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气转凉,相信大家都已经在准备找出过冬的秋裤,准备抗寒了!
突然之间的降温,昼夜温差大,让小朋友感到非常不适。免疫系统没有发育成熟的孩子们就特别容易患上各种呼吸道疾病。
今天各位家长就好好好了解一下,看看自己还在是不是患上了呼吸道疾病。
小儿呼吸道疾病
小儿呼吸道疾病包括上、下呼吸道急、慢性炎症,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胸膜疾病,呼吸道异物,先天畸形及肺部肿瘤等。其中急性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约占儿科门诊的60%以上,北方地区则比率更高。由于婴幼儿免疫功能尚不完全成熟,在住院患儿中,肺炎为最多见,因此卫生部把它列为小儿四病(肺炎、腹泻、佝偻病、贫血)防治方案中的首位。
临床表现由于年龄大小、体质强弱及病变部位的不同,病情的缓急、轻重程度也不同。年长儿症状较轻,婴幼儿则较重。
1症状(1)局部症状:鼻塞、流涕、喷嚏、干咳、咽部不适和咽痛等,多于3~4天内自然痊愈。
(2)全身症状:发热、烦躁不安、头痛、全身不适、乏力等。部分患儿有食欲不振、呕吐、腹泻、腹痛等消化道症状。腹痛多为脐周阵发性疼痛,无压痛,可能为肠痉挛所致;如腹痛持续存在,多为并发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婴幼儿起病急,全身症状为主,局部症状较轻。多有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热程2~3天至1周左右,起病1~2天可因高热引起惊厥。年长儿以局部症状为主,全身症状较轻,可仅轻度发热。
2体征体检可见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有时可见下颌和颈淋巴结肿大。肺部听诊一般正常。肠道病毒感染者可见不同形态的皮疹。
3并发症以婴幼儿多见,可引起中耳炎、鼻窦炎、咽后壁脓肿、扁桃体周围脓肿、颈淋巴结炎、喉炎、支气管炎及肺炎等。年长儿若患A组溶血性链球菌咽峡炎可引起急性肾小球肾炎和风湿热。
有时候孩子患上了呼吸道疾病,家长可能会与其他疾病混淆,因此,家长也要注意与以下几种病症相区分:
主要与以下情况鉴别:
1.过敏性鼻炎:临床上很像“上风”,所以不同者起病急骤、鼻腔发痒、频繁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发作与环境或气温突变有关,优势异常气味亦可引起发作,数分钟或1~2小时内缓解。检查:鼻黏膜苍白、水中,鼻分泌物可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如麻疹、脊髓灰质炎、脑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等在患病初期也可有上呼吸道症状,在这些病的流行季节或流行区应密切观察,并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以资区别。
3.其他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咳嗽、过敏性哮喘
预防呼吸道疾病
小孩换上呼吸道感染的原因与患感冒的原因类似,都与感受风邪有关。它的病因是由病毒感染、细菌感染、支原体感染造成的,所以妈妈平常要做好预防!
1加强体育锻炼,多在户外活动
提高小孩体质,就可有效预防小孩上呼吸道感染,包括加强体育锻炼,多在户外活动,比如冬天天气有太阳可以带小孩去公园走走,晒晒太阳会很舒服的。
2注意个人卫生和家庭卫生
注意小孩的个人卫生和家里的卫生,就可以减少小孩被病菌感染的机会,预防呼吸道感染!
3及时增减衣物
不要给小孩穿过多或过少的衣服,根据天气变化适可而止就行了,因为儿童新陈代谢旺盛,运动量大,产生的热量多,如果捂得太多,热量不能及时的散发,出汗多,使内衣又湿又热,则容易诱发感冒。
4养成良好的饮食作息习惯
要让孩子的免疫系统保持在正常的状态,就要维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均衡的营养、充足的睡眠。要让孩多喝白开水,不仅可以预防感冒,对孩子的肠胃道和肺部都有益。
5保持空气清新,避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在天气好的时候,每天上下午开窗通风,因为许多病原体可以在大自然的空气中得到净化。
秋季是呼吸道疾病的好发季节,要尽量少带孩子去密闭的公共场所,家中如果有人感冒,要注意及时隔离。特别是对正在哺乳期的婴儿,如果家长有感冒的尽量注意隔离,或戴口罩再与宝宝接触。
除此之外,还有可以用减毒病毒疫苗滴入小孩鼻腔内,或者给小孩雾化吸入,激发小孩鼻腔和上呼吸道感染黏膜表面分泌抗体,增强小孩呼吸道感染的预防能力!
知识百科
上呼吸道疾病与下呼吸道疾病
知识小课堂
上呼吸道:
1.鼻:鼻腔相对狭窄,位置较低。婴幼儿鼻粘膜柔嫩并富于血管,感染时粘膜肿胀,易造成堵塞,导致呼吸困难或张口呼吸。
2.鼻窦:新生儿上颌窦和筛窦极小,2岁以后迅速增大,至12岁才充分发育。由于鼻窦粘膜与鼻腔粘膜相连续,鼻窦口相对大,故急性鼻炎常累及鼻窦,易发生鼻窦炎。
3.鼻泪管和咽鼓管:婴幼儿鼻泪管短,开口接近于内眦部,且瓣膜发育不全,故鼻腔感染常易侵入结膜引起炎症。婴儿咽鼓管较宽,且直而短,呈水平位,故鼻咽炎时易致中耳炎。
4.咽部:咽部较狭窄且垂直。扁桃体包括咽及腭扁桃体,前者6个月已发育,后者1岁末才逐渐增大,4~10岁发育达高峰,14~15岁则渐退化,故扁桃体炎常见于年长儿,婴儿则少见。
5.喉:以环状软骨下缘为标志。喉部呈漏斗形,喉腔较窄,声门狭小,软骨柔软,粘膜柔嫩而富有血管及淋巴组织,故轻微炎症即可引起声音嘶哑和呼吸困难。
“感冒”,是小儿上呼吸道最常见的疾病。
下呼吸道:
1.气管、支气管: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较成人短且较狭窄,粘膜柔嫩,血管丰富,软骨柔软,因缺乏弹力组织而支撑作用差,故婴幼儿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而一旦感染易于发生充血、水肿导致呼吸道阻塞。
2.肺:幼儿肺泡数量较少,弹力纤维发育较差,血管丰富,间质发育旺盛,致肺含血量多而含气量少,易于感染。感染时易致粘液阻塞,引起间质炎症、肺气肿和肺不张等。
3.胸廓:婴幼儿胸廓较短,前后径相对较长,呈桶状;肋骨呈水平位,膈肌位置较高,胸腔小而肺脏相对较大;呼吸肌发育差。因此,呼吸时,肺不能充分地扩张、通气和换气,易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而出现发绀。小儿纵隔体积相对较大,周围组织松软,在胸腔积液或气胸时易致纵隔移位。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