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南发布单位
中华中医药学会
二、指南信息
文献名称
《中医儿科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口疮(修订)》
指南说明
本指南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的年中医药部门公共卫生服务补助资金中医药标准制修订项目之一,项目负责部门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在中医临床诊疗指南制修订专家总指导组和儿科专家指导组的指导、监督下实施。
指南范围
本指南提出了小儿口疮的诊断、辨证、治疗、预防和调护的建议;本指南适用于18周岁以下人群口疮的诊断和防治;本指南适合中医科、儿科的相关临床医师使用。
三、术语及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小儿口疮(aphthainchildren)是一种儿科常见的口腔疾患。临床以反复发作的口腔黏膜局部(唇、舌、颊及上腭)出现单个或多个溃疡为主要特征,可伴见发热、疼痛、流涎、甚至全身不适。本病可单独发生,也可伴发于其他疾病。各年龄小儿均可发病,以2~4岁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西医的“口角炎”“疱疹性口炎”“疱疹性咽峡炎”“卡他性口炎”“溃疡性口炎”“复发性口腔溃疡”等疾病可参考本指南辨证施治。
四、诊断、辩证及治疗
诊断
诱发因素
喂养不当、过食辛辣厚味、口腔损伤、急性感染、久病、久泻等是较常见的诱发因素。
临床表现
口腔局部疼痛或不适,不欲或拒进饮食,可伴发热、咽痛,婴儿则常表现为啼哭烦躁、流涎;口腔黏膜(两颊、上腭、口唇、口角、牙龈、舌体等处)出现淡黄色或灰白色溃疡,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大小深浅不一,或见疱疹,或见溃疡,或周围红晕,数目不等,甚则满口。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中性粒细胞比例降低,淋巴细胞比例升高则通常提示病毒感染。
需与口疮鉴别的病种
鹅口疮,手足口病,白塞氏综合征。
辩证
治疗
金莲清热泡腾片:获D级推荐
金莲小贴士
金莲清热泡腾片组方源于汉代张仲景《伤寒论》中的白虎汤及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中的增液汤加减化裁而得。金莲清热泡腾片的主要成分为金莲花、大青叶、生石膏、生地黄、知母、玄参。
金莲花
《纲目拾遗》中指出金莲花具有清热解毒功效,用于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咽炎,出现咽喉肿痛、痈肿疮毒、口疮、目赤等症。
大青叶
既善清营血之热而凉血消斑,治高热斑疹;又清解表里之热,治外感或温病的发热咽痛;且清热解毒、泻心胃之热,治疮痈、丹毒、口疮、咽痛。
石膏
可解肌清热,除烦止渴,解毒,用于治疗热病壮热不退,口渴咽干,肺热喘急,胃火头痛,牙痛,热毒壅盛,发斑发疹,口舌生疮等。
玄参
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毒炽盛的各种热证,如发热、咽肿、目赤、疮疖、脱疽等。
诸药合用可以清热解毒,利咽生津,加快口唇疱疹溃疡愈合;且口感微甜尤其适用于小儿服用。
产品优势
流感、上感、手足口病防治基本用药;
新冠肺炎、流感、SARS防治方案权威推荐;
经典古方“白虎汤”、“增液汤”院士化裁;
退热不反弹、缓解咽干咽痛、止咳化痰(尤其黄痰);
儿童有效、成人更安全。
科普小知识
01小儿口疮预防
1)保持口腔清洁,餐后用温水漱口,奶瓶、餐具经常消毒;
2)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忌暴饮暴食及肥甘辛辣食物,避免饮食过烫过硬;
3)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避免各种感染。
02小儿口疮调护
1)对急性热病、久病、久泻患儿,应经常检查口腔,注意口腔外周皮肤卫生,及时擦干流涎;
2)患病期间注意休息,可用金银花、甘草等药物煎沸,待温后含漱,每日3~5次,用于口疮实证;
3)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口腔黏膜损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文章已于修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