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情志病是生病的影响因素,人体健康的障碍中医学将人的心理活动统称为情志,其中有代表性的七种正常情志活动喜、怒、忧、思、悲、惊、恐称为“七情”。情志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是机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的不同情绪反应,是人体本能的综合反映。合理的心理保健是人体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在人生中有重要价值,自古以来就被人类所注目。七情活动对机体生理功能起着协调作用,不会致病。七情六欲,人皆有之,情志活动属于人类正常生理现象,是对外界刺激和体内刺激的保护性反应,有益于身心健康。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两重性,既能有利于人,也能有害于人。人的情绪、情感的变化,有利有弊。七情致病的因素大致有三个方面。第一是七情的反应过于强烈、突然。这种就容易导致疾病了,不管过度欢乐或者悲伤,或者突然受到惊吓,都容易导致疾病。第二是消极负面情志状态时间太久了。第三是情志状态的极性状态,就是说正面情绪状态还是负面情绪状态。正面的如愉快的、满足的、积极乐观的、阳光向上的,就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情绪状态,叫正极性状态情志。负面的如烦恼、压抑、痛苦等情绪,就是有害身心健康的情绪状态,叫负极性状态情志。一、情志对疾病的影响巨大据统计,目前与情绪有关的病已达到多种,在所有患病人群中,70%以上都和情绪有关。负面情绪破坏心理平衡,恐惧、焦虑、内疚、压抑、愤怒、沮丧……每个人身体里,都有一张关于情绪地图。研究指出70%以上的人会遭受到情绪对身体器官的“攻击”。“癌症”与长时间怨恨有关,常受批评的人爱得关节炎……如果想不得病,就请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大量临床医学研究表明,小到感冒,大到冠心病和癌症,都与情绪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充满心理矛盾、压抑,经常感到不安全和不愉快的人,免疫力低下,经常感冒、一着急就喉咙痛;紧张的人会头痛、血压升高,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经常忍气吞声的人得癌症几率是一般人的三倍。(一)情绪是身体健康的报警信号现在人们最爱说的一个字就是“累”,不仅累身更累心。生存压力让很多人越来越情绪化,有些情绪连自己都没意识到,但身体却早早地发出了“报警信号”。当人情绪变化时,往往伴随着一系列生理变化。比如恐怖会让人瞳孔变大、口渴、出汗、脸色发白;而情绪低落或过度紧张时,人会越来越讨厌自己的长相,觉得怎么穿、怎么梳妆都不顺心,然后就会发现自己头发爱出油、鼻翼出油、心烦冒汗,甚至下体分泌物异常或有味。精神科专家表示,不管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长时间处在某种情绪中不能自拔,就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二)情绪对身体部位疾病影响恐惧、焦虑会导致腹部疼痛,批评、内疚引发关节炎,压抑导致哮喘,经常愤怒的人容易有口臭和还爱发生脓肿,恐惧会引发晕车和痛经。首先,胃肠道被认为是最能表达情绪的器官,心理上的点滴波动它们都能未卜先知。在所有的心身疾病中,胃肠疾病是排名第一位的,比如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全球约有10%的人一生中患过该病。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验:一遇到紧张焦虑的状况就会胃疼或腹泻,压力大的时候根本吃不下饭。司机、警察、记者、急诊科医生等患胃溃疡的比例最大。其次是皮肤。对很多人来说,紧张时头皮发痒、烦躁时头皮屑增加、睡不好狂掉头发,还有反复无常的荨麻疹、湿疹、痤疮,都可能是长期不良情绪带来后果。第三就是内分泌系统。女性的卵巢、乳腺,男性的前列腺最容易受到不良情绪的冲击。(三)抛离伤身的7种情绪第一是生气。“气死我了!”这是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从健康角度来讲,闲气、怨气、闷气、赌气和怒气这五种气,不仅让人心情变差,还会在身体里留下“不良记录”。生气时面色苍白、嘴唇发紫、手脚冰凉,天长日久,会导致免疫功能低下,脏器病变。特别是身体不好的老年人,在生气的时候血压瞬间上升,很容易出现脑溢血、心脏病和心肌梗死。制怒剂:要发火前可以闭上眼睛,想象着面前挂着一幅“怒”字。“怒”就是奴隶自己的心,这时要给自己心理暗示,千万不能做情绪的奴隶。生气最好不要超过3分钟,气头上不盲目做决定。第二是悲伤。“对心脏危害最大的莫过于悲伤。”心血管科专家告诉记者,“茶饭不思”、“借酒消愁”都是过于悲伤的表现。此时,人体交感神经系统分泌出大量的压力激素,会使动脉收缩,容易导致心脏病发作。当一个人悲伤时,往往呼吸急促甚至泣不成声,容易造成肺气的损伤。抑悲灵:悲伤时可以试着强装笑脸,这种“心理假动作”有利于释放不良的情绪。或者用“愉快回忆法”,想想之前的一些快乐,转移注意力,而且悲伤时一定要和人交流。第三是恐惧。“害怕公共场合与人交往,看到恐怖片就汗毛竖立惊声尖叫。”人在面临威胁,或者可能受伤时会本能地产生出一种情绪,这就是恐惧。它可能派生出很多种其他的情绪,比如紧张、焦虑、害怕、不安等。调查显示,“害怕失去工作”是男人最恐惧的一件事情。如果一直处于恐惧状态下,就会心慌心跳、呼吸急促、头脑混乱甚至晕厥。消恐药:恐惧是很正常的心理反应,不必有压力和负担。对于已经发生的恐惧事实,要设法冷静下来。想到事情最坏的结果并坦然面对。也可以先将自己恐惧的各种可能因素列举出来,学会直面它。第四是忧郁。性格内向、郁闷不畅、不善交往、遇事自解能力差……这是部分癌症病人的共同特点。长期处于忧郁状态,会导致过多的肾上腺素和皮质类胆固醇的产生,加快人体衰老进程。不少老年人由于退休后儿女不在身边,在孤独和忧郁的阴影包围下,很容易“老得快”。宽心丸:面对忧郁可以反向思维,看到问题中好的一面,并积极寻求快乐的心态。广交朋友可以让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和三五好友下几盘棋、唱唱京剧甚至跳几支舞都有利于消除心中的郁闷。第五是敌意。现代人工作生活压力大,每天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其中难免有“不对付”的,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敌对情绪会转化为焦虑,长期积累可能破坏免疫系统,更严重的会导致心脏受损。消极情绪与肺功能衰退有关,还会反过来加速老人肺功能衰退。此外,敌对情绪还会引起心脏病、哮喘等。友善片:80%的敌对情绪是能被克服的,试着将对方的优点放大,正视社会和职场规则,多想一点工作,少算计人际关系。当出现敌对情绪的苗头时,可以给自己沏一杯绿茶,其中的茶氨酸有助平稳情绪,理清思路。第六是多疑。中国人是最多疑的。办公室里发生一些不愉快事情,强行与自己联系起来。丈夫晚归几小时,马上怀疑他是否有第三者。多疑的人往往感到孤独、寂寞、心慌和焦虑,特别是有些老年人,即便一点小事,要琢磨猜忌很久。他们天天紧张不安,最终可能导致心理崩溃,会因为寝食不安引起食欲不振和营养不良。抗疑素:如果感到有多疑的情绪滋生,可以每天记录自己一个优点,这样有助于增强自信心,改善别人面对面沟通的能力,减少误解。第七是季节性失控。研究显示,在炎热的夏季,约有10%的人容易情绪失控,频发争执和摩擦;在冬季,抑郁患者会比平时多。这些情绪问题被统称为“季节性情绪失调”,对环境和气候格外敏感的人会产生焦虑或低落的情绪,严重的还会引起机体正常功能的衰退。情绪阀:夏天时积极调整饮食起居,用跑步、游泳等运动方式转移负面情绪。冬天时多吃些蔬菜和水果,多参与户外活动,晒晒太阳,提高室内自然光线等,都有利于排解消极情绪。二、情绪能量在身体严重堵塞而生病健康是一个整体和很多因素相关,很多疾病发生都是各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健康和行为是息息相关的。无论身体疾病还是心理疾病,在人体的表现都是:某一部位能量通道阻滞。如果可找到堵塞原因,再把经络调理畅通,身心疾病就消失了。找到导致疾病发生的人体能量阻塞区域,通过治疗或按摩改善这部分通道,让能量通道畅通:那么身体有炎症就会消失,有损伤就会自动修复,不药而愈。1、身体通道会出现阻塞的原因。人的身体通道出现堵塞,很大一部分由于情绪,小部分是因为外力造成的。人生气时会觉得心理难受,就是因为情绪影响内动力,损害五脏的精力,引起身体能量的内燃耗,就是内耗。情绪不好,比外界环境更影响身体。真正健康还需从情绪入手。有一位智者说过:情绪是什么?情绪就是心。当心里不高兴的时候,情绪就会低落,身体机能就会产生变化。医学统计,百分之九十的疾病是和免疫系统失调有关的,影响免疫系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情绪。心里贪婪、憎恨、痛苦的时候,免疫能力就大大下降,身体就容易产生疾病。有很多人患有抑郁症,引发抑郁症的原因也是情绪。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心里的正能量降低了,外来的负能量就过来了。身体是历史记事本,藏着所有的忆、创伤和故事,它通常以疾病的形式提醒。情绪以信息形式在神经和经络传导,当某种情绪过大,传导神经就会受到破坏堵在那里,从而形成一个记忆。身体的背部肌肉对应不同的脏器,通过按摩可以了解身心内在状态。比如肩颈板硬、酸痛,通常是愤怒积压而成的。左侧肩胛骨与背椎间板硬,易导致心脏问题,主要由伤心、委屈等情绪累积。右侧肩胛骨板硬主要由于抱怨、不满等情绪积压所致,易导致胃部炎症。后背部板硬的人通常具有讨好型人格,会内分泌失调、代谢紊乱,并且容易得糖尿病。腰椎板硬主要受恐惧的情绪影响,易导致肾虚、肾炎和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脊椎僵硬的人要注意抑郁症的倾向,经常会独自生闷气。2、情绪对身体的影响。中医一直讲致病的几个大因素,无非是六淫七情。六淫是可以抵御的,风邪寒暑燥湿,通过皮肤进入身体。热了找个阴凉地,冷了就多穿一些,只要起居有节,能按四时而生,符合自然规律,就可以抵御外界之病。七情对身体影响比较复杂。曾有一个调查:90%疾病来自内在,来源于情绪。大部分癌症病人与父母关系不好,负性情绪过多,抱怨消极情绪在生命中占大多数。黄帝内经里有五脏与五志之说,每种脏器代表一种能量,代表一种情绪。情绪就是一种能量。如果长期处于情绪中,它会形成一种物质留在身体里,阻碍吸收正常的身体养分,造成身体器官功能失衡,破坏身体内部平衡系统,造成疾病。比如当一个人心中有委屈和害怕的时候,心里会听到一个“木”的声音,闻木声则惕然而惊,伤的就是胃经和肾经。胃经,是从第二个脚趾,沿一定的路线,通过心包,到的脸上。当受到很大委屈,堵住胃经的时候,胃会受到影响,心脏也会受到影响。在中医中,心脏是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神明。当心包受到伤害,被萎弊的时候,人就失去了理智,失去了认知。肾经,当受到惊吓的时候,会觉得脊椎从后脑处嗖的一下凉了下去,一直凉到肛门和骶骨。中医说:恐使气下。当有恐惧的时候,感觉气从后脑处,一直向下聚集到肾经。这些情绪堵塞在经络和脏腑里,久而久之,就变成疾病。3、容易焦虑的人,体型容易变型。容易焦虑,就是思虑过度,就会伤脾,人体型就会背齁着。背隆起,是因为在焦虑时候,身体会挛缩。时常焦虑思虑的人,肺经和脾经会出现聚结,背部就会隆起。相由心生,当情绪是怎样的时候,身体体型就会变化,按照情绪去塑一个型出来。思伤脾,脾为土,土生金。思虑过度会生忧,忧伤肺,而肺主皮毛。所以长期思虑过度的人容易得皮肤病,有很多牛皮癣患者,就是思虑过度。中医里面,五毒为攻,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人是通过谷、果、畜、菜为养的,真正的健康是靠养的,尽量不要吃药甚至开刀。中国古代经典医著《黄帝内经》不是一部医书,更多的是一本养生学。其中说到:上医治未病,圣人治未乱。说的是在危急还没出现的时候,就先把它解决。每个人的身体都带着一个神医。绝大多数的病都是后天得的,是自己买来的。如果每个人都知道如何养生,如何防止病的产生,就已经恢复健康了。把五脏比作一个国家的话,肝就是一个将军,肝起到保护身体的作用,肝补血、藏血,身体依靠血液中营养生存。脾主土,就像一个国家的皇后,母仪天下,起到蕴化的作用。心主火,属于一个国家的皇帝。容易被激惹、暴怒的人,其实他的内心是很弱小的。因为他的内心没有力量、没有容量,所以才会发怒。这样的人,深层的情绪就是恐,恐惧害怕的事情太多,就会想要牢牢抓住、控制外面很多东西。而真正厉害的人,内心是平缓、如如不动的。肾,就是根。肾在生活中代表财富,在生命中代表根本。道德经里面记载着:重为轻根,静为躁君。“其雄,守其雌,为天下谿,为天下谿,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尼。”雄,就是生长、生发。雌,就是根本。人的一生,如果知道自己该如何生长、发展,同时要懂得守根本,这样的人就如天下的溪流,周围所有的水都会流入溪流中,恒常德性就能始终存在,最终回归婴儿的状态。归根究底,每个人只有懂得如何做人做事,身体才能健康。健康、行为和心态是息息相关的。三、中医讲的七情(情绪)病变导致生病中医认为情志活动作为心理因素的反映,主要表现为: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志活动,是人的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在正常的情志活动范围内,一般不会使人致病,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人体本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一)《黄帝内经》情志对疾病因素《黄帝内经》有云:怒伤肝、喜伤心、悲伤肺、恐伤肾、思伤脾,五脏应五志。情志致病常常表现为体内气机升降失调,人体圆运动不圆。《素问·举痛论》所云: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可见不同情志活动,对人体的气机影响各有不同,其表现形式有气滞、气逆、气陷、气闭等。1、怒则气上,即是说过于愤怒可使肝气过度上逆,气逆于上,血随气升,便可见面红目赤,青筋怒张,或眩晕,昏厥的病症。2、喜则气缓,指心情过于兴奋喜悦,可使心气弛缓,血气涣散,不能上奉于心,神不守舍,而出现失神乃至狂乱等症。3、悲则气消,是说悲哀过度,可使肺失宣发肃降,出现气短、喘息等病症。4、恐则气下,是指心中害怕,精神过度紧张,使精气下陷,肾气不固,出现面色苍白,二便失禁等。5、长期的情志不遂,亦能引起气机郁滞的病理变化,可使气滞血瘀,以及湿聚痰生,化火动风等。情志致病除与情志本身的性质有关,还与其刺激的程度强弱有关。情志刺激程度的不同,一般可分为暴发性刺激和渐进性刺激两大类。暴发性刺激,多指突如其来的情志刺激,如突如其来的巨大打击、巨大的事变或灾难、意料之外的重大收获、难以忍受的伤痛等,这些强烈的、突发性的刺激,使人气血逆乱,导致暴病、急病甚至猝死的发生。《淮南子·精神训》说:“人大怒破阴,大喜坠阳,大忧内崩,大怖生狂。”因暴发性刺激致病,多发病急、病情重,甚至猝死。七情之中,喜、怒、惊、恐常以刺激量过大、过猛为致病条件。临床所见因情志剧变导致的心阳暴脱而猝死,肝阳化风而卒中,以及暴盲、暴聋、发狂等情况,大多与喜、怒、惊、恐有关。渐进性刺激,多指某些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未获得解决或实现,而在这一段时间内保持着持续性的异常精神状态。如思虑忧愁、精神紧张、悲伤不已等,这类精神刺激伤人精气,引起气机失调,致人疾病。《素问·汤液醪醴论》说:“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神驰坏,荣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忧、思、悲的情志刺激常以刺激时间长为致病条件,持续不良的心境积久成疾。要根据不同情志的致病特点,而采取相应的方法进行调节。(二)情绪的影响生病情形现代医学研究发现,一切对人体不利因素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志。人的精神状态正常,机体适应环境的能力及抵抗疾病能力会增强,从而可以起到防病作用。患病之后,精神状态良好能加快康复速度,还可以利用心理活动规律治病。良好情志不仅仅直接涉及健康与寿命,还影响到人们日常生活。七情六欲,人皆有之,是正常精神生理现象。情志表露乃人之常情,是本能的表现,正常情况下,各种情志活动都可以抒发自己感情,对机体生理功能起着协调作用。欢喜、愤怒、忧思、焦虑、悲伤、恐惧等各种情志都压抑在心中而得不到充分的疏泄,会对健康有害,甚至会引起各种疾病;若能恰当并且有目的、合理地表达和疏泄情志,则有益于身心健康。但若情志波动过于持久,过于剧烈,超越了常度,超过人体自身调节的范围,则会使脏腑功能和气血紊乱,从而导致疾病的产生。此时,七情便成了致病因子。因此,情感对人体的损益效果不仅仅取决于情志本身,而同时取决于人们对情志的态度和使用情志的方式。七情各有所主,情志对健康的影响有一定的规律。喜是因事遂人愿或自觉有趣而心情愉快的表现,引起活泼而表现于外,故有火之机动、活泼、炎上之象,属火而配属于心。怒是因遇不到符合情理和自己心境的事情而心中不快,甚至愤恨不平的表现,缘其气机条达不畅而起,怒后又可引起气机上逆即升发太过,且怒象忽发忽止颇具木之象,故属木而配属于肝。忧是对某种未知结果而又不愿其发生的事情的担心,以至于形成一种焦虑、沉郁的情绪状态,因其内向而趋于气机之收敛,故属金而配属肺。思一般认为是指思考、思虑,古人认为其属土而配属于脾,但若单把思理解为思考、思虑,则与人的思维活动中的思相似而难与情感相符,思还有悲哀忧愁的多种含义,是悲哀忧愁等多方面、多层次的复杂情绪反应,因其特殊性在后文详细再论。悲是精神烦恼悲哀失望时产生的痛苦情绪,其象如秋扫落叶之凄凉、毫生无机、气机内敛,亦属金而主于肺。恐是机体面临并企图摆脱某种危险而又无能为力时,产生的精神极度紧张的情绪体验,由于其发自于内,且常引起气机下陷而属水主于肾。惊是在不自知的情况下突然遇到非常事件时,精神骤然紧张而骇惧情绪表现,因其易导致气机紊乱使木之调畅异常,又具突然性而具风象,故属木而主于肝。(三)情志病治疗“李可老先生曾说“凡病皆本气自病”。针对现代人在高压的生活环境及不良生活习惯导致的群体性焦虑,是人体“本气”劳损下产生的代偿表现,必须引起重视,及早调整治疗,避免重大疾病的发生。情志病主要是自身情绪偏激导致气机升降的失衡,故在治疗时以调和自身的情绪为主,辅助中医的针灸、药物、导引等方式进行治疗。对于中医提倡的健康生活态度,《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即现代人养生,在重视形体塑造的同时更应该修心养神,不贪凉,不熬夜,保持心态的平和、心情舒畅,少生气,不纵欲,保持经气的充盈和畅通,人就不会容易生病。情志养生保健,中医常用的养生方式有:1、练习八段锦,疏通经络,调畅气息。2、静坐养神,以中正平和的心态坦然面对事物,平衡五脏六腑的气机。3、腹式呼吸吐纳法,调整、平衡自身气机的流通,回归平和的状态。平时摄生即养生在情志方面,孙思邈是这样总结的:善摄生者,常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叫做十二少。其实知道,情志对于身体健康影响很大。在人的生活中保持良好的情志状态是很重要的。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yanajx.com/sxqsycr/102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