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性肾炎是由系统性红斑狼疮引起的继发性肾脏病,发病机制比较复杂,预后较差。该病对患者的肾功能指标影响较大,导致患者出现蛋白尿等临床症状,影响其生理健康和预后。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是本病的传统治疗手段,但前者疗效一般,后者毒副作用明显,部分患者常因无法耐受而中断治疗。
吗替麦考酚酯是一种新型免疫抑制剂,口服给药后可快速在人体内水解为具备免疫抑制活性的产物霉酚酸,从而抑制次黄嘌呤单核苷酸脱氢酶活性,最终抑制免疫反应的产生。吗替麦考酚酯的体内代谢过程对患者肝脏、肾脏等无干扰作用,肝肾毒性作用较小。同时,肾脏病理学研究发现,吗替麦考酚酯可明显减少炎性细胞浸润和肾脏组织细胞增生,并能调低粘附分子,从而减少肾脏损伤。
国内研究者选择62例狼疮性肾炎患者分别接受吗替麦考酚酯和环磷酰胺治疗,以进一步明确吗替麦考酚酯在狼疮性肾炎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研究发现吗替麦考酚酯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环磷酰胺,不良反应发生率则明显更低,充分证明了吗替麦考酚酯在改善狼疮性肾炎患者临床症状、肾功能指标以及血清蛋白水平上的积极作用,并且安全性较高。故研究者认为,吗替麦考酚酯治疗狼疮性肾炎效果显著,能兼顾用药安全,可作为狼疮性肾炎的理想用药。
相关内容链接:
小剂量激素也影响狼疮患者的骨密度
系统性红斑狼疮会什么会出现皮肤损伤呢?
“屋漏偏逢连夜雨”---SLE患者更易患抑郁和焦虑?
系统性红斑狼疮会影响视力吗?
尿酸可预测SLE的肾功能
SLE一定会患有心力衰竭吗?
系统性红斑狼疮会改变声音?
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不能说的秘密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