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圳客户端·深圳新闻网年4月25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罗莉琼通讯员深华南医)交通道路通畅,城市才能正常运转发展;“血管”就好似人体内的交通系统保证管道畅通是健康的基础,对于患有肾脏疾病的透析患者来说,“内瘘”更是一条高速的生命线,一旦发生狭窄、栓塞,不但会严重影响透析治疗,还会有生命危险。
近日,医院(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刘杨东完成了一例超声引导下内瘘狭窄球囊扩张术(PTA),成功为透析患者打通被迫“减速”的“生命线”,解了燃眉之急。这个手术开创了“医院-龙岗五院-社康中心”医共体内该项技术的先河,为实现“让居民享受最好的健康服务”的目标,该院又迈进了坚实的一步。
内瘘血管狭窄堵塞,医生紧急救援疏通“生命线”
“刘主任,我现在的透析流速从ml/分钟降到ml/分钟了,怎么办?”
“我现在在深圳龙岗五院有出诊,你快过来,可能是内瘘又有狭窄了。”
今年52岁的任先生,长期住在广州,已规律血透20年了。年发现肾小球肾炎,任先生在保守治疗过程中肌酐逐渐升高,年发展为尿毒症,在左上肢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后,开始了一周三次的血液透析治疗。多年来,他一直规律透析,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自己的“生命线”。7年前,他内瘘血管狭窄堵塞影响透析后,几乎每两年都得特地从广州飞到重庆找刘杨东教授紧急救援,疏通“生命线”。所以,当再次发现内瘘出现问题时,他第一时间就想到了刘杨东教授。
得知刘杨东在深圳出诊,隔天一早,任先生在太太的陪同下,开了两个多小时的车,从广州赶医院。同样是两个多小时,以前是坐飞机,这次是开车,心情也是截然不同。在诊室门口,熙熙攘攘地坐着排队等叫号的病人,和任先生一样,他们大多数都是病友或医生介绍而来,焦急地想在下次血液透析前解决血管通路的问题。刘杨东按了按任先生左手像“小山丘”一样鼓起的血管,心中已然有数,一边轻声细语化解任先生的紧张,一边拿出笔在病变的血管上标出记号,建议先做超声检查,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手术方式。
“你看,这个细如发丝的地方,就是你的血管内膜增厚出现狭窄,使血液流动遇到了阻碍,导致你透析流速变低的原因。”通过超声检查,刘杨东发现任先生的内瘘有处严重的血管狭窄,如果不尽快将狭窄的血管扩张,内瘘很有可能会堵死。经与任先生沟通后,刘杨东为他进行“超声引导下球囊扩张术”,再次为他打通血管通道,解了燃眉之急!
许多需要做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和家属,对“瘘”这个字既熟悉又陌生。那么这个“动静脉内瘘”到底是个什么神器呢?在了解什么是“动静脉内瘘”之前,我们先谈谈什么是“瘘”?“瘘”其实就是血管通道的意思。人体的动脉和静脉就好比电路的零线跟火线一样,火线跟零线短路了,这时候的电流就会非常的大。医生将患者的动脉与静脉血管进行吻合,就相当于让血管短路,动脉血直接流到静脉里,就能提供足够的血流量,这就是我们说的“动静脉内瘘”。千万别小看这个“动静脉内瘘”,它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建立好动静脉内瘘后,静脉在动脉的高流量、高压力、高流速的血流冲击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成熟,血管壁增厚、血管腔增粗,在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时候,不仅便于穿刺,同时能够为透析患者提供每分钟-ml的充足血流量,保障血液透析正常进行。
什么是“超声引导下内瘘狭窄球囊扩张术(PTA)”?这是一种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血管,送入球囊扩张导管,对血管的狭窄部分进行扩张,使狭窄部位矫正至正常血管内径的技术,达到延长患者动静脉内瘘使用寿命的目的。动静脉内瘘在使用过程中随着反复穿刺、内膜增生等因素,内瘘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其中狭窄、血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内瘘失去功能而无法进行有效透析。这时,拥有微创、无辐射、即时生效等优点的PTA手术就能发挥大功效,只需要在患者皮肤表面穿刺一个2-3毫米大小的穿刺点就能完成手术,创伤面小。而且这个手术可以反复进行,即使经过数月甚至数年的使用再次发生狭窄,也可以再次进行PTA治疗,延长内瘘的寿命。
“他走到哪,我就追到哪”,他们是并肩作战的朋友、家人
动静脉内瘘狭窄后,血管较窄,仅有少量血流可以通过。
经球囊扩张术后,狭窄的血管被成功扩开,血管内径增宽,血流量增大。
4月21日中午,刘杨东为任先生实行了左上肢自体动静脉内瘘PTA微创手术,在一个小时之内,小球囊成功扩张阻塞的内瘘血管,没过多久,鲜红的血液汩汩流过原本如发丝般狭窄的内瘘,血流量能够满足血透要求,给任先生带来了生命的气息;当天下午,任先生就出院回到广州,第二天顺利进行了血透。这次手术再次为他解除了心腹大患。
多年的诊疗,刘杨东与任先生之间早已建立起超越医患关系的情谊。对患者视如亲人的刘杨东说,“虽然名义上是医患关系,但现在更像是并肩作战的朋友、家人”,所以当刘杨东一听到任先生的内瘘出了问题,同样很焦急,希望能早日帮他进行治疗。“我是刘主任的铁粉,只要有感情,他走到哪,我就追到哪!”术后正在观察的任先生爽朗地笑着说道。对透析患者而言,如果动静脉瘘维持良好,患者血液透析会比较充分,生活质量会得到很大改观。正因为有刘杨东的多次精准治疗,才让他的生命线得以保持通畅,所以,任先生非常敬重刘杨东,再三表示:“有刘教授在,让我很安心”。
医共体联动,承载着患者生命的希望
“这不仅是龙岗五院的首例血管通路微创手术,刘教授精湛的技术更是打开了医共体在血管通路手术的新局面,也开创了患医院就医的先河。”为积极推进“医院-龙岗五院-社康中心”医共体建设实践,医院血管外科和龙岗五院外一科深度合作,成功完成龙岗五院首例血管通路微创手术,任先生从广州专程赶到深圳平湖做手术,也开辟了患者从省城到区县就诊的先河。
“过去如果遇到这种血管严重狭窄的病人,我们只能用开放手术,将狭窄处截取下来,再重新进行血管吻合手术,这样不仅创伤大、恢复时间也较慢。”龙岗五院外一科主任钟东表示,刘杨东教授与血管外科团队完成龙岗五院首例“超声引导下内瘘狭窄球囊扩张术”,此项技术的开展,标志着龙岗五院外科在血管通路的再造和维护方面迈上了新台阶,刘杨东教授开创了医共体在血管通路手术的先河,医院行血液透析的患者提供了强有力的血管通路维护,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刘杨东教授提到,我国透析患者近80万人,其中有90%以上的尿毒症患者依靠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维持生命,一般每周2-3次,每次4小时,而血液透析需要长期的血管通路作为血液透析的保障。未来,医院血管医院、甚至到社康,推广血管通路的手术技术与维护,提高动静脉内瘘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治水平,做到早期发现血管微小并发症,早发现早处理,减少内瘘功能失效。
刘杨东教授提醒透析患者:“造瘘容易,养瘘难。透析是提高尿毒症患者存活率的主要办法之一,所以爱护内瘘要像爱惜生命一样。患者自己要注意血管内瘘的观察和管理,要定期做血管超声检查,尽早发现内瘘狭窄或者血栓,越早发现治疗效果越好。当血管狭窄小于2mm时,就会出现透析流量降低,此时患医院检查、处理。千万不能有‘凑合’的想法,这样不仅毒素清除效果不佳,还很可能造成内瘘血栓。”
如何才能延长内瘘的寿命?
内瘘侧肢体不要佩戴手表或首饰,不能穿袖口过窄或过紧的衣服;
睡眠时尽量不要使内瘘侧肢体受压;
保持手臂清洁,透析当日穿刺部位避免接触水,防止感染;
禁止在内瘘侧肢体测血压、抽血或者输液;
养成每天自己检查动静脉内瘘是否通畅的习惯,检查包括静脉能否触及震颤、是否能听到血管杂音,如果发现震颤变弱或者消失,应立即联系医生,及时处理;
每三个月定期超声评估动静脉内瘘,做到早发现早处理,减少内瘘功能失效。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