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鞘膜积液的奥秘
Toexploreuniverse
孩子蛋蛋肿了,去医院检查时,大夫总会问我们:孩子最近有什么表现症状?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看一个实际病历记录
一
患者男性,5岁,因“发现右侧阴囊包块4年”入院。4年前,患者家人无意间发现其右侧阴囊肿大,局部无发红、发热,平卧后未见消失。初起时肿大不明显,未予特殊治疗。后逐渐肿大,现如鹌鹑蛋大小,无疼痛不适,无肉眼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患者自发病以来食欲、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正常。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外伤和手术史,无药物过敏史。家族中无类似病史,无遗传病史。体格检查:T36.6℃,R20次/min,P90次/min,BP/82mmHg。全身皮肤黏膜无苍白或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心肺未见异常。双肾区无异常隆起,双肾下极未触及,双肾区无压痛和叩击痛,双侧输尿管走行区无压痛,耻骨上区无压痛,膀胱未充盈。右侧阴囊肿大延及右侧腹股沟区,可触及光滑界清的包块,4cm×2cm×3cm大小,位于右侧睾丸上方,无压痛,有囊性感。平卧后推挤包块不消失亦未见缩小,透光试验(+)。左侧睾丸位于阴囊内,与右侧大小相似;牵拉右侧睾丸,包块亦随之移动。临床诊断:右侧精索鞘膜积液。
二
这一大串话到底什么意思呢?其实这就是医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用排除法来逐渐地确定男孩所患疾病的过程。
首先,发现孩子右侧阴囊有囊性包块,而且时间比较久。没有发红发热,排除掉有感染炎症的可能性。无疼痛不适和血尿、尿频、尿急、尿痛,再次排除掉炎症可能和肿瘤可能。患者食欲、睡眠、大小便、体重都正常,排除掉肿瘤和炎症的可能。家属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继续排除掉这几种病带来的炎症表现。没有外伤和手术史、药物过敏史,继续排除掉这几种有可能导致疾病的外因。体格检查再次确认身体的各项功能正常,无感染等外因。皮肤黏膜无苍白或黄染,再次排除免疫性疾病和肝病的可能性。淋巴结未及,再次排除炎症感染可能性。双肾到膀胱未充盈那段话,是排除掉泌尿系统疾病的可能性。
关键点来了,病历中记录到:在孩子的阴囊及腹股沟区域,可以观察和触摸到边缘清晰的包块,首先能排除肿瘤的可能性。无压痛、有囊性感,证明不是炎症性的肿块,但是里面有内容物,很可能是水样液体。透光实验(+),代表的是囊肿里面全是液体,也可以理解为就是水。平卧推挤包块不消失而且没缩小,代表着孩子的病不是小儿疝气,因为不疼的疝气,用手是可以复位的;也有可能是鞘膜积液,如果是的话,也属于非交通型的积液。因为通过牵拉睾丸,发现位于右侧睾丸上方的囊肿随着移动,就判断有可能是精索型鞘膜积液了。
三
记录病历的这一整个过程,完全是一个严谨的逻辑推理的过程,任何一个负责任的医生,都不能只凭借一个症状就立刻断定出来具体的疾病。因为不同的疾病可能有一样的表现症状:比如,肿瘤能引起鞘膜积液、外伤也能引起鞘膜积液。也有可能同一种疾病有不同的表现症状:比如,得肝病的人,有的体表黏膜染黄、有的肝腹水腹大如鼓。我们大夫只能根据不同的表现特征、用不同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综合的判断、排除、再判断、再排除,直到最终确定疾病为止。
那到底我们该怎么确诊患者是否真是患上了鞘膜积液呢?其实鞘膜积液有一个检查的金标准:透光实验和B超,尤其是B超,基本就能确诊了,我们在以后的再和大家详细聊聊有关鞘膜积液检查的那些事。
所以,如果您的孩子或者您自己出现了以下的症状表现,就需要您注意了:
阴囊及腹股沟部位出现囊性肿物,或者两侧睾丸大小不一样。自己在家用手电筒贴在肿物上打光,从另一侧或者是侧面,可以看到是粉红通透的感觉,那么基本可以怀疑是鞘膜积液了。从肿物特性上看,鞘膜积液大致可分为交通型和非交通型两类:前者肿物时大时小,多在睡眠或用手压时变小,甚至消失,但醒后下地玩时或加压的手放松后肿物又恢复原状;非交通性鞘膜积液的肿物大小不变或慢慢增大,用手触诊时感觉偏硬,加压时亦不缩小。
四
另外需要注意,因为鞘膜积液和腹股沟斜疝(又称小肠气)很相似,而且又出现在同一部位,所以家长常把鞘膜积液误认为腹股沟斜疝,其实,可以通过透光试验鉴别。阴囊皮肤较薄,肌肉也菲薄,组织较疏松,轻易透过光线,若将手电筒从阴囊下面照射阴囊,可在阴囊表面看到皮肤及阴囊内组织呈鲜红色,睾丸呈黑色阴影,这称作“透光试验”。由于鞘膜积液囊内是液体,也是透光的,所以电筒照后,光线能透过囊肿,阴囊皮肤仍呈鲜红色,称为透光试验阳性(+);而腹股沟斜疝,疝囊内是肠管,内有混浊肠内容物,就不易透光,肿物发暗,即透光试验阴性。此外,鞘膜积液肿物变小时没有腹股沟斜疝变小“咕咕”样肠内气鸣声。
如果真出现这样的情况,不要慌张,医院找专业的大夫,做详细的检查。毕竟,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这是我们最正确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吴阶平主编..吴阶平泌尿外科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2.那彦群主编..实用泌尿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小儿鞘膜积液的诊断应用》.麦慕媛.江门市新会妇幼保健院.广东江门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年3月第3卷第6期.
4.《小儿鞘膜积液的循证治疗》.段启新、吴天鹏、易小春、许明伟.医院泌尿Ⅱ科.湖北武汉.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年7月第34卷第4期.
医者仁心
上善若水
作者:小馨
长按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