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肾病患者咨询比较多的问题即为,“我的肌酐能降下来吗?蛋白可以转阴吗?浮肿可以消退吗?...”总的概括肾友的心声—“肾病能治好吗?”实际上,比“肾病能治好吗?”更重要的是,正确的诊断肾病。
肾脏是人体的“地漏”,全身其他部位形成的感染复合物沉积在肾脏而受到自身免疫系统的攻击,所以肾脏特别容易遭受自身免疫的损伤。
肾小球是微血管球,所以损害血管的因素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等,都会损伤肾脏。
许多药物经过肾脏排泄,某些药物容易沉积在肾脏造成肾损伤。
我国一直以来以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为主,近些年随着糖尿病和高血压患病率不断增加,肾脏病的疾病谱也发生了变化。目前我国最常见的三大肾脏病是糖尿病肾病、慢性肾小球肾炎和高血压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不是一个疾病,所以说,发现肾脏病,首先要明确病因、评估病情、有无并发症等,根据病情,制定治疗方案。
首先明确病因是原发于肾脏的疾病比如慢性肾小球肾炎,还是其他疾病引起的肾损害比如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性肾脏病、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痛风性肾病等。肾小球肾炎还有明确是IgA肾病、膜性肾病,还是微小病变型肾病等类型。
原发于肾脏的疾病称原发性肾脏病,由其他疾病导致的肾脏病称继发性肾脏病。
一些疾病通过血液化验能确诊,许多疾病可能需要肾穿肾组织病理性确诊。同样的蛋白尿,不同的病因,治疗方法是不一样的。
明确蛋白定量根据尿蛋白定量能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而且还能评估治疗效果。
比如说,IgA肾病,如果尿蛋白定量<1g/d,就不需要使用激素,而尿蛋白定量>1g/d,一般要用激素治疗。具体治疗方案遵医嘱。
蛋白尿本来是肾脏受损的结果,但大量蛋白尿又反过来加重肾损伤。尿蛋白量越大,肾功能的恶化越快。
所以,降低尿蛋白,也是慢性肾脏病的核心治疗之一。蛋白尿的控制目标是尿蛋白定量0.3g/d以下。
血压高不高?肾脏受损后大都会出现高血压,称肾性高血压,而高血压又反过来加速肾功能的恶化,血压越高,肾功能的恶化越快。
此外,心、脑血管并发症是慢性肾脏病的第一大死因,其中高血压扮演了“最恶”的角色。
而控制血压,是延缓肾功能下降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并且控制血压还可以明显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研究表明,收缩压平均降低20mmHg,尿毒症的风险降低47%,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39%。
所以,控制血压是慢性肾脏病最核心的治疗,应贯穿于慢性肾脏病治疗的始终。
血红蛋白是多少?肾脏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肾衰竭也有急性肾衰和慢性肾衰之别。血红蛋白多少、有没有贫血是鉴别急性肾衰和慢性肾衰的重要指标。
举个简单例子,发现血肌酐升高,就意味着肾功能衰竭。但这个肾衰竭是急性形成的,还是慢性形成的呢?一般来说,如果没有贫血,则急性肾衰的可能性大,如果同时有贫血,则慢性肾衰的可能性大。
其他指标肾脏大小如何?是否有钙磷代谢障碍?是否有水肿、心衰等其他并发症。比如说,肾脏长10cm,皮质1.5cm,如果肾脏缩小,或者肾皮质变薄,则意味着肾脏病的病程较长。
无论什么原因的慢性肾脏病,总的治疗措施概况起来有三点:治疗病因;控制血压和尿蛋白;对症治疗。而慢性肾脏病治疗目标是:延缓肾损害,避免发展到尿毒症。
有肾病疑惑怎么办?
每天都有经验丰富的肾病专家出诊
同时提供免费预约平台
患者可通过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