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肾小球肾炎科室
肾小球肾炎手术
肾小球肾炎症状
肾小球肾炎形成
肾小球肾炎原因
肾小球肾炎传染

肾小球肾炎的探秘之旅

身边越来越多的人患肾小球肾炎,到底什么是肾小球肾炎,它是怎么得的呢?我们怎样才能较好地控制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呢?别急,小编将分两期为大家解惑。希望在为大家增长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为大家或您身边的人减轻病痛。

什么是肾小球肾炎?

肾小球肾炎(又称肾炎),指发生于双侧肾脏肾小球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由于肾病隐匿性强,肾小球肾炎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易被人忽视。许多患者往往失去最佳的治疗时机,痛苦不堪,需引起高度重视。

本病多发生在链球菌感染之后,大部分病人2~3周前有过咽炎、扁桃体炎等前驱感染,但感染程度与是否发病之间无平行关系。40%的病人首先发现血尿而求医,90%的病例出现水肿,轻者晨起后见眼睑浮肿,重者水肿延及全身。甚至出现胸水、腹水,出现气急和腹胀,部分病人血压升高且有头痛,尿液检验几乎都含有蛋白质(蛋白尿)。中医古典医籍中虽无肾炎之名称,但较详细地记载了与肾炎相类似的证候及治疗方法,属中医“水肿”、“虚劳”等范畴。

一、现代医学对肾小球肾炎的认识

肾小球肾炎可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遗传性,本文着重讲述原发性肾小球肾炎。

急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急性肾炎,临床可见血尿(镜下红细胞或肉眼血尿)、蛋白尿、管型尿(如红细胞管型、颗粒管型等),常有高血压及水钠潴留症状(如水肿等)。以学龄儿童为多见,青年次之,中年及老年少见。大多数预后良好,一般在数月内痊愈。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指各种病因引起的不同病理类型的双侧肾小球弥漫性或局灶性炎症改变,临床起病隐匿,病程冗长,病情多发展缓慢的一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总称。发病以成人多见。慢性肾炎临床表现可轻可重,或时轻时重。可有水肿、高血压、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等临床表现中的一项(如血尿或蛋白尿)或数项。慢性肾小球肾炎后期可发展为肾功能不全以致肾功能衰竭,患者可出现贫血,心衰、电解质紊乱等症状。有时可伴有肾病综合征或重度高血压。慢性肾炎的治疗较困难,预后较差。现代医学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肾炎,其治疗基本以对症治疗为主。

二、中医学对肾小球肾炎的认识

(一)中医学对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辨治

中医学认为急性肾炎属“阳水”的范畴,多由风、寒、湿、热、毒等外因诱发,导致肺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发病急,病程短,初起以风邪为主,兼挟他邪。风邪侵袭,肺卫受邪,宣降失常,通调失职,以致风遏水阻,风水相搏,泛滥于肌肤而成水肿,故其以肿自上起,先有眼睑浮肿,其后迅速发展到四肢及全身,上半身肿甚为特点。因为涉水冒雨,水湿之气内侵,以及皮肤疮疡之湿热毒邪等客于肌肤而诱发急性肾炎水肿者亦不鲜见,外感湿热之邪可引起脾运失常,以致脾肾气化失常,产生水肿。此外,足少阴经上络于咽部,咽部感染时诸邪乘虚而入,可循经入肾。

急性肾炎无论风寒、风热还是寒湿水肿,均容易转化为湿热蕴结,或热伤血络,血从下溢形成血尿。至恢复期仍有余邪未清的症候时,为湿热未尽或有血瘀之故。有时浮肿消失,但尿检仍持续异常,患者正气可能有所损伤,但一般不甚严重,且与湿热、血络瘀滞交织。若热灼血络,阴络受损,则形成尿血。临床可大致按以下五种证型进行辨治。

1.风水泛滥

最初怕冷发热,肢体酸痛,咳嗽气粗,水肿先从颜面开始,继而波及全身,尿少。舌质红或淡红,苔薄白,甚或咽喉红肿痛。脉浮不渴。本证多是急性肾炎初期。应祛风行水。可用越婢汤或越婢加术汤。

2.湿毒浸淫

初起眼睑头面浮肿,或四肢、腹部、全身皆肿,小便不利,肌肤可有痒疹痕迹,或伴有恶风发热,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本证多见于皮肤化脓感染引起的急性肾炎。治以祛风清热,解毒利湿。选方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

药物加减:若皮肤痒、疹红灼热,湿毒郁于营血者,加牡丹皮、赤芍以凉血散瘀;大便干结者,加制大黄清热凉血解毒;挟风骚痒者加蝉蜕、牛蒡子、白鲜皮、地肤子祛风利湿;若肌肤有脓疱破溃,酌加苦参、土茯苓、紫花地丁、蒲公英清热解毒;血尿明显者加大蓟、小蓟、白茅根等清热止血。水肿退后仍需清化,防湿邪犹存,以免迁延反复。

3.湿热壅盛

见全身水肿,皮肤绷紧光亮,胸脘痞闷,呼吸气粗,烦热口干,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沉数。本证见于急性肾炎水肿明显,体质壮实者。法当清热利湿,疏理气机。方用疏凿饮子加减。

4.水湿内蕴

见四肢或全身水肿,以下肢为明显,按之凹陷,小便短少,身重困倦,胸闷,纳谷减少,腹胀,泛恶,舌苔薄白,脉濡缓。本证可见于急性肾炎水肿明显者。应化湿健脾,通阳利水。可用五皮散合胃苓汤或己椒苈黄丸。

5.下焦热盛

见小便黄赤灼热,尿血鲜红,心烦口渴,面赤口疮,夜寐不安,舌质红,脉数。治以清热泻火、凉血止血,方用小蓟饮子加减。

加减:腰酸背痛者加黄精、太子参以滋阴补肾;口渴者加花粉、麦冬养阴生津;血尿甚者加三七粉、琥珀粉滋阴凉血;心烦少眠者加黄连、夜交藤以清心安神。

(二)中医学对于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辨治

慢性肾炎临床以“阴水”较为多见,亦有一些患者并无明显水肿,而表现虚劳的证候。其病机主要是正虚与邪实两个方面,本虚标实以肺、脾、肾三脏虚损为本,而以风寒、湿热、疮毒及痰瘀蕴结于肾为标,由于这些内外因,使病情缠绵难愈,形成肾劳。此病的形成,尤以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最为关键,因为人体水气代谢是在肺的通调、肃降,脾的运化、转输,肾的温化、蒸腾等生理功能协调下完成的。一旦这三脏功能失调,则使体内水津散布及气化功能发生障碍,脏腑日益虚损,而外邪反复感染,导致脏腑之间、正邪之间的恶性循环,故使此病反复发作、长期不愈。其病机特点为正虚邪实,虚实夹杂。正虚是以脾肾阳虚,特别是以肾阳虚为主;肾虚阳衰,气化失司。邪实则主要是水湿停聚、脉络瘀阻为主。因此,脏腑虚弱、湿浊内阻、瘀血停滞是构成慢性肾炎的三个基本环节,三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从发病后的结果上分析,正虚而感受外邪、水湿停滞、湿热和瘀血相结在慢性肾炎发展中是最关键的要素,故对慢性肾炎的治则多为温补脾肾、利水去湿、活血化瘀为主。临床可大致分以下六型论治:

1.脾虚湿阻

见肌肤水肿持续较久,身重肢沉,倦怠乏力,纳呆,腹胀,尿少,面色萎黄,舌淡胖,苔薄白,脉濡。本证可见慢性肾炎水肿期。理应温阳化气健脾利水,当选五苓散合黄芪汤。

2.脾肾阳虚

见面色晄白或萎黄或灰暗,怯寒肢冷,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腰膝酸软,舌质淡胖,苔薄白或白腻而滑,脉沉细。若阳虚水泛,则小便量少,周身浮肿,尤以双足跗为甚,按之凹陷,久久不起。本证可见于慢性肾炎水肿期或无水肿期。治以温补脾肾,可用实脾饮合金匮肾气丸或异功散。阳虚水泛,肢体或全身明显浮肿,尿少者,可用真武汤、济生肾气丸加减温阳利水。

3.肺肾气虚

见颜面浮肿或肢体肿胀,疲倦乏力,少气懒言,易感冒,腰脊酸痛,面色萎黄,舌淡、苔白润,有齿痕,脉细弱。应益肺补肾,选方防己黄芪汤、玉屏风散加味。

加减:兼有外感表证者先解表,风寒者用麻黄汤,风热者用银翘散;头面肿甚、咽干口燥者,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水气壅滞,水肿甚,尿少,大便干结者用己椒苈黄丸合五苓散加减;尿蛋白明显者加芡实、金樱子。

4、水热互结

见肢体水肿,小便不利,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腰膝痠软,或见尿血,舌红苔少乏津,脉沉细数等脉证,亦多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或继发性肾病患者。此为阴虚火旺兼夹湿热而为水肿,当选用猪苓汤治疗,具有育阴清热,利水消肿的作用。方中阿胶不仅滋阴润燥,还有止血作用,所以对肾病既有水肿,又有血尿者尤为适宜。

5.气阴两虚

见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口干咽燥,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沉细或弦细。本证可见于慢性肾炎无水肿者或水肿消退之后,长期蛋白尿或镜下血尿,或伴有肾功能不全且应用大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后。可用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或左归丸滋养肾阴。

6.瘀血内阻

见腰痛固定不移,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本证可见于慢性肾炎及肾功能不全,蛋白尿经久不消。可用桃红四物汤、桂枝茯苓丸、桃核承气汤等活血化瘀。

加减:若病证偏实者,酌加赤芍、益母草、地龙活血凉血散瘀;若病证偏虚者,酌加鸡血藤、丹参、三七、蒲黄、怀牛膝养血活血散瘀;若挟有湿热者,加黄柏、蒲公英、金银花清热利湿;若兼气虚者,加党参、山药、人参、黄芪以补气。

除传统方药外,中医尚有灌肠法、敷贴法、针灸法、推拿法等特色疗法,都能达到改善肾炎症状的目的。

饮食温馨提醒:

患者应食用优质蛋白食物、清淡食物,多吃蔬菜,忌吃辛辣刺激性食物、补品以及易上火食物,还应忌吃高钾食物如香蕉、柑橘、西红柿等,更应忌烟忌酒。

*注:本文已发表至《中国社区医师》杂志年第34期(第31卷总第期)

关于肾小球肾炎更精彩内容:

扫一扫







































北京到医院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
北京中科专注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suyasya.com/sxqsycr/1319.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