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芥6g,防风6g,柴胡10g,前胡10g,羌活4g,独活4g,枳壳10g,桔梗10g,半枝莲10g,白花蛇舌草5g,生地榆15g,炒槐花12g,川芎6g,赤芍10g,茜草10g,茯苓30g。
〔加减〕在有经验的中医师指导下随症加减。
〔制法〕将配好的药材加水煎煮,每剂煎2次,药汤混合后分成2份。
〔用法〕早晚各温热分服1次,每天一剂。
〔功用〕疏利三傣,通达表里,升降上下,溃邪解毒
〔主治〕治疗慢性肾炎、肾病综合症、尿毒症属湿热毒邪壅滞等肾病。
〔疗效〕刘老临床期间,见其用荆防肾炎汤加味治疗慢性肾炎、尿毒症的病例不胜枚举。
〔方解〕本方由荆防败毒散加减而成,方中巧妙地使用对药。荆芥、防风发表达邪,有逆流挽舟之用;柴胡、前胡疏里透毒,以宣展气机为功;羌活、独活出入表里;枳壳、桔梗升降上下;半枝莲、白花蛇舌草清利湿热毒邪;生地榆、炒槐花清热凉血止血;更用川芎、赤芍、茜草、茯苓等药入血逐瘀,以祛血中之湿毒。本方执一通百,照顾全面,共奏疏利三傣,通达表里,升降上下,溃邪解毒之功。临床用于慢性肾炎属湿热毒邪壅滞者,屡奏效验。
〔验案〕王某某,女,68岁。患慢性肾炎两年,常因感冒,劳累而发水肿,腰痛反复发作,多方治疗,迁延不愈。近半月来水肿加剧,以下肢为甚,小便不利,腰部酸冷,纳呆,腹胀,时有咽痒,咳嗽。视其面色晦暗不泽,舌质红,苔厚腻,切其脉滑略弦。辩证:湿热之毒壅滞三焦。用上方服十四剂,水肿明显消退,小便量增多,尿检:蛋白(+),红细胞少许。大约又服三十余剂,水肿尽退,二便正常。改用参苓白术散十四剂善后,诸症皆愈。随访半年,未曾复发。
杨兆林主任简介杨兆林52岁,主任中医师,医圣仲景故里,河南伤寒名家,著名经方实战家,医院中医科主任。现任世中联慢病管理中央委员会第一届理事
世中联全国国医堂馆与基层医疗联盟“明医讲习堂导师”
世中联儒医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华中医药学会慢病管理中医药临床创新示范基地学术专家团队专家
辽宁上药集团好护士药业“自厚生”中医经方首席学术顾问
《基层名医》杂志学术顾问
河南医易同源中医药研究院院长
河南黄帝内经学会临证研究院会长、医疗组组长
创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