功能紊乱、情绪波动有关,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
应对:医院查明病因后再做应对。
疱疹性口炎
疱疹性口炎是一种口腔黏膜感染性疾病,有自限性,易复发。
特征:出现成簇的小水疱,水疱容易破,形成较大面积的糜烂面,多发生于宝宝6-24个月。
宝宝的表现:可能会出现发烧、没精神、不爱玩儿的状况。创面有痛感,进食时痛感更严重,所以宝宝会表现出流口水、哭闹、拒食。
病因:疱疹病毒感染所致,主要通过飞沫、唾液及疱疹液直接接触传播,也可以通过食具和衣物间接传染。
应对:一般7-10天可自愈,尽量不要喂食过热或者刺激性食物。病情较严重的,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阿昔洛韦、利巴韦林,或者涂抹阿昔洛韦软膏、锡类散等。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急性传染性咽颊炎,传染性很强,传播快,遍及世界各地,呈散发或流行,夏秋季为高发季节,主要侵犯1~7岁小儿。同一患儿可重复多次发生本病,系不同型病毒引起。
特征:主要集中在靠近咽喉部,数量从数个至数十个不等,直径2-4毫米,呈灰白色,周围有红晕。疱疹出现一两天后溃破形成黄白色的小溃疡。
宝宝的表现:有的宝宝只是口腔内有疱疹,有些影响进食。有的宝宝可能出现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症状。
病因:主要是由柯萨奇A组病毒感染引起的,通过呼吸道或粪口传播,传染性较强。
应对:与疱疹性口炎一样,疱疹性咽峡炎也可以自愈,一般病程4~6日,重者可至2周。如果宝宝一般情况较好,可以不做特殊治疗,注意要饮食清淡、多喝水、多吃新鲜果蔬、多休息、注意口腔卫生。如果较严重应及时就医。
金贝恩母温馨提示:
金贝恩母--倍益宝是婴童专用的益生菌营养包,1、标注菌株号--更权威;2、进口四联益生菌:多菌株联合--更高效;3、冻干粉技术---益生菌活性更高。4、富含多种营养素--配方更科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