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是儿童常见的免疫反应性肾小球疾病,以水肿、血尿、蛋白尿和高血压为其主要临床症状。大多发生于感染后,尤其是发生于溶血性链球菌菌株感染后,故又称为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本病发病率居泌尿系统疾病住院患儿的首位,秋冬两季为发病高峰期。发病年龄以3~8岁为高峰,多见于学龄前儿童,2岁以下少见,男女性别比约为2:1,感染途径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其次为皮肤感染,大多预后良好。临床表现
1、发病前有前驱感染,呼吸道感染前驱期为1~2周,皮肤感染前驱期为2~3周。2、水肿表现为下行性,病初晨起时双眼睑水肿,渐及下肢或遍及全身,多数为非凹陷性,重者可有少量胸腔积液或腹水,肿时尿量少,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部分患儿会出现头晕头痛等轻中度高血压表现。3、在发病1~2周内,儿童肾炎的重症病例可有循环充血、高血压脑病和急性肾功能不全等严重表现。4、尿常规可见蛋白、红细胞或少许白细胞。或者见有血沉增快、补体C3降低、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增高等。诊断标准
01发病前1~3周有链球菌感染史,如感冒、扁桃体炎、丹痧或脓疮等病史。02典型病例的症状和体征为血尿、浮肿、高血压,严重病例可有短期内出现心力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脑病。03实验室可见有关阳性结果,如尿常规检查见有血尿、蛋白尿。
血常规检查见轻度贫血,白细胞正常或升高。
肾功能检查:在急性期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肌酐清除率多减低,血尿素氮清至中度升高。
抗链“O”滴定度升高。
血沉增快。
外治疗法
敷脐加灸法:无尿者可用葱管捣烂后加入少量麝香,做成饼状,盖于脐上,加艾条点灸。1
消肿饼贴敷脐部法:用车前子、大蒜瓣、大田螺等量混合捣烂,捏成小饼,贴于患儿脐部,以胶布固定之,每日换1次。适用于面目、全身肿者。2
消肿方:丝瓜皮、冬瓜皮、玉米各30克,共捣烂外敷于脐部,上盖塑料膜,胶布固定,每日1次。用于急性期水肿。3
沐浴方:羌活、苍术、麻黄、柴胡、苏梗、荆芥、防风、牛蒡子、忍冬藤、葱白各20克,加水煮,冷至40°C即可沐浴,汗出即可,每日1次。4
食疗方
1、药膳方:防风15克,葱白连须2根,粳米克,先煎防风,葱白取汁去渣,粳米按常规方法煮成粥,粥将熟时,加入药汁,熬成稀粥服食。可用于风水初起,兼风寒表症。
2、鲤鱼红小豆汤:鲜鲤鱼克,红小豆50克,炖汤,分服。适用于肿势渐退、湿热未清的患儿。
预防及护理
急性肾炎的预防调护及康复非常重要,如治疗及时得当,一般病例急性期症状持续4~10天后尿量增加、水肿减退、血尿素氮及肌酐恢复正常;少数患儿高血压和轻度氮质血症可于尿量正常后再持续2周。肉眼血尿一般不超过1周,但镜下血尿可持续1~2个月或更长时间,而且恢复期内因劳累间发感染可能再次血尿加重。“本病预后很好,急性期处理得当,已很少死亡,绝大多数患儿都可痊愈、恢复健康,发展为慢性肾炎的很少见。”1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避免着凉,以防感冒等呼吸道感染。2注意保持皮肤清洁,以防感染。3积极治疗各种感染,以防诱发本病。4药物预防:防治链球菌感染史本病最根本的预防。一旦发生扁桃炎、丹痧、脓疱病及皮肤疮疖时要积极治疗,感染后2~3周应定期检查尿常规。5合理休息:急性期要卧床休息2周以上,待水肿消失、血压正常、肉眼血尿消失,可下床轻微活动或到户外散步。血沉接近正常可恢复上学,但应尽量避免剧烈运动,尿常规恢复正常3个月后可逐渐恢复体力活动。6饮食方面:水肿期间,水、盐、蛋白质均要适当控制,可给高糖或脂肪类食物,待水肿消失后即血压正常后,再逐渐由低盐、低蛋白过渡到普通饮食。 刘文博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