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肾小球肾炎科室
肾小球肾炎手术
肾小球肾炎症状
肾小球肾炎形成
肾小球肾炎原因
肾小球肾炎传染

爱读从这里出发怎么让孩子不生病,病了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824583.html
““身为一名儿科医生,我见过太多家长因缺乏儿科疾病常识而焦虑恐慌,也见过不少的孩子因过度治疗而埋下成长隐患。同为妈妈,我太能切身体会为人父母的苦心,我常想,治愈疾病固然是我的从医价值之一,把疾病真相告诉家长,让更多孩子健康无忧,更是我作为一个医者愿视为荣耀的使命!”——儿科医生妈妈陈英养儿方知父母心:怎么让孩子不生病,病了好的快?

〤不懂护理

〤盲目用药

〤过度检查

〤过度治疗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父母的最大希望莫过于孩子健康成长,但生活中孩子总是不能避免的出现发烧感冒等疾病,让父母担心害怕。孩子一生病:医院、挂号、打针似乎成了默认的流程,但这样是对孩子生病最健康的处理方式吗?

究竟能不能用酒精擦涂来退热?哪种发热会危害到孩子的大脑?止咳糖浆到底该不该喝?呕吐腹泻处理不当竟会致命?手足医院?……▼网上说法各异,甚至医生的建议也不一致,究竟怎么做最保险?

儿科医生来不及说的真相,

千万人收藏

作者=陈英以下摘自新书《儿科医生说:当我的孩子生病时》1.体温高不一定代表病情严重孩子发热时体温升高是因为免疫系统在工作,只要孩子精神好,即使体温高问题也不大,孩子的精神状态比体温更能反映病情轻重,家长不用因体温的升降而过于紧张。2.孩子发热时出现以下情况要及时就医:·异常安静,精神萎靡·不吃不喝,不哭不动3.单纯发热不会“烧傻”孩子单纯的普通发热并不会对孩子的大脑造成损伤,更不会把孩子烧“傻”,只有持续41℃以上的高热才可能造成大脑的损伤。4.孩子发热时要积极散热发热时孩子体内热量大,通过多穿多包来“发汗”只会让孩子更加不适,甚至导致脱水,此时家长应适当减少孩子的衣物,帮助孩子散热。5.这样服用退热药,退热安全有效·发热伴明显不适,低于38.5℃也可服药·6个月以下使用退热药需咨询医生·6个月以上若无明显不适,可先观察,出现不适再服药6.孩子热性惊厥时千万不要这样做·掐孩子的人中·将手指、毛巾、勺子等塞入孩子的口腔中·大力摇晃或紧紧抱住孩子7.孩子热性惊厥时,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就医·惊厥超过15分钟;·惊厥伴有喷射性的呕吐,就是呕吐物喷得很远,这种情况一定要注意,往往是孩子颅脑压力过高引起的;·孩子惊厥后,出现神志不正常的情况,如昏睡不醒,或者醒后神志不清甚至不认识爸爸妈妈;·一次惊厥以后,再次惊厥。8.抗生素的使用宜忌×一感冒发热就使用抗生素×过于抵触抗生素,大小疾病坚决不用√没有使用指征时不要强求医生使用抗生素,有使用指征时,必须按时按量按疗程服用9.咳嗽长时间不愈需就医普通咳嗽通常持续1~3周,若孩子咳嗽超过4周,即使精神状态良好,咳嗽也可能另有病因,需要就医查明。10.以下症状表明孩子咳嗽严重,需及时就医:·呼吸频率明显加快·呼吸节律改变,如两吸一呼·呼吸时出现三凹征,鼻翼有扇动·咳嗽时嘴唇周围发绀11.以下症状提示孩子可能患过敏性咳嗽·咳嗽有一定的时间规律·进入某环境后咳嗽明显加重·咳嗽但不伴有发热,精神好12.长期规范吸入激素是控制哮喘最有效的方式目前只有通过长期规范的吸入激素,哮喘才能被有效控制。长期规范使用激素对孩子的健康影响很小,等到哮喘发作时才采取措施干预,治疗效果差,且可能会导致孩子气道受损。13.孩子呕吐时出现以下情况及时就医·频繁呕吐且量大或喷射性呕吐·伴有发热、头痛、精神差、神志改变等·伴有眼眶凹陷、口唇及皮肤干燥、弹性差·泪液和尿量减少14.孩子腹泻时出现以下情况及时就医·皮肤弹性变差,四肢冰凉·精神状态差,活动少,少尿或无尿等15.这样做帮助孩子改善便秘·保证足量膳食纤维的摄入,保证适量饮水·增加孩子活动量,鼓励多进行恰当运动·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软化大便的药物·合理进行排便训练,不要强迫孩子排便16.儿童肛裂的日常家庭护理方法·温盐水浴:往浴盆或浴缸里加入60g食用盐或小苏打,坐浴或者泡浴,每次20分钟,每天2次。温盐水浴可以起到净化肛周和促进肛裂愈合的作用。·类固醇药膏:如果肛门刺激症状明显,可以使用1%氢化可的松软膏(非处方),促进皮肤愈合。·高纤维饮食:1岁以上的儿童,增加水果、蔬菜和全谷物。17.孩子出现以下症状提示肠套叠·大便呈果酱色·腹泻期间突然腹痛,腹部可摸到包块·伴频繁呕吐,面色苍白,精神状态差·婴幼儿突然出现阵发性哭闹18.肠痉挛是种一过性的正常生理现象大约40%的婴儿都会出现肠痉挛,肠痉挛一般从婴儿2~4周开始,在3~4个月的时候自然缓解。肠痉挛通常发生在傍晚,宝宝会不停地哭闹,但只要宝宝白天和其他时间一切如常,正常吃喝拉撒睡就没关系,随着孩子长大就会好,家长们不用太紧张。19.孩子出现以下症状提示手足口病·发热、流口水、拒绝吃东西、嘴巴痛、喉咙痛·口腔、手、脚、肛周有红色疱疹或斑丘疹20.99.7%的手足口病可自愈,不需特殊治疗手足口病没有大部分家长想的那么严重,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绝大部分都是轻症病例,可以自愈,也就是会自己好。只有0.3%的重症病例,也就是说个孩子里面只有3个可能出现并发症,有并发症需住院治疗。如果是轻症,那么孩子只需要隔离休养、对症处理就可以,家长只需做好该做的护理,顺应病程发展,孩子多会自行恢复健康。◆本文仅提供建议,具体情况请及时就诊,遵医嘱。◆《儿科医生说:当我的孩子生病时》儿科医生妈妈陈英著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儿科医生妈妈陈英卓正医疗儿科医生,美国心脏协会BLS急救导师,同行、粉丝共赞的儿科科普达人。医院、医院、医院,专注儿科临床十余年,擅长儿科常见病诊疗和儿童保健。致力于传播儿科前沿理念、纠正育儿误区,在追求高质量行医的道路上从未止步。家长们亲切地称她“英子医生”,把她当成自己在养育孩子时可以信任托付的朋友;孩子们奶声奶气地叫她“英子阿姨”甚至“姐姐”,再不惧怕白大褂。▼换种方式,一样爱你儿科医生妈陈英的行医理念曾医院担任过儿科医生,将近十年的时间里,我接诊过20多万个孩子,同时也接触到了20多万个家庭。其中80%的孩子都是因儿科常见病来就诊,有的家长会因轻微的感冒、咳嗽而给孩子挂急诊,有的家长大半夜还会抱医院,有的家长一心想让孩子快点好,甚至强烈要求我给孩子多开药、打吊瓶……有句古希腊谚语是这么说的:“最伟大的医师就是自然、时间与耐心,最好的药物就是不吃药。”从科学性来说,这句话的确不是万全的,但是对于儿科常见病来说,其中的理念充满智慧。我们每个人生来就具有一定的免疫力、自我修复能力,加上很多儿科常见病本身具有自愈性,只要家长能掌握正确的护理方法,医院吃药打针孩子也能痊愈。要知道,一丝一毫的过度治疗都是在透支孩子的身体,经年累月的药物残留最终损伤的是孩子的健康。面对每一个孩子,我知道生病的ta很难受,我也能体会陪伴左右的家长有多焦虑多难熬,所以我会权衡再三,甚至连夜查阅国际最新的治疗依据,和家长一起讨论出最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有时候,必不可少地需要承担一些压力,但压力总会转化为动力,只要最终能收获家长们满满的信任,一切就值得。近一年多来,我在临床工作之余,坚持认真写作,把从医十余年来在临床中碰到的一些经典案例用故事的形式写出来,并融合了普通家长所需要的、能够掌握的儿科医学知识。另外,考虑到大部分家长可能不具备医学知识,我在写作时按常见症状来划分章节,每一章都讲了与某一常见症状相关的若干疾病,并按常见到不常见的逻辑来排列,希望有助于家长们对内容的理解,更希望家长们阅读过后能够通过症状了解疾病,了解孩子的身体,当孩子生病时,不再手忙脚乱,不再病急乱投医,让孩子少生病、少受苦。不医院还是在如今的卓正,无论是线上科普还是纸书科普,对我来说,我只是在不断寻找一种对孩子健康更有利,能把更多关爱带给孩子的方式。▼本书特色▲内页展示针对每种疾病精选经典案例来贯通讲解,便于家长对照案例,清晰了解疾病真相,并可参照书中的用药、饮食、作息、环境要求等方法居家照护。书中特设百余个要点侧栏,精炼总结每个疾病的起病先兆、就医指征、护理要点、用药指导、照护误区等实用知识。另有儿科医生妈妈的独家“贴士”和“提醒”,延伸了解重要疾病理论、养育指导,知悉居家照护中的最常见误区,从细节之处为孩子健康成长护航。融合美国儿科学会权威新成果,浓缩10医院+3年港式高端诊所+接诊量近10万的丰富儿科临床经验针对中国家长心理需求、操作能力定制!0~6岁儿童5大类儿科常见病照护常识、5大意外伤害预防急救措施、6大最关键营养素保健须知、6大疫苗接种必备常识等。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护理师和营养师,科学安全是第一出发点,如无把握,请及时咨询儿科医生。1.通读生动经典案例,了解疾病概况;2.厘清疾病预判和护理误区,掌握疾病先兆及病理真相;3.根据就医指征精准判断,如需问诊,即刻就医;4.如无需就医,参照用药、饮食、作息、环境要求等居家照护;5.特别留心儿科医生妈妈的独家“贴士”和“提醒”,细节护航。1.疾病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修课,早通读早知悉,了然于胸,防患未然;2.孩子突发不适,查询关键词翻到章节页,根据“要点”侧栏,快速掌握起病先兆、就医指征、护理要点、用药指导、特别提醒,即刻给予孩子帮助。▼推荐当我遇到孩子医疗健康上的困惑,都会向英姐求助,她总客观严谨又轻松地给我建议,让一个焦虑的母亲得以放松。希望这本书能走进千家万户,去安抚安慰更多焦虑的父母们!逻辑思维严谨,待人却又热情似火,能让家长信服,能感染温暖孩子,这真是一个优秀儿科医生才具备的素质!陈医生在制定诊疗方案时,不是拘泥国内的资料,而是结合临床经验和当前最佳证据,尊重家长的期望,既达到最佳效果又减少了孩子和家长的折腾,是一位值得信赖的儿科医生。陈医生是我在国内最信任的儿科医生没有之一。在两年多的接触中,陈医生每次的治疗方案都能让我满意,她指导我理解更多育儿科普知识。优秀的儿科医生有利于孩子成长,更能促使妈妈成长。能遇到这样一位高度专业且不懈学习、在育儿和医学理念上又彼此深深认同的儿科医生,是全家人一生的幸运。从陈医生这里了解很多儿科知识,赶走恐惧,学会从容面对孩子生病。希望有更多的妈妈能从您的书中得到帮助,镇定从容面对孩子生病这件事!作为英子医生的铁杆粉,儿子从出生到现在的每一次儿保和生病都是找英子医生看的。英子医生坚持科学的治疗方式,拒绝过度治疗,指导我正确护理孩子,这个过程就像给我吃了一颗定心丸,让我很放心。

本文由柚子姐姐编辑整理,转载请联系“youzi-sister”授权。

《好孕妈妈》送福利啦~

转载请注明:http://www.shenyanajx.com/sxqsyyy/71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