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是目前治疗红斑狼疮的新希望目前关于红斑狼疮的常规治疗方法有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主要针对病症-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导致的炎症,但目前没有针对病因的治疗方案,而且这些治疗都有明显的副作用。人体是有多种功能细胞组成,而干细胞是未成熟的细胞,具有繁殖并转化为各种细胞类型的能力。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形成任何类型的组织和器官,以实现机体内部结构和自我康复能力。通过专用的细胞分离液、提取、纯化后得到临床治疗所需要的细胞;经过定点、注射或接入等方法将细胞输入患者体内,利用细胞具有自我复制和分化的功能来修复体内受损细胞,达到机体功能重建的目的。
系统红斑狼疮的现状
系统红斑狼疮是一种累及多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炎症组织病,多发于青年女性。因人体免疫系统失调导致人体形成抗体来对抗自己的器官和组织,临床症状为皮肤出现蝶形红斑特异性皮损或非特性皮损紫癜、关节痛等,严重情况下会累及内脏器官如心肾,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呼吸系统等也会受损。据数据统计,在我国有多万系统红斑狼疮患者,约占全球的1/4,已经成为我国女性中继乳腺癌之后的又一重大疾病。系统红斑狼疮发病机制正常的免疫系统可以保护人体免受疾以及病毒、细菌等治病微生物的侵扰,但是由于某种目前未知的原因,红斑狼疮病人的免疫系统却产生自身抗体,攻击人体自身细胞组织,造成组织损伤、器官功能障碍、伤残,甚至死亡。大量的研究显示其发病原因与遗传、内分泌、感染、免疫异常和一些环境因素有关,其中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是B细胞的“叛变”,将自身组成成分识别为“危险物质”,从而启动免疫反应,产生针对自身组织的抗体。造成多器官损害,容易并发狼疮肾炎、骨质疏松、缺血性坏死、肿瘤和感染等。
系统红斑狼疮的治疗现状目前治疗系统红斑狼疮的手段包括应用常规药物治疗如:免疫抑制剂、抗炎药、抗虐药、糖皮质激素等,主要针对病症-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导致的炎症,虽然能使多数患者病情得到控制,但往往存在感染、血液毒性、骨质疏松等多种不良反应,仍有部分患者效果不佳,出现了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病情持续不缓解甚至恶化。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系统红斑狼疮,有效率达到62%多项临床研究证实,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抗炎通过细胞间接触或以来分泌可溶性因子进行介导,调节炎症因子的释放、诱导免疫耐受、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发挥治疗作用。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强大的免疫调节的多潜能干细胞,具有“无限”增殖,多向分化潜能,具有造血支持,免疫调控和自我复制等特性,可作为理想的种子细胞用于病变引起的组织器官的损伤修复,尤其对一些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等药物治疗抵抗的顽固性患者,帮助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年1月,《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刊登了《异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专家共识》。专家共识明确表示,多项临床研究已证实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安全且有效。
摘要表示:多例系统红斑狼疮患者在接受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后,疗效且安全性得到共识。
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红斑狼疮的疗效1.疗效:间充质干细胞治疗1年后,60.5%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获得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尿蛋白(24h)、评估组评分(BILAG)明显下降。治疗4年后,50%的患者仍获得临床缓解,4年生存率为94%,总复发率仅为23%。此外,对于重症难治性SLE,有效率达60%,使重症难治性SLE患者5年病死率从原来的35%-45%下降至16%;2.安全性:移植成功率高且安全。患者对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的耐受性良好,少数患者会出现发热、出汗、心悸、面部潮红等一过性输液反应,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无移植相关死亡,且移植后可长期发挥作用。随着再生医学的发展,干细胞疗法在其他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发面也有所成绩,间充质干细胞免疫调控显著改善了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症状及血清学表现,可帮助修复多器官功能障碍,控制和减轻患者自身免疫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间充质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