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Dribbble
设计:LaneKinkade
责任编辑:瑞雪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导言
养娃路上,充斥着大大小小的「怪兽」,一路打来,要问谁最难缠,有一位「怪兽」说自己是老二,其他谁也不敢称自己是老大,它就是——过敏。
过敏按过敏原摄入途径可以分为很多种:食物过敏、药物过敏、吸入物过敏、接触物过敏等等,五花八门,今天仔仔先跟大家聊聊食物过敏。
仔仔第一次接触食物过敏是多年前在急诊值班时,一个妈妈抱着一岁多的孩子冲进了诊室:「大夫,快看看,我家孩子突然吐得特别厉害,都吐得抬不起头了!」
仔细问了问病史,不发热,不腹泻,也没有吃不干净的食物,只好给宝宝开了止吐药物和补液,这样一晚上也就好了。但过了半年,这一幕又重演了,我仔细询问了两次的关联,终于破案,两次的共同点是吃了鸽子蛋,而孩子对鸽子蛋过敏。
食物过敏,后果可大可小,家长们需要知道哪些知识呢?
01
哪些食物容易导致食物过敏?
其实,任何食物都可能导致孩子过敏,具体由哪种食物导致,取决于孩子本身,而不是食物。
比较常见的8大食物组:奶以及奶制品、蛋、鱼、甲壳类水生动物(龙虾、虾、蟹、牡蛎等)、木本坚果(榛子、核桃、腰果等)、小麦、花生、大豆。
这里给大家总结的,只是我们发现比较常见的、容易导致孩子过敏的食物,如果孩子对别的不常见的食物过敏,也不要奇怪。
其他的比如芝麻、软体动物、芥末、芹菜、三文鱼、明胶等,都可能导致孩子过敏。这些也是各个国家要求在食品成分标识中标明的成分。
▲图片来源:Unsplash
02
食物过敏,孩子会有什么表现?
表现因人而异,和食物在人体内引起过敏的途径有关系,根据引起人体过敏的途径,可将过敏表现分为IgE介导型、非IgE介导型和两者混合型。
发作比较快,吃完数分钟至2小时内发作。
皮肤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最常见。有的情况下,唇、舌、颚、咽部会出现瘙痒症状,然后出现呼吸道症状,鼻塞、鼻溢、喷嚏、鼻痒、咽喉痒、咳嗽和哮鸣。
胃肠道早期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大概2~6小时后出现腹泻,也有不出现腹泻的。比较严重的还会出现全身过敏反应。
还有可能吃完没事,但在2~4小时内剧烈运动后出现了各种过敏反应。
发病相对慢一点,多表现为胃肠道和皮肤皮疹问题,比如大便带有血丝,慢性呕吐、腹泻,时间长了可能出现腹部膨隆、腹痛、便秘、生长迟滞或体重减轻等。
皮肤则出现水泡样皮疹,并伴有瘙痒。
常常是消化道症状,伴或者不伴有皮肤问题,常常出现特应性皮炎,或者原本的皮炎加重等情况。
▲图片来源:Pexels
按过敏症状轻重程度可分为:
①荨麻疹,皮肤上出现隆起的红色风团,瘙痒剧烈;
②皮肤发红或肿胀;
③眼部瘙痒、流泪或肿胀;
④流鼻涕或打喷嚏。
过敏重度症状也被称为「全身性过敏反应」,包括:
①咽部肿胀;
②喘息、顽固性咳嗽或呼吸困难;
③呕吐或腹泻;
④头晕或昏倒;
⑤死亡。
具体症状因人而异,且同一人不同次过敏反应的症状也可能不同。
03
孩子食物过敏了怎么办?
需要立即停止食物摄入并带孩子就医。
全身的严重过敏反应,比较容易就能找到过敏原,比如开头那个孩子对鸽子蛋过敏,可能需要迅速缓解过敏症状,家里可以常备抗过敏药物,比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担心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可以备上肾上腺素笔。
我们需要做的是甄别出过敏原。
找到过敏原之后,要严格回避,比如:给孩子吃任何食物(尤其是之前没接触过的),要细致地检查配料表,避免摄入过敏原;母乳喂养宝宝,母亲也需要回避过敏原;
在外就餐,要记得告知餐厅注意回避过敏原,甚至要注意餐盘之间不要互相污染;孩子上学,要和学校老师说明情况,注意避免过敏食物。
▲图片来源:Pexels
04
食物过敏可以预防吗?
大家可能会想,过敏是基因决定的,还能预防么?其实是有些办法可以减少过敏发生的,那就是从辅食添加着手。
曾经我们认为,既然孩子会过敏,那就延迟辅食添加的时间,最后却发现,这个方法让食物过敏的发生率不降反增。既然晚添加辅食,过敏反而增多,那么早添加是不是就会降低过敏的发生率呢?
事实证明,的确如此!对于过敏高风险的宝宝,比如有严重湿疹,父母任意一方有过敏史,就可以考虑在条件成熟时间内,尽早添加辅食。
辅食添加,宝宝需要满足下面四个条件:
①月龄满4个月零1周及以上;
②趴着时胳膊能把自己的上半身撑起来;
③对固体食物产生兴趣;
④顶舌反应消失。
▲图片来源:Unsplash
满足以上四条,就可以开始添加辅食,不必非得等到6个月以后。
当然,如果发现孩子对某种食物过敏,还是可以考虑进行回避处理的,特别是引起严重过敏反应的食物。当然也可以尝试改变食物的烹饪方式,这可能会减少过敏发生。
如果想继续尝试,需要在医生监护下进行口服食物激发试验,再判断是否仍存在过敏。
05
食物过敏会持续一辈子吗?
其实不然,1岁是孩子食物过敏高发年龄,患病率为6%~8%。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逐渐下降,到儿童期晚期,患病率为2%~4%,此后保持稳定。
大多数儿童期食物过敏都会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内消失,比如牛奶、蛋类,随着年龄增长几乎都会消失,但某些过敏会持续存在,例如鱼类/贝类和花生/木本坚果过敏,这些很可能是一种终身性疾病。
完
家有过敏宝宝,需要父母更加细心的照料,等孩子大了,需要让孩子自己学会识别和避免过敏食物的摄入,自己保护好自己,平安度过每一天。
走之前点个在看吧~
早安,我爱这个世界。
推荐阅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