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烧、不想吃饭、嗓子疼,张开嘴可以看见咽喉部长了灰白色疱疹,家长们一定要警惕疱疹性咽峡炎!那么疱疹性咽峡炎到底是啥?得了该咋治?该如何护理?接下来,我们一起详细了解一下吧!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由肠道病毒引起,如柯萨奇A组病毒、肠道病毒71型,以发热、咽痛及咽峡部疱疹为主要表现。在儿童中发病率较高,6岁以下儿童多见,春夏季多见,且七月份为发病高峰,传染性强,传播方式多样,可经过消化道、呼吸道及接触传播。
典型疱疹出现在软腭、悬雍垂、腭弓、扁桃体上,呈灰白色,周围可见明显红晕,2-3日红晕加剧扩大,不久后溃破,出现黄白色溃疡,但一般不累及齿龈及颊粘膜。患儿常因咽喉部疼痛而出现吞咽困难、食欲下降甚至拒食,常伴见淋巴结肿大,可有头痛、腹痛、四肢疼痛、烦躁哭闹等全身症状。
疱疹性咽峡炎需要与哪些疾病鉴别?因引起手足口病与本病的病原学类似,故疱疹性咽峡炎可能是手足口病发病早期的表现,但手足口病的疱疹不仅出现在口腔,还会出现在手、足、臀部等部位,且伴或不伴发热。
出现口咽部疱疹及溃疡,还应该考虑是不是溃疡性口腔炎、疱疹性口炎。溃疡性口腔炎发病初期可见口腔黏膜充血、水肿明显,继之出现大小不等、界限清楚的糜烂,表面覆有灰白色或浅黄色的伪膜,擦去伪膜后可见出血性的糜烂面,同时可有轻微口臭、明显疼痛感、局部淋巴结常肿大。
疱疹性口炎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疱疹,但常见于齿龈和颊黏膜,亦可同时见于唇、口周皮肤,疱疹溃破后,形成覆有黄白色膜样渗出物的浅表溃疡,同时可伴见发热和局部淋巴结肿大。
得了疱疹性咽峡炎该咋治?本病一般呈自限性过程,病程一般4-6天,大多1周可痊愈,预后良好。少数严重者可出现脑炎、脑膜炎、心肌炎、急性迟缓性麻痹、肺水肿和肺出血甚至死亡等危重病症。
西医治疗本病,目前尚无特效抗肠道病毒药物,且专家不推荐使用利巴韦林等抗病毒类西药,多予以退热、补液等对症处理,治疗主要以缓解患儿不适为主。
中医方面,认为本病多因外感风邪、风邪化热、邪热积聚、热盛化毒所致,以热、毒为病变核心,治疗以疏风清热、解毒利咽为主。治疗时多选用金银花、连翘、黄芩、黄连、石膏等疏风清热解毒类中药,并佐以玄参、牛蒡子、薄荷、桔梗、射干等解毒利咽类中药。
因小儿年幼,且清热解毒类中草药煎剂口感欠佳,患儿多难以配合中草药口服治疗。考虑到这一方面的阻碍,我科研制出了一系列特色中医外治法:如病程中患儿出现高热不退,可用中药退热方足浴、泻热贴足散贴于涌泉穴、小儿推拿退热治疗;运用中药煎剂含漱,使药物直达病所,缓解咽痛的同时,还可以促进咽喉部疮面愈合。上述中医外治法经临床运用,发现患儿依从性高、治疗效果明显,不仅减除了患儿的病痛,也大大减轻了家长的负担。
家庭护理在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病以自限性多见,一般门诊随访治疗即可痊愈,故家长的护理亦是重中之重。首先,确诊后应需居家隔离至少2周,注意休息,保持室内清洁及空气流通,避免去公共场所。其次,进流质或半流质的清淡饮食,不宜进食过烫、辛辣、酸、粗、硬等刺激性食物,且进食后漱口或饮用适量温开水,注意保持口腔清洁,清洁口腔之后可予中药漱口或中药喷喉治疗。再次,本病传播方式多样,传染性强,故应注意消毒家具、玩具、地板、马桶及换洗衣物等,护理人员也应注意勤洗手。最后,家长应注意患儿有无精神差、嗜睡、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等情况,医院复诊,防止进展到重症病例。
?文字提供:杜晶花
美文编辑:王彧玥
图片来源:网络
长按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