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护士
1、题干:患者,女性,28岁,平素月经规则,月经周期为36天,其排卵时间大约在月经周期的
A、第10天B、第14天C、第18天D、第22天E、第28天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D解析:排卵时间一般为下次月经来潮前14天左右,两侧卵巢交替排卵,或一侧卵巢持续排卵。此题,该患者月经周期36天,则倒数14天为排卵期,即第22天。36-14=22(D对)
2、题干:关于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阴道口位于尿道口的下方,前庭的后部B、前庭大腺又称巴氏腺,开口于阴道前庭部C、子宫肌层外层纵形,内层环形,中层交织D、腹膜在膀胱与子宫峡部形成反折E、卵巢表面覆盖有卵巢白膜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B解析:前庭大腺又称巴氏腺,开口于前庭后方小阴唇与处女膜之间的沟内。(B对)
3、题干:正常宫颈阴道部上皮为
A、单层立方上皮B、单层柱状上皮C、复层柱状上皮D、复层鳞状上皮E、单层鳞状上皮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D解析:复层鳞状上皮又称为复层扁平上皮,正常宫颈阴道部上皮为复层鳞状上皮(D对)。单层立方上皮由一层表面观呈六边形或多边形,垂直观呈立方形细胞组成,多分布于腺体排泄管、肾小管和甲状腺腺泡等处(A错);单层柱状上皮由一层棱柱形细胞组成,分布于胃、肠、子宫和输卵管的内腔面(B错);复层柱状上皮的表层细胞呈柱状,中间层细胞为多角形,基底层细胞为矮柱状,分布于眼睑结膜和男性尿道海绵部的黏膜上皮和一些腺的大导管处(C错);单层鳞状上皮也称为单层扁平上皮,由一层扁平细胞组成,覆盖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内面、胸膜、腹膜和心包膜,也分布于肾小囊壁层及肺泡壁等处(E错)。
4、题干:月经初潮后女性的一级预防保健重点是
A、避孕指导B、经期卫生指导C、婚前检查指导D、孕前优生指导E、月经病治疗指导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B解析:月经第一次来潮称月经初潮。初潮年龄多在13~14岁之间。初潮的早晚受气候、体质、营养影响。两次月经第1日的间隔时间称为一个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天,平均28天。正常月经持续2~7天,一般3~5天。月经量30~50ml。月经血呈暗红色,主要为血液,尚有子宫内膜碎片、宫颈黏液及脱落的阴道上皮细胞。其主要特点是不凝固,在出血多的情况下出现血凝块。有些妇女可有下腹及腰骶部下坠感、头痛、失眠、精神抑郁、易激动、恶心、呕吐、便秘和腹泻,一般不影响工作和学习,需要注意经期卫生和休息(B对)。
5、题干:尿路感染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是因为女性尿道较男性尿道
A、短而宽B、长而窄C、扁而平D、宽而长E、短而窄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解析:女性尿道宽短直(A对),长约5cm。男性尿道起始于膀胱的尿道内口、终于尿道外口,成人平均长18cm,尿道全程有尿道内口、尿道膜部、尿道外口3处狭窄,是尿路结石最易滞留处(B错)。女性尿道口比男性大而宽,尿道口与有大量细菌寄居的肛门、阴道相近。女性经期、妊娠期、绝经期因内分泌等因素改变而更易发生感染。
6、题干: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女性外生殖器的是
A、大阴唇B、阴阜C、阴道D、阴蒂E、前庭大腺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解析:女性外生殖器包括: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阴道前庭(前庭大腺是阴道前庭的结构之一)选项中C阴道属于内生殖器(C错,为本题正确选项)。
7、题干:成年女性子宫体与子宫颈的比例为()
A、1:1B、1:2C、2:3D、2:1E、3:1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D解析:子宫上部较宽称为子宫体,其上端隆突部分为子宫底,宫底两侧为子宫角,与输卵管相通。子宫下部较窄呈圆柱形称子宫颈,子宫体与子宫颈的比例,婴儿期为1:2,成年妇女为2:1,老人为1:1(D对,ABCE错)。
8、题干:子宫最狭窄部位是()
A、子宫外口B、解剖学内口C、组织学内口D、子宫峡部E、子宫颈部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B解析: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形成的最狭窄部分称为子宫峡部,在非孕期长约lcm,子宫峡部的上端因在解剖上较狭窄又称解剖学内口(B对,为本题正确答案),下端因黏膜组织在此处由子宫腔内膜转变为子宫颈黏膜,又称组织学内口。
9、题干:在子宫韧带中,可维持子宫呈前倾的是
A、主韧带B、阔韧带C、圆韧带D、子宫骶骨韧带E、骶结节韧带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解析:子宫韧带:共有4对。①圆韧带:作用是维持子宫呈前倾位置。②阔韧带:作用是保持子宫位于盆腔中央的位置。③主韧带:作用是固定宫颈位置,保持子宫不致下垂的主要韧带。④宫骶韧带:作用是将宫颈向后向上牵引,间接地保持子宫前倾位置。(C对,为本题正确答案)
10、题干:关于女性内生殖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卵巢是具有生殖和内分泌功能性腺器官B、子宫颈癌的好发部位是子宫颈外口鳞状上皮与柱状上皮交界处C、输卵管是精子与卵子相遇结合成为受精卵的部位D、非孕子宫峡部正常情况下长为2cmE、环绕子宫颈周围的部分称为阴道穹窿,是腹腔的最低部分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D解析:子宫峡部是子宫体与子宫颈之间最狭窄的部分,非孕时长约1cm,孕12周起逐步伸展拉长变薄,成为子宫腔的一部分,形成子宫下段,临产时其长度可达7~10cm。本题D选项中“非孕子宫峡部正常情况下长为2cm”错误,应为1cm(D错,为本题正确答案)。
初级护师
1、题干:与急性肾小球肾炎发病有密切关系的病原体是
A、链球菌B、葡萄球菌C、支原体D、病毒E、真菌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解析:急性肾小球肾炎常简称急性肾炎,以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为特点的肾小球疾病,临床上绝大多数属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A对BCDE错)。
2、题干:婴幼儿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少尿的诊断是24h尿量少于
A、mlB、mlC、mlD、mlE、ml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解析:婴幼儿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少尿的诊断是24h尿量少于ml,学龄前期少尿的诊断是24小时尿量少于ml,学龄期及成人少尿诊断是24小时尿量少于ml;无尿的诊断均为24小时少于50ml(A对BCDE错)。
3、题干:小儿泌尿道感染的主要途径是()
A、上行感染B、血源性感染C、直接蔓延D、外伤后感染E、尿路畸形和梗阻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解析:上行感染是小儿泌尿道感染的主要感染途径,其他有血源感染、淋巴感染、和直接感染。上行感染是指致病菌从尿道口上行并进入膀胱,引起膀胱炎,膀胱内致病菌再经输尿管移行至肾脏,引起肾盂肾炎,这是引起泌尿道感染最常见的途径,引起上行性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A对BCDE错)。
4、题干:真题-J小儿尿路感染最主要的感染途径为
A、上行感染B、直接感染C、下行感染D、血源感染E、淋巴感染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解析:尿路感染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炎症性疾病。尿路感染的途径包括上行感染、血源性感染、淋巴感染和直接感染等,其中上行性感染是引起小儿尿路感染的最常见途径,致病菌可从尿道口上行并进入膀胱,导致膀胱炎症,膀胱内的致病菌可通过输尿管移行至肾脏,引发肾盂肾炎(A对BDE错);下行感染不是尿路感染常见感染途径(C错)。
5、题干:小儿肾病综合征常见的并发症是
A、水肿、感染、高胆固醇血症B、低蛋白血症、血栓形成、肾衰竭C、感染、血栓形成、电解质紊乱D、低蛋白血症、高血压脑病、电解质紊乱E、水肿、肾衰竭、髙血压脑病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解析:肾病综合征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等肾小球病变为主的一组临床表现相似的综合征,典型表现包括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临床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感染、电解质紊乱、血栓形成、急性肾功能衰竭等(C对);水肿、低蛋白血症为肾病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不是该病的并发症(ABDE错)。
6、题干:患儿,男,8岁。2周前患上呼吸道感染,近2日来颜面浮肿,尿少,尿为浓茶色,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感染的致病菌最可能是
A、A组β-溶血性链球菌B、甲型链球菌C、草绿色链球菌D、肺炎链球菌E、粪链球菌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解析: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是指一组病因不一,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多有前驱感染,以血尿为主伴不同程度蛋白尿,可有水肿、高血压、或肾功能不全等特点的肾小球肾病,临床急性肾小球肾炎最常见于A组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A对);其他可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一般病菌包括草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但它们不是最常见的致病菌(CD错);甲型链球菌和粪链球菌不是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的常见致病菌(BE错)。
7、题干:急性肾小球肾炎患儿,10岁,入院体检时测得上肢收缩压为mmHg。该患儿血压较正常值升高
A、5mmHgB、10mmHgC、15mmHgD、20mmHgE、25mmHg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E解析:2岁以后小儿收缩压计算公式为:年龄×2+80mmHg,因此正常10岁小儿的正常血压应为mmHg,由于患儿入院体检时测得上肢收缩压为mmHg,所以该患儿血压比正常值升高25mmHg(E对ABCD错)。
8、题干:急性肾小球肾炎最主要的临床表现是
A、蛋白尿、氮质血症、高血压B、水肿、少尿、血尿、高血压C、水肿、少尿、蛋白尿、血尿D、水肿、少尿、高血压、蛋白尿E、血尿、少尿、高血压、氮质血症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B解析:急性肾小球肾炎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临床特点为急性起病、患者出现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并可伴有一过性肾功能不全,多见于链球菌感染后。因此水肿、少尿、血尿、高血压为进行肾小球肾炎的主要临床表现(B对ACDE错)。
9、题干:真题-J婴幼儿尿路感染最主要的感染途径是
A、血源感染B、上行感染C、淋巴感染D、直接感染E、邻近器官蔓延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B解析:上行感染是指致病菌从尿道口上行并进入膀胱,引起膀胱炎,膀胱内致病菌再经输尿管移行至肾脏,引起肾盂肾炎,这是引起泌尿道感染最常见的途径,引起上行性感染的致病菌主要是大肠埃希菌,其次是变形杆菌等,初次患泌尿道感染的新生儿、所有年龄的女孩和1岁以下的男孩,主要致病菌是大肠埃希菌,而在1岁以上男孩主要致病菌多数是变形杆菌(B对ACDE错)。
患者,男,5岁。体重18kg,急性肾小球肾炎,轻度水肿。
10、题干:患者每天的饮食中食盐的摄入量应低于
A、0.5gB、1gC、1.5gD、2gE、2.5g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D解析:急性肾小球肾炎以急性起病,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小球滤过率下降为特点的肾小球疾病,典型表现为水肿、血尿、高血压及程度不等的肾功能受累,少尿时,应限制水和钠盐的摄入,每日食盐量1~2g,严重病例钠盐限制于每日60mg/kg(D对)。
主管护师
1、题干:开放性肺结核应采取()
A、保护性隔离B、血液隔离C、呼吸道隔离D、消化道隔离E、接触隔离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C解析: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为排菌的结核病人。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等传播,以呼吸道传播最为常见。对开放性肺结核病人应采取呼吸道隔离(选C)
2、题干:患者刘某,患二期梅毒。出院后,护士对其床单、被褥消毒方法为()
A、含氯消毒剂浸泡(~mg/L)B、含氯消毒剂浸泡(~0mg/L)C、含氯消毒剂浸泡(0~1mg/L)D、含氯消毒剂浸泡(0~2mg/L)E、含氯消毒剂浸泡(2~0mg/L)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解析:对居室的家具表面、病人的内衣、内裤、被褥、床单、浴巾、毛巾等的消毒,可用煮沸、含氯消毒剂浸泡(~mg/L)方法进行。(A对)
3、题干:炭疽患者使用后的医疗废物处理方法是()
A、消毒2小时后,深埋2米以下B、焚烧处理C、过氧乙酸熏蒸消毒D、环氧乙烷熏蒸消毒E、置于双层黑色不透水塑料袋内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B解析:对炭疽病人用过的治疗废弃物和有机垃圾应全部焚烧。(B对)
4、题干:以下结核病中,传染性最强的是()
A、骨结核B、肾结核C、肠结核D、结核性脑膜炎E、开放性肺结核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E解析:开放性肺结核是指肺结核进展期与部分好转期患者,其痰中经常有结核菌排出,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故必须隔离治疗。(E对)
5、题干:可引起艾滋病传播的行为是()
A、同桌进餐B、近距离交谈C、拥抱和握手D、共用注射器E、共同乘车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D解析:艾滋病病原体为人免疫缺陷病毒(HIV),主要通过性接触(同性或异性间)、血液传播(输血、使用血制品及静脉吸毒)和母婴传播。日常生活接触,如同桌进餐、共用浴具握手、拥抱等不会感染艾滋病。(D对)
6、题干:患者男,38岁,入院后血液检查梅毒抗体阳性,该患者病房的环境物品消毒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A、床头柜等物品用mg/L含氯消毒剂擦拭B、床头柜等物品用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C、床头柜等物品用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D、马桶用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E、被服采用高压灭菌或焚烧处理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解析:对梅毒患者居室的家具表面、病人的内衣、内裤、被褥、床单、浴巾、毛巾等的消毒,可用煮沸、含氯消毒剂浸泡(~mg/L)方法进行。(A对)。梅毒病人用过的便器特别是马桶,用0.2%过氧乙酸或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即可。也可使用中、低效消毒剂处理。
7、题干:关于炭疽的描述正确的是()
A、传染源是蚊蝇B、炭疽芽胞抵抗力强,能耐受煮沸30分钟C、炭疽杆菌繁殖体对热不敏感D、炭疽芽胞在泥土中可生存10年以上E、患有炭疽的病畜可以解剖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D解析:炭疽的传染源是病畜和病人。人与带有炭疽杆菌的物品接触后,通过皮肤上的破损处或伤口感染可以形成皮肤炭疽;通过消化道感染可以形成肠炭疽,通过呼吸道感染可以形成肺炭疽。其芽胞抵抗力强,能耐受煮沸10分钟,在水中可生存几年,在泥土中可生存10年以上。(D对)
8、题干:患者,男性,40岁,乙型肝炎住院治疗。下列处理措施错误的是
A、病室的地板门窗用含有效氯0~0mg/L的消毒剂擦拭B、被褥用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C、工作人员接触病人前后应用0.5%氯己定醇等消毒剂涂擦双手和皮肤D、病人的血液不慎洒在地上,应就地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后再做清洁处理E、被污染的医疗用具用含有效氯mg/L的消毒剂浸泡消毒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E解析:对被乙肝患者的实验室污物的处理,可将用过的针头、注射器、输液管、酒精棉球、棉签、橡胶手套、橡胶管与其他污物装人桶中,浸以0.1%次氯酸钠溶液(含有效氯0mg/L)消毒(E错,本题选E)。必要时可彻底焚烧。焚烧后的灰烬按一般垃圾处理。
9、题干:丁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粪--口传播B、血液传播C、性行为传播D、飞沫传播E、虫媒传播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B解析: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丁型肝炎均主要经血液传播(输血、使用血制品、静脉吸毒、通过诊疗器械等)(B对),此外,亦可经日常生活中的密切接触传播。
10、题干:戊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
A、粪--口传播B、血液传播C、性行为传播D、飞沫传播E、虫媒传播
向下滑动查看参考答案↓↓↓↓↓↓↓
答案:A解析:甲型肝炎、戊型肝炎主要是通过粪--口传播即消化道传播(A对)。
温馨提示:大量读者还有没养成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阅读后顺手点亮“在看”,以示鼓励!长期坚持原创真的很不容易,多次想放弃。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金锐医学护考培训中心金锐医学护考培训是您考试的良师益友
年全国卫生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现已出版,有需要的可以联系我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